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宣布要做健康低負擔,健康的風吹到咖啡賽道了?
來源/茶咖觀察
撰文/蒙嘉怡
又一家咖啡品牌破千店了。
10月25日,在進入中國5年后,Tims天好中國開出了第1000家門店,該門店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匯銀大廈一層,這家門店面積不算大,僅5、60平方,但代表著Tims正式進入千店時代,中國也成為Tims首個門店數量破千的海外市場、最大的國際市場。
Tims天好中國CEO盧永臣告訴茶咖觀察,千店也將是Tims的新起點。第1000店開業的當天,Tims天好中國宣布了品牌新主張——新鮮即美味,健康低負擔,指出未來Tims天好咖啡會更加聚焦新鮮和健康,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盧永臣介紹,Tims主要從以下幾點做到健康化:一是升級門店,將貝果制作過程可視化,消費者能夠看見產品原材料和完整的制作流程,從而更加放心;二是繼續研發并推出更多健康、低負擔的咖啡和暖食,包含低糖、高纖維及植物基選項,并推出小于400卡的貝果套餐;三是在原料選擇上更加謹慎,更加關注食材的新鮮度,盡可能保留原材料的營養和口感,同時,承諾全線產品實現“5零”——0植脂末、0奶精、0氫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四是在新品研發方面更加克制,不過度追求咖啡奶茶化,而是更專注咖啡本味。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茶飲品牌重視產品的健康屬性,而現在,這股潮流開始席卷咖啡賽道。
健康化的風吹到了咖啡賽道
對于市場風向最敏感的,一定是資本。
2023年,擁有體重管理黑咖啡、防彈咖啡等多款明星產品的功能性咖啡品牌奢啡CEPHEI,一年內完成了兩次融資,每次的融資金額都高達數千萬元。
顯然,奢啡瞄準的就是健康賽道。現在,Tims也在朝健康發力。茶咖觀察發現,除了這兩個品牌,還有不少咖啡品牌開始向健康靠攏。
一些品牌明確喊出了健康的口號,并推出相關產品。如挪瓦咖啡,其品牌宗旨為“清爽好喝,還要低熱量”,并邀請運動員吳艷妮作為低熱量健康大使,其推出的果咖均采用nfc 真果汁;成立于2022年的彈彈獸能量咖啡,品牌slogan為“咖啡自由,健康自由”,并推出主打美容養顏的玻尿酸系列咖啡、主打養生的紅棗枸杞咖啡、益生菌系列咖啡產品。
一些品牌利用天然健康的原料,走起了“功能疊加”的路線。比如,連咖啡WOW燃燃咖系列,將黑咖啡分別與椰子油、葡萄籽油和羽衣甘藍牛油果進行搭配,每種搭配都有不同的功效,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群體。
此外,還有些品牌,雖然不會高調宣揚自身的健康屬性,卻會給行業“打標簽”,讓自己也“沾沾喜氣”。10月初,瑞幸咖啡攜100位醫學與健康領域專家及營養師開啟“百位營養師聯合推薦小藍杯”活動,旨在傳播和科普咖啡健康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幾年前,消費者對咖啡的印象本身就是健康的,黑咖啡可以減肥的觀念深入人心,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馬冠生/馬博士健康團聯合出品的《2021咖啡健康化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在主流飲品的國民健康認可度調查中,咖啡位居前列,國民認可度達到69%。
那么,為什么本身就健康的咖啡,開始喊起了健康口號呢?
為什么咖啡也要玩健康?
最近幾年,無糖飲品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昔日被吐槽難喝的東方樹葉,被當代年輕人捧上神壇。中藥茶飲、養生茶、功能咖啡等養生類飲品不斷出圈,其實都在傳遞一個信號: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了。
昔日的“小糖水”茶飲,開始減糖減添加。然而,與此同時,咖啡奶茶化的趨勢卻越來越明顯:加糖、加小料、加果汁、加茶葉、加果干,這些元素使得咖啡和茶飲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對此,盧永臣也向茶咖觀察坦言,咖啡奶茶化后,雖然提高了適口性,吸引了原本不喝咖啡的消費者,但也令產品逐漸變得不那么健康了。
茶咖觀察評測過超25款咖啡,平均下來每款咖啡的含糖量在11%左右,若拋去較為傳統的美式咖啡,僅計算奶茶化較明顯的咖啡,含糖量則在13%左右。按照350ml的容量計算,每喝下一杯奶茶化的咖啡,大約吃下了45.5克糖,熱量在200卡左右,約等于半碗蛋炒飯。
咖啡品牌們重新呼吁健康,即是對用戶需求的響應,也是對行業競爭的深度考量。
一方面,由于市場中大部分消費者對于體重管理、顏值管理、營養管理等方面越來越重視,品牌也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調整策略、產品研發方向。《中國新式茶飲大數據研究及消費行為》調查顯示,49.4%的消費者會擔心“健康問題”,42.2%的消費者更在意是否長胖。雖然這是針對茶飲賽道的調查,但茶飲和咖啡的消費者群體有很大的重合,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咖啡消費者的需求。
在小紅書上,“健康咖啡推薦”這一詞條下的帖子超40萬。茶咖觀察也隨機詢問了8位消費者,她們均表示在點咖啡時會更注重含糖量,為了減少負擔,下單時會避開含奶、含小料、含水果糖漿的咖啡。
另一方面,咖啡品牌們對健康化趨勢的重視,正反映出它們在激烈競爭中的強求生欲。
盧永臣告訴茶咖觀察,隨著市場的成熟,消費者的需求逐漸變得更加多樣化和理性,行業也開始進入優勝劣汰加速的階段。在這種競爭格局下,品牌必須找到差異化的點。對Tims來說,咖啡+暖食就是品牌的獨特之處,而且,貝果一般是低油、低糖、無油炸的,與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正好相匹配,Tims此舉既順應了消費者趨勢,又加強了品牌心智,打造了差異化特點。
而現在的咖啡品牌,很多都在進行規模戰、價格戰、營銷戰,健康化的“戰爭”還沒有大規模爆發,這對品牌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畢竟,相比聯名的外觀價值和情緒引導,健康化考驗一眾品牌的綜合能力。對原料品質、加工過程、產品公開度都提出新要求,既需要咖啡品牌精進研發能力,也對供應鏈把控、加盟管理等各環節的硬實力提出更高要求。品牌如果可以做好,還是有不小競爭力的。
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咖啡品牌開始往健康上靠。但需要警惕的是,健康化不應僅被視為各品牌瘋狂打出的籌碼或噱頭。沒有真實、高品質的產品用料,以及扎實的門店管理和出品質量,健康就無從談起,甚至可能因為名實不符而迅速墜落。
例如茉酸奶,因使用植脂末、使用煉乳致原料中脂肪含量過高、使用過期物料而多次翻車后,直接引發大眾對于現制酸奶賽道的廣泛質疑,時至今日,這個“黑點”都未能被完全洗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