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網店上演生死大逃亡
出品/電商報Pro
撰文/木易
女裝網店的日子真不好過,今年倒下了一家又一家。
據不完全統計,不下40家女裝網店今年宣布閉店或停止上新。這些閉店的女裝店鋪,有的是擁有幾百萬粉絲的大店,有的只有幾千粉絲,甚至還包括一些已經經營了超過十年的老店。
面對這一景象,或許不少人都在深思,到底是什么壓垮了女裝網店?
矛頭直指退貨率
說到女裝電商,業內第一反應是居高不下的退貨率。
兩三年前,行業退貨率水平大概只有40%—60%,今年退貨率實在高得嚇人,有女裝店主直接在社交媒體訴苦店鋪退貨率飆升到80%,甚至達到90%。
居高不下的退貨率,讓所有店主聞風喪膽。
大約半個月前,江西、湖州羽絨服造假事件被曝光,“羽絨服造假”“毒羽絨服”“羽絨服充絨量”等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有商家用鴨絨冒充鵝絨,甚至拿廢絲摻在鵝絨里。
羽絨服暴雷后,售賣羽絨服的女裝店鋪也受到影響。12月4日,有商家在社交媒體吐槽,高客單女裝退貨率達90%。“就是作假太多了,導致我們這批賣正經羽絨服的退貨率全部拉高。”該商家決定,重新起新號做平價款,因為高客單價帶來的高退貨率,再加上昂貴的付費推廣成本,基本白干。
圖源:小紅書
當然,如果要探討退貨率為何居高不下,商家和消費者雙方都有自己的說法。商家抱怨消費者動不動就選擇退貨,而消費者則反過來指責商家賣的東西貨不對板。
有網友提出,很多買家總認為衣服質量不好所以退貨,但如果自己做過服裝就知道,和質量關系不大。如果買家真喜歡,即便質量有點瑕疵,她會來問你要點補償或者換一件,如果她穿得不好看,那么質量再好,再打折她也不要!
另有網友也贊同退貨并非都是質量問題,該網友表示自己的工廠是做品牌代加工,即使是幾千塊錢品質的衣服,照樣被退貨。
但有時候真的不能怪消費者,畢竟因設計問題導致的尺碼不符合人體比例、貨不對板等問題的確數不勝數。
圖源:小紅書
單要追究退貨率高的原因,商家和消費者都有一部分責任。而對于許多商家來說,退貨比例偏高無疑是一記重創。
今年6月,在抖音擁有500萬粉絲,一年賣出幾十億的頭部女裝“羅拉密碼”突然宣布關店。“羅拉密碼”入駐抖音開播帶貨已有4年時間,在巔峰時期年度營業額達到幾十億,一度霸榜抖音女裝系列排行榜前五位置。
今年突然閉店,實在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羅拉密碼”創始人接受鳳凰網《風暴眼》的采訪時透露,這一決定是出于成本的考慮,在關閉之前,他們已經持續虧損了一年多時間,一年大幾千萬的虧損。
這其中,羅拉密碼有談到退貨率,“2021年我們做起來時,退貨率還是30%-40%,現在退貨率是70%-80%,漲了一倍。”,還有流量成本翻了10倍,以及品牌被抄襲讓他們的產品更難賣。
羅拉密碼創始人接受鳳凰網《風暴眼》的采訪
平臺比拼價格力,商家卷入無序低價競爭
羅拉密碼堅持不降低產品質量,面對成本的大幅上漲時只能選擇退出。但有很多服飾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保持利潤,使用低廉的面料去抄襲仿制名牌商品,結果就是電商平臺上充斥著大量同款衣服,但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從而推高退貨率。
更有甚者,有些不良商家使用含有害化學物質的劣質材料來生產衣服,損害消費者權益。
比如在上個月的羽絨服造假事件中,很多羽絨服被曝出,商家使用“飛絲”代替“羽絨”。
所謂的“飛絲”,就是鴨、鵝毛的邊角廢料粉碎后成為絲絨狀,使用這種材料填充的羽絨服不僅無法提供足夠的保暖效果,而且由于沒有經過高溫消毒等必要處理,可能會產生異味并且攜帶病菌,存在引發疾病的隱患。
從成本來看,一款填充了“飛絲”的“羽絨服”,成本價不到40元,而有商家兩個月內就賣出了6萬多件這種“飛絲羽絨服”。
相比之下,如果是90%白鴨絨,成本就達到100多元,再加上面料、內膽、五金輔料、加工費等,以及算上人工成本,一件羽絨服的成本就超過400元,品牌商再拿出去賣至少要500-700元。
今年隨著電商平臺強調價格力,商家為了獲得算法推薦和流量傾斜,內卷加劇,紛紛比拼價格。在低價競爭和成本壓力的矛盾下,這些商家不惜造假,將更低成本的“飛絲”填充物代替“羽絨”。
觀察來看,造假的多為中小廠家、白牌企業為主,知名品牌更重視多年來建立的品牌聲譽,而且它們的品牌知名度能夠承受成本增加的壓力,因此銷量不會有太大影響。相反,白牌沒有品牌背書,一旦成本增加,銷量就會下滑,因此不惜鋌而走險。
有專家表示,羽絨服造假事件曝光后,消費者對中小廠商、白牌企業的信任減弱,更傾向于有品牌背書的企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羽絨服行業向頭部品牌集中。
另外,僅退款、強制運費險等機制也為商家運營帶來了巨大負擔。今年6月,女裝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在個人公眾號發表了題為《呼吁有關部門介入打擊"強制運費險”》的文章。
他指出,強制運費險推高了退貨率,產生大量無效訂單,而且助長社會不良風氣,誘使用戶鉆漏洞、薅羊毛不當牟利等。
當然,電商平臺的比價功能,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
如今,電商行業需要迎來新的調整。
電商平臺開始調轉船頭
在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無序狀態,各大電商平臺開始反思絕對低價的消極影響。因此,今年淘寶、拼多多、抖音電商等平臺紛紛弱化絕對低價。自7月份起,淘寶不再強推以低價為流量分配標準的“五星價格力”,回歸按GMV(商品交易總額)進行分配。
而對于僅退款和運費險帶來的“薅羊毛”的副作用,淘寶開始改進規則,優化“僅退款”策略,對優質店鋪減少或取消售后干預。
淘寶還計劃通過“黑標店”吸引更多的頭部賣家、將1688優質工廠引入淘寶,同時,加大對百億補貼計劃的投入,以維持在品牌商品領域的價格競爭力。
抖音電商也不再把 “價格力” 放在首位,下半年重點追求GMV增長,讓商品回歸到正常售價。
有知情人士透露,抖音電商已將資源重心重新放回品牌商家以及非品牌的大商家身上。預計明年,抖音電商將進一步加大對品牌商家的流量傾斜,以確保品牌能夠獲得更大的GMV規模。
就連被視為低價競爭典型代表的拼多多,也調整了業務重點,將GMV作為第一目標。
目前來看,電商平臺不再單純追求低價,而是聚焦長期主義,通過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和留住用戶,回歸品質競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