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永輝超市的實控人?
出品/聯商網
撰文/沈追
10月11日,永輝超市在四川首個“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的門店迎來重新開業。而圍繞著誰才是永輝超市真正實控人的討論一直在持續。
9月23日晚,名創優品控制的駿才國際以29.4%的股份占比,成為永輝的第一大股東。對永輝來說,這是繼接受胖東來幫扶之后,公司又一次重大的事件。
按照半年報信息,后續如無其他交易,永輝前十大股東股份情況會如下圖所示:
從股權結構上說,名創優品完全有做實控人的資格,但隨后名創優品表態,“名創優品不會控制董事會,不會成為實控人,未來也不會并表”,這說明永輝還將延續當前的治理結構。
在當晚的入股說明會上,名創優品認為永輝目前處于價值洼地,創始人葉國富也表示,“我認為中國的資產還有非常大的投資機會”,隨后幾天,永輝股價伴隨中國股市一波流,也是連續上漲,葉國富以62.7億成為永輝超市大股東,從2.35元/股到節前3.63元/股,短短幾天賬面財富增加30多億,10月8日一度沖到3.99元/股。
股價的波動是一方面,但最核心的,還是企業的底層邏輯,還有未來的長期運營。
01
誰是永輝的實控人?
對企業來說,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發展和績效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回顧永輝的發展歷程,企業的實控人狀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2014年8月之前,張軒松或張氏兄弟為永輝的實際控制人
彼時,兩人股份接近40%,一致行動人,妥妥的第一大股東、實控人。
直到2014年8月,永輝通過定向增發,牛奶公司入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2)2018年12月30日前,張氏兄弟類似實際控制人
張氏兄弟雖然分別為第二及第三大股東,并在不斷的降低股份占比,但由于是一致行動人,合計最低股份占比也有22.47%,第一大股東牛奶國際在董事會擁有2個席位,但僅作為財務投資者且并未干預永輝的實際經營,所以,張氏兄弟可以視為永輝的實際控制人。
(3)2019年至今,永輝無實際控制人。
2018年12月30日,張氏兄弟解除了一致行動人關系,永輝算是正式進入無實際控制人的階段,一直持續到現在。
本次永輝第一大股東易主后,名創優品同樣不追求做永輝的實控人,所以從治理模式上,永輝將延續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可以明確的是:
(1)張軒松不是永輝的實際控制人
從2019年到當前,張軒松在永輝的股份占比從14.7%變為8.72%,逐年在降低。到本次第一大股東易主,張軒松股權比例未發生任何變化。
(2)名創優品不做實際控制人
按照名創優品CFO張靖京的說法,該筆交易對價62.7億元,預計會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名創優品不會控制董事會,不會成為實控人,未來也不會并表。這一表態,也為永輝的中長期控制模式,定下了基調。
雖然前兩大股東都不是實控人,但本次股份轉手,事實上更加強化了永輝踐行胖東來模式的決策效率,是一種皆有美好的序曲。
02
如何理解永輝的治理機制?
就一般企業治理來說,沒有實際控制人,可能會帶來包括戰略方向不清晰、決策困難、股東利益沖突、管理層壓力、治理結構復雜、融資難度增加及抵御惡意收購能力弱等問題,企業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代理成本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確的實際控制人,公司的經營決策將更加依賴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集體決策,這有助于防止個別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濫用權力,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
但問題并不是絕對的,無實控人的公司也并不一定會陷入無人掌舵的亂局。在建立了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后,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層可以各司其職,相互制衡功能強化,所有的董事會議案、股東大會提案都需要大多數表決權的同意才能獲得通過。這樣雖無實際控制人,但公司也能做到穩健經營,從這方面來說,“無主”公司的決議更加符合和更能夠體現全體股東的利益,發揮了良性作用,真正實現了公眾化,所以,大股東、實控人并不是上市公司穩健經營的必要或者充分條件,但前提是無實際控制人企業的管理團隊足夠“靠譜”。
胖東來幫扶之前,從機制形式上,作為上市公司,永輝已經建立了現代化的治理體制。
(1)從組織來看,永輝一直在推動治理機制改革
成立初期的永輝,家族特征明顯,但正是這種力量,支撐了永輝的生鮮特色及快速的跨區發展;同時,永輝的變革一直在持續進行。永輝嘗試的“合伙人制度”、戰區制等措施,在彼時是極大的創新。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派系及裙帶關系問題坊間也流傳甚廣,永輝也一直在用堅定的魄力推動改革。2021年9月,接替李國任CEO的李松峰推動了永輝全國架構大調整:撤銷原有七大戰區,實行總部平臺直管、省區總經理負責的新型組織架構;在分工方面劃分為前臺、中臺和后臺三大板塊。改革的目的也非常明顯,一是總部權力回收,中央集權;二是門店管理扁平化,提升效率。
彼時,永輝確定了自己的十年規劃:一方面是用務實穩健的節奏做強生鮮供應鏈和運營能力,另一方面是堅定全渠道到店和到家業務融合;在重視消費者、數字化作為驅動力的方針下,將永輝打造成一個平臺型的全渠道零售商。
