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500強”揭榜!哪些零售企業最賺錢?
出品/聯商翻譯中心
撰文/松柏
8月5日,《財富》披露2024年世界500強最新榜單,所有企業營收總和約為41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
沃爾瑪連續第十一年奪冠,而亞馬遜則強勢回歸第二。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維持第三位置,其后分別是沙特阿美和中國石化。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本次榜單中共有79家泛零售企業上榜(詳細榜單見文末),營收總額為76828.2億美元,利潤總額達5893.97億美元,平均利潤74.6億美元,平均利潤率7.67%。
01
中國上榜公司總數被反超
無論是世界500強總榜,還是泛零售企業陣列,美國、中國和日本始終是“中堅力量”。
該榜單約30年前首次發布時,中國僅三家公司榜上有名,包括中國銀行、中糧集團以及中石化,且都是國有企業。彼時,美國和日本占據了“半壁江山”,分別有高達151家和149家企業上榜。
2024年,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包含臺灣地區),同比減少9家。相比之下,美國共計139家公司上榜,同比增加3家,位居各國之首。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上榜公司數量自2018年以來首次被美國反超。
曾經光彩奪目的日本似乎漸行漸遠,上榜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僅僅剩下40個,與巔峰時期相比縮水了近三分之二。不過,時至今日,美國、中國和日本三個國家仍然貢獻了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營收和利潤。
按區域劃分,500強榜單中,亞洲共206家公司入選,占比41%,由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引領前四;美洲共159家公司入選,占比32%,美國幾乎一家獨大,加拿大身居其次;歐洲共126家公司入選,但分配至17個國家,呈現整體均衡發展態勢。
雖然中國上榜公司在數量上占優,但在質量上令人擔憂。其一,整體營收約為11萬億美元,較上一年下滑了6%。其二,盡管平均收入高于500家企業的平均水平,但利潤卻低于平均值,且與美國“相差甚遠”。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企業平均利潤為39億美元,美國是88億美元。
02
上榜零售企業整體表現尚可
具體到“泛零售領域”,上榜企業的整體表現尚可。
美國上榜企業有31家,中國13家,日本8家,法國、荷蘭、英國均為4家,瑞士3家,德國、韓國、加拿大、西班牙均為2家,剩余的澳大利亞、比利時、墨西哥和葡萄牙都是1家。
在所有上榜的79家公司里,利潤持平或下滑的公司占比約44%,意味著大部分零售商都遭遇了行業逆風。以食品雜貨行業為例,近一半上榜的公司利潤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不乏一些在本國占據重要地位的連鎖超市,例如澳大利亞的“伍爾沃斯”、英國的“森寶利”、美國的“艾伯森”。
美國依舊實力超群,上榜公司營收總額為45348.67億美元,約占79家上榜公司總營收的59%;利潤總額約為4095.18億美元,約占所有上榜公司的69%。排名前十中,美國占據了八個席位,且前六都是美國公司。更有甚者,這六家企業的利潤占79家上榜零售企業的四成左右,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相比之下,中國共13家泛零售公司上榜,其中5家排名下滑,阿里巴巴下滑2名、中糧集團下滑19名、聯想下滑31名、小米下滑37名、廣達電腦下滑99名。整體來看,中國零售企業的利潤總額為696.97億美元,平均利潤為53.61億美元,未達全部79家公司74.6億美元的平均利潤值,并且遠低于美國入榜公司平均值132.1億美元。
與此同時,按照《財富》官方的行業劃分,中國上榜的泛零售企業集中在“互聯網服務和零售”“電子、電氣、辦公設備”,而從事專業零售和綜合貿易的公司僅兩家。而在傳統零售領域,如超市、專業店、倉儲店、品牌折扣店等,國際企業更勝一籌,它們各自在本國的細分領域形成連鎖品牌的集團優勢,實現了做大做強。
具體而言,“互聯網服務和零售”共有9家公司,總營收占比迫近20%,前三分別是亞馬遜、Alphabet和京東;“食品雜貨”共有23家公司,營收占比緊隨其后,為18.7%,其中囊括了食品批發生產商;“綜合貿易、商業”共有7家公司,占比18%,包括官方列入的沃爾瑪、開市客、塔吉特,它們業務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實也涉及了食品雜貨交易。
