一年倒閉10萬家!烘焙賽道上演“龜兔賽跑”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偃旗息鼓的烘焙市場,終于有了點“動靜”……
近日,門店超460家的新中式點心品牌瀘溪河,對外宣布開放加盟。
而消息一出,讓我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沉寂已久的烘焙賽道。
從前幾年新店不斷涌入、資本瘋狂加碼、排隊人氣旺過茶飲,到后來的收縮撤店、倒閉負債、破產清算。
很多人曾唱衰,烘焙市場不行了。
但如今,諸如鮑師傅、好利來、瀘溪河這樣品牌的穩步前進。
又在告訴我們:烘焙市場一直在,大浪淘沙之下,跑得快未必是贏家,跑得遠才是“剩者為王”。
01
烘焙眾生相:
一邊是10萬家店“倒下”,一邊是“不老松”屹立潮頭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幾年前,烘焙行業可以算得上是“天之驕子”。
資本的寵兒,顧客的心頭愛,風頭無兩,不次于當時大熱的茶飲。
很多人都曾預言,在烘焙圈一定能跑出一個“喜茶”。
但好景不長,隨著資本的冷卻和一大批新中式烘焙品牌的關店、破產、負債,讓很多人對這個賽道失望,甚至是唱衰,覺得烘焙市場徹底熄火了。
但其實當我們認真觀察這個賽道,依然有人在低調前行。
1、一年超10萬家店倒閉,烘焙“涼涼”了?
“烘焙陷入一百種倒閉的可能”“恐怕烘焙是涼了吧”。
顧客不買單了?還是市場不在了?
2023年的烘焙行業,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曾單店估值近億,高峰時期開店80家風光無兩的虎頭局申請破產清算,被傳欠款2億;LadyM、雷諾特、LeTAO等國際知名品牌接連倒閉關店;豪擲1個億、擁有無數明星背書的昂司蛋糕在去年2月黯然離場,多位明星參股的牛角村也破產倒閉……
據數據顯示,去年,面包烘焙賽道關店超10萬家,這其中不乏行業新貴、前輩大佬、資本寵兒。
從大火到沉寂,的確會讓很多人覺得烘焙賽道徹底不行了。
2、鮑師傅、好利來、瀘溪河等頭部依然屹立潮頭
但大浪淘沙,總有勇者會沖破風浪活下來。
相對于部分網紅烘焙品牌進入“冰點”,另一部分穩扎穩打的品類頭部,雖然身處迷局,卻依然屹立潮頭。
像是鮑師傅、好利來、瀘溪河,還有黃油與面包、爸爸糖等品牌。
它們雖然走得很慢,也在迷茫中嘗試轉型,但它們依然活著且在穩步前進。
毋庸置疑的是,烘焙市場一直在,只是資本、營銷驅動下美輪美奐的泡沫的破碎,讓我們誤以為這個市場徹底衰頹。
02
市場一直在!
跑得快未必是贏家,跑得遠才“剩”者為王
近些年來 ,我國烘焙需求不斷上升。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前景展望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874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30%。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將達到3360億元。
消費遠未飽和,市場規模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烘焙市場一直在,為什么有人被洗牌出局,有人卻可以留在牌桌?
1、資本驅動的“故事”講完了,沒有“根基”注定被風吹散
之所以我們會深切感受到烘焙品牌過去兩年加速衰落,是因為前幾年資本助推的新中式烘焙網紅泡沫的消散。
風口來臨時,顧客愿意為新鮮感而買單。
但當泡沫破碎,“裸泳”品牌就會浮出水面。
很多烘焙品牌在經營之初,就沒有摸索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在資本的助推下,試圖用營銷“故事”驅動,盲目擴張開店讓規模跑起來,也為后來的隕落埋下禍根。
以虎頭局為例,靠國潮營銷大火,但產品卻不耐打,在單店模式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就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陸續開出80余家門店。
到最后,因“彈藥”不夠,自身造血能力又不強而陷入閉店、負債。
企查查數據顯示,去年烘焙賽道較之于前年,融資數量近乎腰斬,僅12起。
沒有根基,只靠講故事,走不了多遠就會潰不成軍。
2、“不老松”雖步履遲緩,但有忠實客群且能緩慢生長
為什么如鮑師傅、好利來、瀘溪河這樣的品牌能夠穿越周期?
雖然這些品牌自身也遇到了很多難題,亦如其它烘焙同行一樣,它們也焦慮自己如何吸引新的客流,如何防止業績下滑,如何打破瓶頸實現增長。
但相較于那些起勢快、衰頹也快的網紅品牌,這些頭部品牌走得更保守和穩健。
沒有因為風口而盲目邁大步子,無論是開店、布局、試錯都是在可控的范圍內。
像是以瀘溪河為例,它至今并未出現大規模關店的情況,門店數甚至還在穩步增長。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它新開了61家門店,主要分布在南京、溫州、徐州、北海、宿遷、上海、鎮江、寧波、成都、深圳等地區。
再加之,這些穩扎穩打的品牌,自己長期以來積累了忠實客群,比如鮑師傅,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的粉絲顧客群體,一直滿足它客群的需求,雖然發展得不快,但卻活得很好。
職業餐飲網總結:
烘焙的故事,更像是餐飲版的“龜兔賽跑”。
企業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久的努力和穩健的策略。
單純追求規模的“兔子”,在沒有健康的體魄和競爭實力的時候,跑得快也未必能贏。
而不如像烏龜一樣,不急功近利,注重積累和持久,才能在賽道常青,跑得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