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腰斬”,換帥后的海天味業疑欲“A+H”
出品/鰲頭財經
記者/寧曉敏
登陸A股10年后,海天味業(603288.SH)或要向港股發起沖擊。
近日,市場有消息稱,海天味業考慮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正在與顧問商談在香港出售股份的可能性,募集資金15億美元左右。鰲頭財經以投資者身份多次致電海天味業進行求證,截至發稿,電話無人接聽。
作為調味品領域的龍頭,海天味業被不少消費者稱為調味品市場的“茅臺”,市值一度超6500億元。但近兩年受“雙標門”事件及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兩大核心產品醬油、蠔油的營收均出現不同幅度下滑,導致公司業績出現兩連降,歸母凈利潤一度跌至2019年水平。
在二級市場上,海天味業股價也進入下行通道,股價從最高時每股價格超110元一路下跌到最低時30元左右,市值不足2000億元。不過,9月末A股市場爆發,海天味業股價迎來快速增長,市值有一定的回升,但未突破3000億元,不足巔峰時期市值的一半。
01
A股上市十年,被傳赴港上市
海天味業官網顯示,公司是專業的調味品生產和營銷企業,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雞精等十幾大系列百余品種,其中,醬油、蠔油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14年,海天味業成功登陸A股。
上市后,海天味業業績和股價一路突飛猛進。公開數據顯示,海天味業營收從2014年的98.17億元上漲至2021年250.04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從20.90億元增加到66.71億元。股價也一路上漲,最高時達到125.54元/股(前復權價),市值超6500億元。
近日,市場又傳來海天味業將赴港股上市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針對市場的傳聞,海天味業并未公開回應,鰲頭財經以投資者身份多次致電公司董秘辦公室進行求證,均無人接聽。
通常來說,企業沖擊資本市場往往有拓寬融資渠道、提升知名度更好地拓展市場等方面的原因。對于海天味業來說,資金并不缺乏。
根據公司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84.39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為5.8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和租賃負債合計為2584萬元。當前的海天味業現金流充沛,短期內要償還的負債并不多。
此外,2021年-2023年,海天味業資產負債率總體呈下滑態勢,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滑至20%以下,為18.88%,財務結構較為穩健。
有分析認為,海天味業將目光瞄向港股,擬在香港實現二次上市,目的或在于借助香港市場與國際交流便利的優勢,讓公司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助力其全球化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餐在全球的流行,為中國調味品出海提供了拓展全球市場的新機遇。海天味業官網亦顯示,公司致力于向全球傳揚中國美食文化,提供優質產品。
今年8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海天味業提問公司海外業務發展計劃等情況,海天味業回復稱,公司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持續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公司產品在海外9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
不過,鰲頭財經注意到,在海天味業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在區域營收構成方面,是按照東部區域、南部區域、中部區域、北部區域、西部區域來劃分的,并未單獨披露海外業務營收情況。
02
過去兩年遭遇業績“陣痛”
今年8月,海天味業發布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度增長,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11.52%。海天味業終于迎來了業績反轉。
受2022年的“雙標門”影響,海天味業自2022年開始公司業績陷入兩年下降。根據當時媒體報道,海天味業國內的售賣的醬油含有食品添加劑,如谷氨酸鈉、三氯蔗糖等,而日本售賣的一款海天醬油標識上只有水、大豆、食用鹽、砂糖、小麥。
該事件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海天味業也不得不在官方渠道上進行回應,稱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國內相關規定,并強調國內也有0添加系列產品銷售。
但輿論并沒有平息,不斷借此對海天味業進行批評。海天味業在2022年年報中寫道,“讓人措手不及的輿情沖擊波仍未平……”,當時受“雙標門”事件的影響——當年歸母凈利潤下跌7.09%,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下跌。
進入2023年,海天味業的業績沒有好轉,反而出現了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45.6億元,同比下滑4.10%;歸母凈利潤為56.27億元,同比下滑9.21%,未達預期。
事實上,隨著調味品市場競爭的加劇,海天味業業績已經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趨勢。鰲頭財經梳理海天味業財務數據時注意到,2017年-2019年,海天味業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7.06%、6.80%、16.22%,同期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4.21%、23.60%、22.64%。到了2021年,海天味業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降至10%以下。
“雙標門”事件猶如導火索,爆發后直接影響了海天味業的業績,加之市場經濟環境的波動,結束了海天味業上市后業績的持續增長。海天味業的股價在2021年后不斷下跌,市值大幅縮水,即便當前公司股價有所回升,相對市值較高點時也已是腰斬。
進入2024年以后,海天味業業績有所改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不過,上半年的高增長是建立在之前業績不斷下跌的基礎上,再加上海天味業通過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與員工進行利益綁定,激發內部活力,為公司業績增長提供了支撐。
此外,外部市場上的大宗原材料價格下降也有利于海天味業降低原材料成本,變相提升利潤空間。以大豆為例,根據中商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大豆價格不斷下跌,國內價格從1月份2.83元/斤下跌到2.69元/斤,相當于每噸價格下跌280元;同期國際價格則從2.38元/斤下跌到2.22元/斤,相當于每噸價格下跌320元。
03
跨界做飲料尋找新的增長點
深耕醬油、蠔油等調味品市場的同時,近年來,海天還在不斷嘗試跨界開拓業務范圍。鰲頭財經注意到,從2021年開始,海天味業進軍了食用油、預制菜、飲品等多個領域。
今年7月,海天味業在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海天純”飲用水的封面,引發外界猜測海天味業是否要進軍飲用水界了。在此之前,海天味業已經推出了“愛果者”蘋果醋飲、檸檬茶等飲料,且專門成立了主營飲品業務的子公司喜悅物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海天味業的跨界一方面與所在的調味品市場增長放緩密不可分——中國調味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內,調味品整體增速為7.9%,醬油增速為7.3%。另一方面與行業競爭加劇有關,“行業內企業在存量和增量市場均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海天味業在2024年半年報中寫道。
不過,跨界做飲料能為業績帶來多少增長尚存在不確定性。飲料行業同樣是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每個細分市場都有一個或數個頭部品牌存在,對海天味業的消費洞察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飲料的銷售渠道也是產品市場擴展的重要推手,盡管海天味業在醬油、蠔油等產品銷售方面構建了豐富多樣的渠道,但飲料產品與醬油、蠔油產品有本質不同,此前建立的渠道能對飲料業務能有多大推動還有待市場驗證。
鰲頭財經注意到,在海天味業的營收構成中,包括飲料在內的創新業務被劃分到“其他”類別,今年前6個月,其他收入為21.46億元,同比增長22.31%,其他收入占食品制造業主營收入16.28%。不過,海天味業的“其他”營收中不止有飲料,或許還包括上述提到的食用油、預制菜等。細分下來,飲品業務能為公司營收帶來多少支撐便不得而知了。
9月19日晚,海天味業發布公告稱,程雪被選舉為董事長。擔任國內調味品行業頭部企業的董事長后,程雪如何幫助海天味業再登市值高峰,如何帶領創新業務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