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重啟IPO背后:越長大,越是「賺錢為王」
出品/36氪未來消費
作者/楊亞飛
“新茶飲第三股”還是要來了。
在今年初的遞表失效后,古茗近期再次向IPO發起沖擊,港交所文件顯示,古茗于12月15日更新招股書。而在不久前,證監會披露這家茶飲品牌已完成港股上市備案,計劃發行不超過4.41億股普通股。此外,小菜園也于日前通過港股聆訊,沉寂已久的餐飲IPO,或許將重新回暖。
這份招股書是觀察當下茶飲市場的最佳窗口。無論是GMV還是門店數口徑,古茗均居于行業第二。古茗的客單價在10-18元之間,這是品牌最多、競爭最激烈的紅海市場。此外,古茗的門店多位于下沉市場,奶茶、果茶銷售占比相當,還擠進了熱門的咖啡賽道。
這一年下來,古茗仍然保持增勢。根據招股書,古茗2024年前三季度GMV為166億元,同比增長20.4%,對應門店數為9778家,距離萬店僅差臨門一腳。
但今年的門店擴張增速明顯放緩。前三季度僅凈增777家店,平均每個月凈增86.3家,遠低于去年每個月平均凈增194.3家的水平。
古茗曾在去年喊出“萬店”口號,實際情況來看,內部在今年并沒有追求門店增長的絕對值,而是踩了剎車。今年前三季度新開門店不足去年全年的一半,且2023年開、關店比例尚為9.8:1,到今年前三季度,這個比例已經變為2.76:1。
降速的一個原因是,同店GMV增長已經出現放緩。
除福建及江西兩大市場外,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在核心城市的同店GMV出現小幅下滑,最終全國整體同店GMV微跌0.7%,而去年全年這一指標為9.4%。當然,去年的高增長,部分是建立在2022年的特別行情之下,但擴張進程中,今年同店增長放緩也是不爭事實。
這是古茗過去四年首次出現同店GMV負增長,高速擴張的負面效果開始顯現。降速換來的正反饋是,利潤水平保住了。
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經調整利潤為11.5億元,較于去年同期的10.4億元有所增長。對應經營利潤率為20.9%,盡管較于去年同期減少了2.3個百分點,但仍明顯高于行業10%-15%的平均水平。
相比于解鎖萬店里程碑,他們更想保住存量門店的盈利能力。
01
增長集體放緩的一年
對于2024年新加入的古茗加盟商來說,這一年要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從招股書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每筆訂單的平均GMV和日均訂單數均有少幅下滑,這最終體現為,每家新開加盟店的日均GMV,從去年同期的5800元降至5200元。
奶茶行業的價格戰在這一年明顯升溫。霸王茶姬是今年最大的變量,在他們帶火鮮奶茶之后,古茗、瑞幸相繼以9.9元的形式跟進,瑞幸直接延續9.9補貼,古茗則一度將鮮奶茶系列產品降價至9.9元。
古茗在這一年花了更多錢做營銷。來自銷售及分銷的支出,占古茗銷售收入比重從去年前三季度的4.3%,增至今年同期的5.5%。其中,最大的變量來自于廣告及宣傳費支出,占收入比重從去年前三季度的0.8%,大幅增至1.8%,金額破1.1億元。
激烈的價格戰之下,并非誰都能扛過這個夏天,一線的加盟商最先感受到市場冷暖轉變。在今年前三季度,古茗加盟商流失率達到11.7%,去年全年這一數字為8.3%,而疫情影響的2022年,也僅為6.7%。
古茗并非個案,奶茶飲品整個行業,這一年也在加速洗盤。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全國奶茶飲品門店約為41.3萬家,近一年新開14.2萬家,凈減少約1.8萬家。也即是說,近一年關閉了約16萬家。
而在此之前,茶飲門店整體仍處于凈增長。窄門餐眼統計,不含咖啡專門店,2023~2024年3月,茶飲類在全中國營業中門店數約41.3萬家,期內新開約23.0萬家,關店約22.1萬家,凈增8272家。
造成如今的紅海局面有多個方面,茶飲行業已經明顯飽和,由增量轉為存量,咖啡奶茶化的趨勢,加上9.9元價格戰,也瓜分掉了一部分奶茶的蛋糕。對于一些人來說,咖啡奶茶都不過是一杯有味道的水。
