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劉強東要截胡
出品/電商報Pro
撰文/吳昕
雙十一戰役提前,京東率先吹響號角
隨著九月的尾聲悄然臨近,不僅國慶佳節的歡愉氛圍逐漸濃厚,年度購物盛宴“雙11”的戰鼓也已隆隆響起,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場年度消費盛宴中大展身手。
其中,京東率先吹響了沖鋒的號角。
9月20日,京東在北京舉辦了11.11商家生態伙伴大會,正式揭曉了今年雙11的戰略藍圖與活動安排。
今年,京東決定于10月17日晚8點全面啟動雙11活動,旨在通過延長的活動周期,為商家創造更多銷售機遇,實現銷售增量的顯著提升。
可以注意到的是,這一啟動時間相比去年提前了一周,預示著競爭態勢的進一步加劇。
當然,與往年一樣,京東雙11在搶先購階段便以現貨銷售的形式亮相,緊接著是10月31日晚8點的“開門紅”盛宴,這一天也是京東雙11的重頭戲——“百億補貼日”,旨在通過大規模補貼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隨后,活動將進入專場期、高潮期(11月10日晚8點)及返場期,每個階段都精心策劃,力求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東雙11大促活動全面取消了報名環節,商家只需符合既定規則,即可通過系統自動篩選與打標,輕松獲得會場內的推廣與搜索流量支持。
此外,京東更是喊出了“流量更多、運營更快、服務更好、成本更省”的響亮口號,將重心聚焦于助力商家降本增效,實現銷售增長。
與此同時,京東還立下雄心壯志,計劃在雙十一期間幫助“日銷破萬元”的小微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2倍,同時讓銷售超500萬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50%。
圖源:京麥商家中心
在流量賦能上,京東雙11將通過“廠貨百億補貼”、10億直播補貼、億級CPS營銷補貼及廣告金獎勵等多重舉措,為商家引入千億級的新增流量。
特別是針對產業帶白牌商家,京東將啟動“廠貨百億補貼”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流量、價格及物流支持,助力商家打造爆款,實現穩健增長。
內容生態方面,京東直播計劃投入10億資金打造直播限時價活動,以低價好物為核心,最大化助力商家提升流量獲取效率與成本效益。
同時,“京準通”與“京東聯盟”兩大平臺也將通過激勵政策與賽馬機制,為商家提供億級廣告金與營銷補貼支持,助力商家實現生意爆發式增長。
在運營與服務層面,京東同樣不遺余力。
一方面,對商家工具進行全面升級,涵蓋店鋪管理、營銷推廣、服務能力等多個維度,簡化運營流程,提升運營效率;
另一方面,優化咨詢、發貨、時效、售后等服務規則,并推出八大核心服務工具,如品類特色服務產品、官方智能客服機器人等,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與銷售轉化率。
此外,京東還將在雙十一期間為商家提供多項福利與支持措施,包括免費體驗京東數字人15天、退換貨保障服務以及物流權益大禮包等,全方位保障商家的權益與利益。
由此可見,京東對于今年雙十一的籌備工作可謂用心良苦、布局周密。然而,最終的成效如何還需經受市場與時間的嚴格檢驗。
但無論如何,京東已經以其堅定的決心與強大的實力邁出了雙十一戰役的第一步,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年度消費盛宴的精彩上演吧!
