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店鼻祖”DAISO大創將退出中國市場?
出品/聯商網
撰文/夢縈
日前,上海最后2家DAISO大創即將閉店,甚至有消息稱其將退出中國市場,引發業界關注。
提到DAISO大創,很多人會想到百元店鼻祖、一元店商業模式的先驅。它為何在中國市場接連失利?DAISO大創在華發展究竟怎么了?
01
上海再無門店
近日,有消息稱,上海最后2家DAISO大創將關店,分別為上海高島屋DAISO大創和上海金虹橋DAISO大創。
上海高島屋DAISO大創將于2024年12月1日起停止營業;而上海金虹橋DAISO大創將于2024年12月24日起停止營業。隨著這兩家店的謝幕,DAISO大創在上海已無門店。
關于閉店原因,有店員稱:“老板不想做,到期撤出了。”
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惋惜,“時代的眼淚了”“以前經常去逛大創”。
另外,有帖子還顯示,隨著上海的最后一家門店關閉,DAISO大創也將退出中國市場。不過,目前DAISO大創官網并無相關通告。
同時,也有港澳臺消費者注意到,如果DAISO大創退出中國市場,應是只包含中國大陸,其他地區暫時不受影響。
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天貓大創旗艦店已終止經營。
DAISO大創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DAISO大創在中國大陸共有28家門店。但在今年4月12日,DAISO大創生活館公眾號推送的“店鋪一覽”中,門店的數量變為了25家。這意味著,在4個多月的時間內,DAISO大創關閉了3家門店。
02
日本百元店鼻祖
作為百元店鼻祖、一元店(這里的一元指西方貨幣)商業模式先驅,DAISO大創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充滿了創新和挑戰。
70年代日本出現石油危機,部分新中產被消滅,導致消費萎縮,日本因此迎來第一次消費降級。
此時,一個叫矢野博丈的日本人,洞察到這一變化,他利用移動式推車開始販賣價格便宜的商場殘次品或尾貨,雖然這些商品是殘次品,但價格遠遠低于正規商店的售價,因此受到了歡迎。
1977年,大創工業成立,取名“大創”,是因為矢野博丈認為,雖然商店的規模不大,但名稱一定要表示能“創造大的契機”。
由于沒時間貼商品價標,矢野博丈將所有商品統一“100日元”(約合人民幣5元)出售。而之所以定價100日元,是因為在矢野博丈看來,“100日元硬幣是經濟和企業活動所能維持的最低限度。”
1991年,DAISO大創的第一家直營店在日本香川縣高松市開業,從此連鎖店迅速擴張。1996年,DAISO大創在日本的店鋪數量達到300家,在2001年達到2000家。
根據2021年至2022年日本百元店營業額排名來看,DAISO大創穩居第一。
DAISO大創不僅在日本本土市場取得成功,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01年8月,DAISO大創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店,開始發展海外市場,隨后成功進入中國內陸、韓國、東南亞、中東、北美、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市場,成為全球化的零售企業。
圖源:DAISO大創官網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DAISO大創在日本有4360家門店,在亞洲擁有576家門店,南美的巴西有153家門店,在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有125家門店,在中東擁有94家門店,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42家門店。
最新財報顯示,DAISO大創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末的財年,銷售額為624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2億元),同比增長106%,創歷史新高。
03
折戟中國大陸市場
DAISO大創的成功,引發了零售企業爭相模仿,矢野博丈的“一元店”商業模式及其背后的經營哲學對零售業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名創優品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受到了DAISO大創啟發,借鑒了他的思路,并結合本土市場進行了創新和發展。
不過,盡管DAISO大創在全球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在中國市場卻面臨一些挑戰。
DAISO大創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由于對中國市場的了解不足,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此外,DAISO大創還需要應對中國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和消費習慣。
2001年,DAISO大創在中國臺灣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2012年,DAISO大創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首先落子廣州花城匯、中華廣場,兩家門店同日開業。
彼時,DAISO大創表示,要在2013年底在廣州將店鋪數量擴張到20家,計劃在廣東地區開100家門店。但事實上,花城匯門店已在2015年閉店,到2018年,廣州、佛山地區的DAISO大創生活館也陸續關閉。
DAISO大創在中國的第三、第四家門店,選擇開在上海市郊,而上海門店拓展也并不順利,淮海中路店在開業第二年被強行要求搬走,另外兩家門店在缺乏宣傳的情況下,客流情況也并不好。
隨后,DAISO大創啟用了日本的選址模型進行嘗試,以低成本運營為核心,選址租金較低或者位置相對較差的地點開設店鋪,選址在地下停車場或百貨商超4、5層,但這種不宣傳、不重視選址的策略,并不能吸引中國消費者目光。
此外,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DAISO大創國內外運營水平有差距,國內的商品價格總體貴過日本、韓國的DAISO大創,商品也不如國外的質量好,還存在豐富度不足、吸引力不高等問題。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表示,DAISO大創在日本的百元店,其實是混合型,包含100-500日元及500日元以上的商品,并不是單一的低價。而在中國市場,DAISO大創運營成本高,產品低價不掙錢。另外,國內存在假貨泛濫的現象,貨真價實競爭就是白吃虧。
曾擔任日本永旺生鮮部負責人、現任零售奇葩說主理人王琦指出,DAISO大創在日本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中國市場面臨諸多挑戰。在中國市場DAISO大創要面對眾多競爭對手,既有本土品牌,也有低價電商。此外,由于日本市場和中國市場的消費習慣和需求存在差異,DAISO大創的產品設計可能不適應中國市場。
也有分析認為,單一市場的退出并不能說明品牌一定不行,DAISO大創的這套經營邏輯,在國內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和消費習慣下,依然可以給零售業不少啟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