開店策略轉向保守的不止古茗。此前,喜茶在一封給合伙人的內部信中提到,不會追求短期的開店速度與數量,而是看重開店質量和運營品質。
門店數遙居第一的蜜雪冰城,規模增長也出現放緩,并在日前對北京、深圳、廣州部分區域的門店產品門市價提價1元。這已是他們今年第二次提價,此前今年3月,蜜雪冰城對上海部分區域的門店產品提價1元。
在2023年時,伴隨擴張步伐,古茗的毛利和經營利潤率同步提升。但過去一年,當行情調轉向下時,擴張和盈利只能選擇一個。而保住盈利,成了頭部品牌們共同的選擇。
02
從果茶到奶茶,茶飲洗牌還會提速
增速放緩背景下,古茗的擴張重心則進一步“向下”。在2021年時,他們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已經達到78%,是TOP5里比例最高的品牌,而到今年前三季度,這個比例進一步提升到80%。
從新增門店來看,下沉市場里的低線城市是擴張的重心。今年前三季度,他們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開出的店數最多,合計占了今年新店的7成。
這種高占比背后,延續的是古茗的加密開店策略。跟其他頭部茶飲全國布局不同,古茗的門店網絡呈現典型的單中心結構,浙江大本營持續加密,并圍繞此向周邊地區開拓,且多數門店位于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江蘇、湖南、安徽等中東部市場。他們也是頭部里唯一的區域性品牌,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在北京、上海開店。
鄉鎮門店也有著較高占比。截至2023年,古茗開在鄉鎮的門店占比達到38%,而到今年前三季度,這個比例提升到40%。
這種加密措施,是為了讓其冷鏈效率最大化。相較于合作社會物流,自建冷鏈的優劣勢都很明顯,倉配更加可控,但成本較為固定,效率提升只能賴于自身業務的區域密度不斷提升。
以浙江為例,區域內94%的門店,均在其倉庫150公里輻射范圍內。其全國97%的門店,可以實現兩日一配的冷鏈配送。
下沉市場的高占比,以及在冷鏈的先期布局,和10-18元的價格帶,決定了他們做的是下沉茶飲消費升級的路線。但近些年產品主線也在跟隨市場行情轉變。
在2021年時,古茗的第一大品類還是果茶,包括芝士葡萄、芝士桃桃、香水檸檬、滿杯楊梅等,彼時,果茶占到他們售出總杯數的44%,奶茶占39%、咖啡及其他飲品則占17%。
彼時,霸王茶姬還是區域網紅品牌,果茶才是市場的流行品類,以喜茶、奈雪為代表,且后者在2021年成功IPO,成為“新茶飲第一股”。但彼時他們還未放加盟,且門店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古茗悶聲做起了下沉生意。
這兩年伴隨奶茶的崛起,古茗的奶茶比例也逐步提升。奶茶飲品銷量占比,從2021年的39%,逐步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7%,期內銷量達到4.668億杯。
從喜茶到霸王茶姬,茶飲的熱門趨勢品類,古茗這個行業老二都沒有錯過。
咖啡的布局也在擴大,此前36氪曾報道,古茗的咖啡產品上線門店數從9月份的500家,擴大到上個月的超2000家。
從規模來看,下一個萬店花落誰家仍然未有定論。追趕最緊的是滬上阿姨。根據極海品牌監測,滬上阿姨的最新門店數達到9333家,上個季度門店增幅高于古茗。
古茗、滬上阿姨過去一年門店數變化,圖據極海品牌監測
與霸王茶姬靠鮮奶茶大單品瘋狂擴張不同,滬上阿姨主切的是鮮果茶賽道,直接把“鮮果茶”后綴到線上門店名,以增加產品辨識度,并在近期推出果蔬茶系列。
茶飲做的是年輕人的生意,口味嘗新是不變的主題。也因為此,茶飲帶有典型的fashion risk,業界也曾有過鮮奶茶和鮮果茶究竟誰更代表行業趨勢的爭論,但無論是產品還是價格帶,都已經足夠擁擠。
存量洗牌的趨勢下,茶飲市場顯然會進一步向頭部品牌集中。而除了古茗,滬上阿姨、霸王茶姬、茶顏悅色等一眾頭部品牌,也多次傳出重新沖刺IPO。而真正的估值分化,更多會在賺錢能力層面體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