各就各位,全面備戰
其實,在京東緊鑼密鼓籌備之際,快手早已于9月19日率先召開了雙11商家大會,正式拉開其年度購物盛宴的序幕。
跟京東一樣,快手的雙11也分成了五個階段,分別是籌備期、預熱期、開門紅、品類日及狂歡日,每一階段都承載著不同的使命與期待。
籌備期自9月19日持續至10月15日,為商家提供了寶貴的漲粉、測款、運營工具測試及貨盤準備的窗口期。
緊接著,10月16日至18日的預熱期,商家可充分利用直播預告功能,借助平臺力量實現新品內容的廣泛曝光。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快手的預熱期比京東早一天,但其策略更側重于內容預熱,而非直接現貨銷售,展現了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隨后便進入了正式周期,快手將其細化為三個階段。
首當其沖的是開門紅階段(10月19日至10月29日)聚焦于當季新品與爆款好貨的集中爆發;其次是品類日階段(10月30日至11月8日),旨在通過精準營銷推動各品類商品的成交增長;最終,狂歡日階段(11月9日至11月11日)則為爆品提供了再次閃耀的舞臺,通過一系列促銷活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圖源:快手電商
尤為一提的是,為助力商家實現銷售飛躍,快手今年雙11更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資源:200億流量補貼、20億用戶紅包及10億商品補貼,覆蓋直播、短視頻、商城、圖文等多個領域,確保商家在多個維度上實現確定性增長。
同時,針對不同層級的達人,快手也制定了個性化的扶持計劃,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在這場盛宴中收獲滿滿。
在服務層面,快手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平臺為商家提供了“退貨補運費”等費率優惠,并對開通服務的商家給予最高20%至25%的服務費補貼,有效降低了商家的售后成本,提升了服務效率。
此外,盡管淘寶、抖音等其他電商平臺尚未公布詳盡的雙11策略,但它們的備戰狀態同樣值得關注。
特別是淘寶與天貓,近期在價格管理規則上進行了重大調整,對商品詳情頁的價格表達進行了嚴格規范,旨在營造更加透明、健康的購物環境。
圖源:淘寶平臺規則
同時,淘寶還通過推出退貨寶、強化大促報名體驗分要求、打通微信支付等舉措,持續優化用戶體驗,為雙11大戰做好充分準備。
總而言之,隨著雙11的日益臨近,各大電商平臺均已進入全面備戰狀態。
無論是快手的精準布局、京東的強勢領跑,還是淘寶天貓的細致調整,都預示著今年的雙11將是一場更加激烈、更加精彩的商業盛宴。
對于尚未官宣的電商平臺,我們同樣充滿期待,相信它們也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與亮點。
雙11大戰再提前,等不及的是消費者還是商家?
隨著今年雙11的再次提前,這場年度購物盛宴的序幕似乎比以往更早地拉開了。
這一變化,無疑為平臺和商家提供了更長的營銷窗口,使得他們能夠施展更多元的營銷策略,通過全方位的曝光與多元化的流量轉化手段,力求在銷量上實現新的突破。
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也意味著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挑選心儀的商品,享受提前到來的購物樂趣,以及可能因此減輕的物流壓力,從而提升購物體驗。
但我們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是,雙11的提前雖帶來了表面上的繁榮,但若僅停留于營銷層面的創新,而忽視對底層機制的重塑與升級,那么其未來發展或將面臨瓶頸。
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將雙11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思維等前沿元素深度融合,為這一傳統購物節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確保其能夠持續引領消費潮流,實現長遠發展。
對于消費者而言,紛繁復雜的營銷手段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新鮮感,但他們的核心訴求始終未變——即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商品。
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越來越趨于理性,他們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加注重實際需求與性價比的平衡。
因此,電商平臺在追求營銷創新的同時,更需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避免陷入過度營銷的誤區。
此外,隨著各類大促節日的頻繁涌現,如618、818、雙12等,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保持雙11的吸引力,避免其淪為眾多促銷活動中的“泯然眾人矣”,成為電商平臺亟需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在這個競速賽中,提前出發并不意味著能更早抵達終點。雙11的狂歡期從日延伸至周、月乃至季,其本質是否依然能夠保持那份純粹的購物喜悅,也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或許在未來,雙11將更多地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而非單純的盈利戰場。它將成為電商行業多元化場景中的一抹亮色,見證著行業的變遷與消費者的成長。
因此,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在雙11的浪潮中,都應保持一份理性與冷靜。商家需不斷創新,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則需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消費,享受購物的樂趣而非被其綁架。
唯有如此,雙11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成為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橋梁而非單純的數字游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