在全面向胖東來學習之前,永輝團隊在持續按照這個方向推動。在2021-2023年的財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章節”,永輝把全渠道轉型和數字化都放在優先位置,在企業治理方面,人才與組織發展動作也頗多。
透析公告中表述的關鍵詞,我們會發現,措施的背后往往代表著問題(比如2021年績效詞典制定,背后折射出各區域績效考核標準不一等問題),據此,我們能感受到一個跨區域的、龐大的、多層級的公司面臨的挑戰和治理應對。
(2)從發展歷程看,永輝一直有創新與改變的特質
相對許多內資超市師從家樂福、沃爾瑪,永輝成立之后就一直在走自己的路,特別是在生鮮解決方案上。永輝很早的就開始了生鮮自有品牌的運作,渠道和供應鏈成為強項,生鮮“買手”和“賣手”文化成為特色;新零售階段,O2O、小業態、全渠道、前置倉等各種時代主題,永輝都在不斷嘗試創新。
雖然我們回頭反思,覺得新零售有各種問題,但時局之中,創新與突破,至少從意愿和作為上講,創新的企業都是可敬的。
與所有的時代零售一樣,永輝也在不斷追求規模、追求發展、追求變革、追求創新,所以,存量時代到來的時候,也同樣出現了企業規模與運營質量的矛盾,店均業績呈下降趨勢(不考慮新店影響)。
2021-2023連續三年的虧損說明,彼時的永輝,也并未表現出超越時代的硬核能力。
2023年,中國超市上市公司整體狀態同樣并不樂觀,永輝算是大勢中的一員。
03
美好商業的巨大能量
在5月31日導入胖東來的文化之后,接受過幫扶調改的永輝門店,一下子改換了天地。永輝鄭州信萬廣場店首日業績188萬,是調改前的14倍,日均客流量是調改前5.3倍;福州公園道店首日營業額110萬,日均營業額6倍,客流量6.5倍;西安中貿廣場店店客流和營業額也均明顯增長。
為什么胖東來幫扶一下,企業就這么厲害了?這是很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問題。
提高員工收入、調整動線、升級商品、增加服務項目等都是成功要素,但如果再拎一個詞,我們認為是格局。
過去,員工考核、賣場升級、商品升級、供應鏈支持等很多事情,零售企業都在做,但似乎始終缺少一種凝聚和高度,效果總不盡如人意,而胖東來的幫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美好商業與傳統零售文化有巨大能量差異。
美好商業從人、貨、場的各個緯度,體現了自己的格局高度,是更科學的運營方式。它給傳統的企業運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境界,跨越了資本的貪嗜性、真正踐行了商業的公平性、生態性和有價性,從而讓商業生態的各種力量,獲得了各自的成就和成長能量,讓一切回到事情最本真的狀態,因而,體現的是巨大的格局差異。
(1)對員工講究真正的關愛和成就,使其幸福快樂,達成陽光幸福的生命狀態。
(2)對企業老板講究覺醒和幸福,實施科學運用,打造卓越企業,保障民生、提供時尚、創造品質和幸福商業模式。
(3)對商品,講究品質與價格的合理匹配,安全、實用、實在、時尚。
(4)對顧客講究真誠、尊重、平等,不過度服務,與顧客共同踐行美好理念。
(5)對供應商有平等與尊重,同時也有嚴格要求與共建高品質商品的一致價值觀。
......
我們可以發現,胖東來倡導的美好商業的所有力量,都在生態之中融洽的共生,環環相扣,真正做到互利共贏。
所以,導入胖東來文化之后的永輝,沒有實際控制人,但卻更有了強大的商業制動力。是各個角色共同向往美好的意志,讓組織成為自組織,讓商業成為新商業,讓合作有了新價值,更讓品牌有了新溢利,傳統有了新活力,商業循環有了新飛輪。
新的治理認知下,“美好”成了尺度,成了過濾器,成了模具,能讓我們一目了然的能認清商業所有的灰暗,然后努力的防止、改進和提升,然后一切越來越好;并且它更有普世性、高格局和大眾認同性,因而更有吸引力和教化性,能夠讓我們在踐行中獲得更強的長期力量,所以,也理所當然的有更豐厚的物質和精神回報。這是美好商業體制機制作用的整體原理,理解并看清這一循環,是我們倡導美好商業的核心原因。
所以,名創優品看中永輝的價值,是預判的結果,是一種堅信的力量,是篤定的認知到美好商業發展壯大的必然性。
這一趨勢,有永輝過去生長出來的基礎,是胖東來商業認知修正與催化的力量,更是中國美好商業質地感召結果。
同時,我們也深刻的認識到,美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會是無根之木,不會是簡單從事,更不是作秀和蹭熱度,而是需要企業家認知轉型和自我革命,真正讓美好的價值觀成為企業的主體意志。高層有變革的覺知和篤定,中層有信任和韌性,基層有意愿和愉悅,只有這樣的狀態才能逐步形成最佳局面。
美好商業一定要從上至下驅動能量開始,經歷理念認同和機制生長的過程,最后形成一個正能量飛輪的結果,它同樣需要大量的宣傳、交流、培訓和建設,同樣離不開傳統話題中的生產要素,如員工、團隊、顧客、需求、供應鏈、商品、服務、技術、資本等,甚至是競爭和生存。
所以我們還會看到,永輝在推進門店調改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巨大的存量壓力,調改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不完美;會看到大量的存量商業,開始經歷學習和掙扎,有可能會有階段性的投入產出不匹配,不和諧問題延續,甚至出現誤解和反復。
有些輿論似乎很喜歡看笑話,帶節奏,企業有些問題似乎就會死,但我們堅信,企業中的實操者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所有的掙扎都是過程。企業會存在一些問題,但跨過業態效率邊界,就有成長的可能和發展的概率;與人一樣,身體上的小問題并不影響人們的幸福,當美好成為底層和統一的價值認知,時間便會是最好的催化劑,美好商業必然會有更強大的概率和更強大的未來。
對企業來說,未來仍要持續推動變革,我們做的事情可能都沒有大的范疇變化,但當它具備了自由與愛的高格局,真正注重了生命和品質,一切都會與眾不同。
所以,企業的發展,重要的不是控制,而是正向的、高尚的、積極的影響;如果非要說誰是永輝的實際控制人,我們認為是具有高格局的美好商業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