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破壁”:淘特能用微信支付了,淘寶還遠嗎?
出品/聯商網
撰文/拾一
互聯網巨頭間的“拆墻”行動又有新進展。
近日,一些用戶發現,淘寶特價版(以下簡稱“淘特”)APP在支付方式中,已新增微信支付一欄。
消費者在淘特APP中將所需商品加入購物車后,結賬時會優先出現“支付寶支付”,但只需點擊“更換”,便能看到新增的微信支付和找朋友幫忙付。選擇微信支付后,不用復制鏈接,點擊后便可進行跳轉支付操作。
據了解,這次淘特接入微信支付并非小范圍的內測,而是已實現全量覆蓋。
01
淘特全面接入微信支付
一直以來,互聯網巨頭之間,尤其是阿里系與騰訊系之間的支付互通,一直受業內廣泛關注。
自移動互聯網崛起,線上支付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日常支付方式,在2023年底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介紹,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然而,各平臺之間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墻”,這也直接影響到部分消費者的支付體驗。
“有時候,在淘寶買完東西,微信支付里的錢足夠支付,但支付寶里余額不足,就得跟朋友‘換錢’,我微信給他轉賬,他再用支付寶轉回給我。雖然也可以把錢‘提現’到銀行卡,但又會被收手續費。”林林表示,在京東購物亦是如此,只能用微信支付,沒法使用支付寶。作為普通消費者,她并不關心巨頭間的競爭,只希望能簡單順暢地完成支付就好。
事實上,淘特全量接入微信支付,并不是巨頭間支付互通的起點。早在2021年,阿里旗下APP就已經開始嘗試與微信支付互通。彼時,阿里旗下餓了么、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應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同時,阿里相關負責人也透露,淘特、閑魚、盒馬等APP也已申請接入微信支付,在等待微信審核。
此后,在2022年、2023年,陸續有少量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在淘寶下單后可選擇微信支付的經歷。今年2月,“淘寶訂單可以直接微信支付”再次登上熱搜。不過,與前幾次一樣,這次仍是在特定范圍的小規模內測,當時淘寶客服表示,微信支付的功能僅針對部分用戶開放,且僅支持購買部分商品時選擇,未來這一功能將逐步覆蓋所有用戶。
彼時,淘寶也曾被部分網友質疑,是否只是“做做樣子”,實際并不愿意面向騰訊開放“腹地”,畢竟此前成功接入微信支付的阿里系APP,都是相對邊緣化的業務。因此,此次淘特與微信支付的互聯互通,有很大的象征性意義。
不少網友表示:淘特都能微信支付了,淘寶、天貓應該也不遠了。還有一些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喊話”京東,希望其盡快將對接支付寶提上日程。
02
巨頭“破壁”難在哪兒?
為什么明知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好體驗,大廠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彼此拒絕呢?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在2021年一場業績說明會上說:“騰訊的生態環境本質上是開放的。但是,不同平臺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臺,我們不會額外向商家收取傭金,平臺之間的打通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一旦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將對我們的用戶、平臺上的眾多中小品牌商和商家造成不利。因此,我們會非常謹慎地處理這些問題。”
劉熾平所提到的技術問題,制度差異自然是平臺間支付“有壁”的一大原因。但這并非唯一原因,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的各個大廠之間復雜的競爭關系,同樣也是支付難以互通的客觀因素。此外,流量、用戶、成本以及支付背后衍生的金融業務等,都是影響平臺間達成合作的意愿“絆腳石”。
可以發現,雖然在支付領域,雖然支付寶、微信支付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但很多涉及電商、本地生活等零售業務的互聯網大廠,比如京東、蘇寧、美團等,最終都不約而同地建立獨立的金融支付,而非純粹依靠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今年上半年,抖音更是豪擲14億元購得一張支付牌照。
互聯網大廠們布局支付領域乃至金融業務,一方面是擔心過度依賴第三方支付,受人掣肘;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通道成本,甚至基于線上、線下生態,衍生出消費貸、商家貸、信用卡等金融業務。
不過,盡管互聯網大廠們在主觀、客觀上,都存在有著諸多不愿聯通的理由,但從目前來看,全量互通已是大勢所趨,“破壁”只是時間問題,預計后續各大巨頭支付互聯互通,也將伴隨著經驗與技術的逐步成熟而加快步伐,這也倒逼各類支付主體做好支付體驗,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