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我一年要賣1000億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01
盒馬連續4個月淡季盈利
退休5個月后,盒馬創始人侯毅傳來了新消息。
他重新開始創業了,目前在上海開了一家人均60元、主打海鮮的低價餐廳,同期還在籌備多個新項目。
侯毅朋友圈
與此同時,盒馬也是久違地帶來了好消息。
據晚點LatePost消息,今年3-6月,盒馬首次實現了淡季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盒馬上一次連續、整體盈利還是在2022年四季度與2023年一季度;隨著上市籌備的深入及“折扣化改革”的推進,盒馬再度陷入虧損漩渦。
為扭轉頹勢,盒馬果斷采取了收縮規模、裁員降本等一系列措施。
數據顯示,2023年盒馬門店數量相比2021年減少了30%,部分門店員工轉向外包,餐補等福利被取消,會員店業務亦按下暫停鍵,伴隨而來的是約10%的人員裁撤。
連續四個月的淡季盈利,對于近年來經歷波折、屢陷虧損泥潭的盒馬而言,無疑是重大突破。
它不僅標志著盒馬在歷經戰略調整、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努力后,開始逐步走出陰霾,更預示著其未來有望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增長。
這時,新任CEO嚴筱磊也給員工們吃下了定心丸,明確表態“盒馬不會被賣”,傳遞出阿里巴巴對盒馬堅定支持的信號。
在此基礎上,嚴筱磊還為盒馬設定了雄心勃勃的三年后目標:年GMV達到1000億元,相比2023年增長69%。
她說,“那時候盒馬已經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零售商,上市也將是自然而然的事。”
圖源:微博@晚點LatePost
眾所周知,在此之前,盒馬曾一度處于“至暗時刻”。
當時的折扣化改革雖意在吸引消費者,卻意外觸動了供應商的利益神經,導致與供應商關系緊張,部分知名品牌如王小鹵、中高端茶飲消費品牌Chabiubiu等紛紛采取斷供措施,對盒馬形成了不小的壓力。
圖源:王小鹵公眾號
同時,產品線的急劇縮減與門店SKU數量的減少,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卻也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與市場的質疑。
加之門店關閉潮的波及,以及員工薪資福利的下降,盒馬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未來發展前景備受關注。
而隨著淡季盈利的實現,盒馬正逐步走出低谷,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邁進。
或許,正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盒馬正經歷著一場涅槃重生,其堅韌不拔的精神與不斷創新的實踐,將為新零售行業樹立新的標桿與典范。
02
聚焦方向、實現常態化盈利
事實上,嚴筱磊提出的盈利目標,并非空穴來風,而是伴隨著一系列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與積極行動逐步展開的。
她上任之初,便迅速聚焦核心,通過重啟并優化會員制度,有效重振了消費者信心。
今年4月,盒馬正式恢復并升級了黃金與鉆石X會員服務,不僅保留了原有會員的權益,還新增了諸如生日券、購物返現等多重福利,并將服務范圍擴展至更多城市,如合肥等;此舉既鞏固了老會員的粘性,也吸引了新會員的加入。
同時,嚴筱磊還敏銳地察覺到線上購物體驗優化的重要性。
經過多地試點后,盒馬決定將免運費門檻統一調整至更加親民的49元,這一決策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門檻,促進了線上訂單的增長,進一步提升了盒馬應用的日活用戶數。
圖源:盒馬情報局
在業務布局上,嚴筱磊展現出了清晰的戰略眼光。
她將盒馬鮮生與盒馬NB作為發展的雙引擎,一方面加速盒馬鮮生門店的擴張步伐,特別是在下沉市場的布局,計劃年內新開70家門店,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嚴筱磊表示,這得益于盒馬鮮生店經過多輪模式迭代后,已具備在下沉市場快速鋪開的能力,且用戶對盒馬鮮生品牌的認知度較高。
另一方面,對于NB折扣店,嚴筱磊則采取了更為謹慎的策略,適當放緩開店速度,在充分評估市場反饋與成本控制后,將年度開店目標從原計劃的500家調整至更為務實的300家;同時控制開店范圍,節省人力。
值得注意的是,嚴筱磊在推動業務發展的同時,也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她強調財務先行,要求所有新業務在投入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這種精細化管理的方式,為盒馬的長期盈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盒馬并未止步于國內市場,而是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的增長點。
從自有品牌商品在美國亞米網站的成功試水,到在新加坡Lazada平臺的順利上架,盒馬正一步步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零售魅力。
Lazada網站在售的盒馬商品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拓寬了盒馬的銷售渠道與品牌影響力,更為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03
剔除隱患,健康發展
回望盒馬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它作為新零售領域的先行者,始終扮演著勇于探索與嘗試的角色,其多變的業態與持續的創新嘗試,如同一塊不斷耕耘的新零售試驗田,為行業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與寶貴的實踐經驗。
但隨著市場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以及阿里集團戰略版圖的重新布局,盒馬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盒馬適時調整戰略方向,從昔日的快速擴張模式轉向精細化運營,致力于實現減虧增盈、穩健前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然而,要實現常態化盈利與健康發展的目標,盒馬還需直面并剔除自身存在的隱患。
食品安全問題,便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環。近期,濟南盒馬鮮生樂活城店被曝出售賣過期食品的事件,再次將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盒馬的食品安全管理上。
這一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與信任,也對盒馬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圖源:濟南時報
小編翻找資料發現,盒馬并非首次遭遇此類問題。從2018年至今,類似的過期食品銷售事件在不同城市、不同門店屢屢發生,這不僅暴露了盒馬在商品保質期管理上的疏忽,也反映了其內部監管機制的不足。
作為一家以新鮮生鮮與現做熟食打下口碑的零售企業,盒馬應當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具體而言,盒馬應加強對商品管理員的培訓與監督,確保每位員工都能準確掌握商品保質期的計算方法與檢查流程;同時,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管機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上報與處理;此外,還應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積極回應消費者的反饋與投訴,以真誠的態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
當然,這不僅僅只適用于食品安全問題,還可以運用到集團管理方面上。
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加強監管與溝通,盒馬才能在新零售的征途中走得更遠、更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