在剩余的類別中,大部分公司的表現四平八穩。部分公司在兩項指標上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如咖啡巨頭星巴克、Zara母公司Inditex、品牌折扣鼻祖TJX、迪奧和歐萊雅。此外,有幾家公司實現利潤的大幅上漲,包括億滋國際(82.5%)、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可口可樂裝瓶集團FEMSA(211.5%)和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團(406.9%)。
03
蘋果依舊利潤最高,騰訊成中國第一
毫不例外,沃爾瑪連續第十一年稱霸。不過,亞馬遜此次來勢洶洶。去年,兩大零售巨頭的營收差距進一步縮小,而且亞馬遜同比增長12%,增速是前者的2倍。如果兩家公司在2024年至2026年期間保持同樣的增長速度,那么亞馬遜2026年的營收可能會超過沃爾瑪,搶占其第一的寶座。
整體來看,在上榜的79家泛零售企業中,有55家出現營收同比增長,有24家營收同比下滑;44家利潤同比增長,31家利潤同比下滑,4家持平。僅2家公司利潤虧損。ELO集團因市場競爭加劇、在個別地區經營不善,導致虧損4.09億美元;沃博聯則因陷入阿片類藥物的相關訴訟和索賠中,導致虧損30.8億美元。
利潤最高的10家企業中,美國占據8個,中國1個,瑞士1個。蘋果公司年利潤高達969.95億美元,成為最賺錢的零售企業,即便在世界500強總榜單中,也僅次于賺了1206.99億美元的沙特阿美公司,位居第二。不過,蘋果的利潤較上一年下降了2.8%,成為排名前五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公司。
就在該榜單發布的前幾日,蘋果披露了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盡管蘋果在全球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不過它的旗艦產品iPhone收入卻持續下滑,這是一個遲遲未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iPhone業務收入392.96億美元,同比下降0.94%。
另外,蘋果大中華區收入為147.28億美元,同比下降6.53%,成為唯一下滑的大區市場。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報告稱,本季度蘋果iPhone出貨排名退至第六,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占比14%。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Vivo、OPPO、榮耀、華為和小米。
而上榜的中國泛零售企業中,僅從營收來看,京東集團以1532億美元蟬聯國內行業首位。作為參考,阿里巴巴營收1313億美元,排名第2位;騰訊公司860億美元,排名第5位;美團390億美元,排名第8位;拼多多349億美元,排名第12位。
不過,僅從利潤的角度來看,騰訊最賺錢,利潤高達162.75億美元,排名其后的分別是華為的122.74億美元和阿里的111.65億美元。如今,隨著直播業務下滑、游戲新爆品難產,騰訊希望利用微信的用戶基礎和熟人社交模式,發力視頻號,但這個領域有更成熟的玩家,未來將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拼多多則是首次沖入榜單之中。在電商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其交出了一份營收、凈利雙雙高增長的財報。亮眼的成績帶動拼多多市值水漲船高。2023年11月底,拼多多市值暴漲,一度超越阿里巴巴。
其成功的背后離不開“第二增長引擎”,即跨境電商Temu。自2022年9月上線以來,Temu就實現了一路狂飆。根據最新數據,Temu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猛增到約200億美元,直接超過了2023年全年的數據。按照目前的漲勢,拼多多還將繼續向前邁進。
寫在最后
不同于500強總榜,零售企業名錄鮮有大變動。很多企業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一般很少看到“吃紅利”“趕時運”等形容詞用在它們身上,更多的反而是“回歸零售商業本質”“守好一畝三分地”的描述。
提到沃爾瑪,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20年前那個古早的大賣場模式,甚至部分普通消費者還不知道山姆是其子品牌,而遠在大洋彼岸的它更是早已化身各種形態,電子化運營和數字化倉儲程度超乎想象。又比如品牌折扣鼻祖TJX,它早已不再是只定位中年婦女的特價店,而是結合不同地區客群需求,并在精選SKU后開出小型城市業態的品牌折扣精品店。
冷冰冰的數字永遠不是評判商業好與壞的絕對標準,背后溫暖自己、員工、消費者的鮮活故事才是。榜單的更新展示了零售行業的變與不變,變的是趨勢,不變的是本質。但一直在榜的這些零售巨頭們殊途同歸,他們始終堅持把路越走越深,而不是越走越寬。
附: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上榜的泛零售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