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蔦屋書店閉店的鍋,誰來背?
來源/獨角Mall
作者/黑天鵝
西安蔦屋書店即將落下帷幕,這家曾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之一的文化地標,將在10月8日正式閉店。
新聞一出,眾說紛紜。廣為傳言的是,
“書賣得太貴了,沒有考慮內地消費者。”
“現在實體書店,真的賺不到錢了?”
來源:西安邁科中心 蔦屋書店公眾號
然而,據了解,蔦屋書店盈利模式,小部分來自圖書音像制品的銷售,大部分來自于特許經營業務。即使來到內地,也是賺加盟商的咨詢費用的方式來盈利。
蔦屋在中國的擴張更多是“輕資產”加盟,與業主方合作的模式,由業主方選址、獨立運營,日本蔦屋團隊來給予書籍、文創等方面的指導。
連增田宗昭自己都說過:“我們是企劃公司,需要不斷挑戰,讓加盟商愿意付錢買企劃。”。
那么,西安蔦屋書店的閉店,到底是品牌方,還是商業方的鍋?
斥1.4億巨資打造
西安蔦屋書店水土不服?
項目方回復“戰略調整”
追溯來看,西安邁科中心蔦屋書店是繼杭州、上海之后中國大陸的第三家門店,同時也是其在西北的首次亮相。
這家書店坐落于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12號邁科中心B座一層,其前身是曾經備受矚目的“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言幾又書店自2018年起便開始運營,投資高達1.4億人民幣,并由日本著名設計師池貝知子擔綱設計,其內部裝飾靈感源自大明宮的建筑特色,一度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網紅打卡地點。
然而2020年,這家言幾又書店暫停營業,2021年3月蔦屋書店隨即到來。
來源:西安邁科中心 蔦屋書店公眾號
公開信息顯示,與蔦屋書店及其子公司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打造西安邁科中心蔦屋書店的是西安邁騏圖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來源:企查查
然而,言幾又和蔦屋書店交接并不愉快,有過一段民事糾紛,判決結果為被告西安邁言圖書文化向原告四川言幾又貿易有限公司支付管理費+違約金共21,188.87元。
來源:企查查
筆者通過電話詢問項目方,他們表示:“戰略調整。”關于是否會搬遷到西安其他商場的門店,他們表示不清楚。
獨角Mall采訪David:
“1.從蔦屋書店本身來看,他們在日本最強的護城河會員模式并沒有在國內形成任何壁壘,而線下書店變成一個精美的體驗店而已,大家只會去打卡拍照完事。
2.從消費者來看,大環境之下,大家口袋里的錢越來越少了,再疊加日元貶值,書店的書和日本本土售價價差越來越大,真心想買書的都會去日本旅游的時候買或者找淘寶代購。
3.從閱讀模式來看,首先我國閱讀率和閱讀小時數在國際上排名都是偏低的,其次目前電子書大量取代實體書,尤其是微信讀書的出現,現在很多新書出版一個月后同步上架電子書了,對傳統實體書是巨大的沖擊。”
截至9月12日,蔦屋書店已經在中國大陸開設了12家店,全部為加盟形式。
其中,包括4家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和8家蔦屋(TSUTAYA BOOKSTORE)。其中,杭州首店、上海上生新所和前灘太古里、西安邁科中心這四家為“蔦屋書店”,其余的TSUTAYA BOOKSTORE以入駐商場的中小型門店為主,在選品方面更具兼容性。
來源:蔦屋書店官方公眾號、公開資料 整理:獨角Mall
除去西安邁科中心店,只剩11家。
商業運營商的鍋
蔦屋書店不背!
