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出海了?一大波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
出品/三言Pro
撰文/DorAemon
近日,小紅書上突然涌現出一大批美國人。
由于數量巨大,直接一度將小紅書推上美國App Store免費APP榜榜首。
現在,只要在小紅書上搜索“TikTok”或者“TikTok 難民”,就能看到很多外國人用中英形式發帖分享的內容。
網友本土化迎接
你愛爸爸還是媽媽?
這也引發了國內用戶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大家紛紛在小紅書上與這些新來的外國人交流起來,但是溝通內容真是不得不說聲“笑死”。
有網友問外國人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是否給特朗普投票?
有網友問外國人對LGBT怎么看?早飯午飯都吃什么?
還有網友用英語撩外國妹,雖然“wife”拼錯成“wifi”……
夸人漂亮,社牛屬性爆表。
有外國人問中國人相信外星人存在嗎?國內網友默默貼了一張“外星人電解質水”照片。
更有網友干脆讓外國人幫忙做英語作業……
而且現在連英語聊天室都有了……
TikTok難民為什么選擇小紅書?
有網友認為,這些TikTok用戶是討厭meta系;同時也有很多人選擇lemon8,現在lemon8是下載榜首。
小紅書也是選擇之一。可能來到了中文世界的小紅書帶給了他們不同的體驗,打開了新世界和新交流群體、交流方式。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小紅書支持各國手機號碼注冊登陸。
還有一點是,因為TikTok可能被封禁,國外用戶選擇本土軟件小紅書是一種情緒宣泄和行為藝術,是一種抗議,他們要來到中文版的類TikTok平臺上。
然后這種行為藝術被病毒化傳播效仿。
那為什么選擇小紅書的不選擇lemon8呢?我們看了看,lemon的介紹是powered by TikTok,同時也有一些國外論壇宣稱中文版TikTok是小紅書。
此外,外國網友不選擇抖音是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抖音基本只能看,很多功能使用不了。
還有外國網友表示,不選擇meta(Facebook)、Instagram這些美國自己的社交平臺就是單純不喜歡。
可以看出,小紅書突然迎來這么多外國用戶主要是受美國封禁TikTok政策影響,同時外國網友的“叛逆情緒”直接促使他們注冊中國App。
對于小紅書來說,可能最大的感想就是“竟然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出海成功了”?
2021年起,小紅書開始試水海外市場,歷經多個階段,陸續推出過Uniik、Spark、Takib、Catalog、habU、S'More等多款社區應用。這些應用在不同地區探索不同功能和目標市場。比如小紅書在日本試水時尚和戶外;在東南亞嘗試海淘購物;在北美嘗試家居等。
目前情況來說,小紅書出海并不能算成功,Uniik和Catalog已經停止運營,其他應用也沒有做到像TikTok這樣的巨大影響。
而這次“TikTok 難民”涌入,可能真的是小紅書“出海”最成功的一次,只是是被動的。
小紅書現在應該怎么做?能接住流量嗎?
首先,重中之重是多種語言來襲的內容審核壓力。
這波國外用戶有多少,內容占比多大,需要增加人工審核還是機器定制規則?想必小紅書已經在緊急開會討論中。
第二,如果想接住這波用戶,要不要提升視頻內容比重?要不要做翻譯功能?怎么讓他們使用圖文功能更流暢?
要不要給國外用戶做個沙盒、信息繭房、單獨圈子?
中外用戶交流、文化碰撞是否要建一個交流池?
國外用戶怎樣適應這個展示“精致生活”的生活平臺?
這些都需要考慮。
第三,本土用戶要適應國外用戶嗎?
很多用戶一覺醒來,小紅書首頁全是老外,我是誰?我在哪里?
我想看的美女哪了?旅游攻略哪了?想讓我學外語?
對于創作者而言,是不是可以找到新的創作風口了,如語言學習、跨國交流、旅游、同齡圈層共鳴等。
總之,小紅書這次事件給行業帶來了思考,如何做一個全球化產品,不是一個簡單的出海的產品。這個全球化面臨著多文化差異,認知的碰撞,標準的不同。
顯然,不管是用戶還是小紅書這樣的平臺都還沒做好準備。但是,卻為“出海”提供了思路:何必出海,你就是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