在大家為蔦屋書店是否“水土不服”爭論之時,卻忽視了其運營模式是——業主方獨立運營,日本蔦屋指導,更考驗的是商業方。
內地的蔦屋更多的是由日本蔦屋授權的FC加盟,由地產商自營,盈虧自負。這意味著,國內的蔦屋和日本的蔦屋,其實可以當成兩個書店品牌來看。
這樣的優勢在于,內地運營方更了解本土文化及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能解決“本土化”問題。
蔦屋不做選址、不賣地、不做裝修(裝修部分只是給你做培訓)、不做送貨,甚至連收貨款這種讓人垂涎的事情都不做——每個加盟書店直接把貨款給供應商,蔦屋書店不經手貨款,和非自有品牌一起合作,按照類似賺加盟商的咨詢費用的方式來盈利。
這樣的弊端同樣很明顯,蔦屋書店的選址很考驗商業方的選址能力、運營能力。
通過企查查,西安邁騏圖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是邁科投資控股的全資子公司。
從選址上,西安蔦屋書店目標應該是當地消費者,非旅游客群,那就涉及年輕消費者的集中位置,以及西安用戶能否高頻接受蔦屋書店產品的價格。
創業者小王表示:“看不懂他們的選品邏輯,價格比較高。”
網友表示:“位置太偏了又貴,閉店是早晚的事。”
從運營能力上看,2021年,邁科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98.78億元,位居陜西民營50強企業第一位。2022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68位、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8位。然而,沒有人能抵擋時代的洪水。
據最新公告,還是2023年11月,邁科集團公開“西安中院裁定受理了邁科集團破產重整一案。”
來源:西安邁科集團
2023年1月20日,廈門信達發布重大仲裁公告表示,其及全資子公司上海信達諾有限公司因電解銅買賣合同糾紛及代理進出口合同糾紛,將邁科集團、深圳邁科及何金碧列為被申請人向廈門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金額累計超10.81億元。2023年2月17日,陜西最大民企邁科集團公布其面臨流動性危機,已向法院提出預重整申請。2023年8月23日,邁科集團引入產業投資者,與統俄黨中國部、中國海檢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其破產重整仍在推進中。邁科集團大廈崩塌、泡沫散去,其商業部分必定也不好過。
剛開12家,折戟1家
數據優勢在國內還沒顯現
蔦屋“千店計劃”還行得通嗎?
獨角Mall采訪同行業知名書店方:
我們沒有蔦屋西安店這樣在綜合商業體的門店,所以對他們的經營模式不算特別了解。只能說我們希望書店多多益善吧,這樣整個行業的生態也會比較豐富,讀者的選擇會比較多。所以蔦屋這樣與我們不同類型的書店閉店,我們是感覺相當可惜的。
獨角Mall采訪南京創業人小王:
蔦屋書店不能很好的商業閉環,就是偽命題。開業即巔峰,一方面需要“養”,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多花時間了解中國市場吧。”
筆者認為,蔦屋書店在日本成功跑通其商業模式,其中“生活方式提案”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其數據驅動策略和T-card會員系統。
蔦屋書店背后的母公司 CCC通過特殊借書證等方式,積累了大量數據。
很多消費者在日本蔦屋書店,好像總能輕松“遇到”自己喜歡的書。
背后的秘密,就在于與其他書店根據出版商競價選書的方式不同,蔦屋書店把選書的權利從出版商手中收回來,基于自身龐大的消費者數據分析目標客戶的偏好,聘請專業的選書團隊以實現精準選書。
來源:蔦屋書店公眾號
同時,蔦屋書店開設可在任何地方積累使用的“T積分”,如今在日本積累了6000萬用戶,日本官方統計人口為1.2億,超過50%。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中,T-CARD的擁有率為75.8%。
“積分等于貨幣,現在的日本企業為了吸引顧客,都會發行自己的積分卡,等于創造自己的日元,在自己的店鋪使用,但是一般企業的積分卡是不能在別的店鋪消費的,我創造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的積分卡,而且要做一個數據庫,打造一個共通貨幣。”
來源:《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增田宗昭
這個T-CARD可以直接把蔦屋和各大百貨公司連接起來,能在日本包含加油站在內的168家公司、類似羅森、肯德基等64萬家店鋪通用消費。
蔦屋書店強大的會員數據模式,在內地還沒有跑通,內地蔦屋書店僅僅還是一個“拍照打卡”之地。只有開的門店足夠多,這樣的數據模型才能建立更匹配內地消費者。
在蔦屋書店進入中國剛開12家,就關了1家,“千店計劃”還有多遠?
或許,只有蔦屋書店內地新店萌芽的速度足夠快,快過閉店的“煎熬”才能取勝。
這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考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