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殺進華潤系!首店入駐南京城北萬象匯
出品/獨角Mall
作者/福貴
“蜜雪冰城 華潤首店”(該店為南京城北萬象匯店),僅僅八個字,信息量卻十足。
圖片截取自小紅書,版權歸屬于網友“無風不起小浪浪”
印象中,蜜雪冰城一直都在街邊開店,曾經逛過的那些商場,也沒有蜜雪冰城的身影。
就連常常在社群中看業內人士詢問品牌信息時,也沒有見過有人咨詢蜜雪冰城的拓展。
似乎所有購物商場招商人員都未將蜜雪冰城放在招商清單中。
第一次看到蜜雪冰城的品牌圍擋出現在華潤系商業,不禁想到,現在的招商環境這么差嗎,華潤系商業都要搶蜜雪冰城了?
接著又想到,蜜雪冰城從街邊走進購物中心,是有轉型升級的需求嗎?抑或是品牌將于近期上市,有了新的增長指標,需要開拓購物中心這一還未開發的領域?而為了分攤門店租金壓力,品牌會考慮漲價嗎?
01
門店超麥當勞、星巴克
是全球門店最多的連鎖餐飲品牌
市場對蜜雪冰城的研究,早已有之。
品牌成立于1997年,最初是一家小型冰淇淋店,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擴展產品線,憑借高性價比的茶飲和冰淇淋,在下沉市場中占據龐大份額。
品牌一代門店,截取自品牌官網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在全球擁有46479家門店,約6成門店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在中國現制茶飲前五大品牌中,其在下沉市場中的滲透率最高。
同時,與全球連鎖餐飲品牌相比,蜜雪冰城的門店數已超過麥當勞的43500家,星巴克的40199家,是全球門店數最多的連鎖餐飲品牌。
至于賺錢,蜜雪冰城的產品價格很低,賺的自然不是消費者的錢,加盟費對收入的貢獻也不多。
它靠的是為加盟商提供原材料和設備。
就如田野股份,作為奈雪的茶、茶百道、一點點、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娃哈哈等企業的供應商,直接賣原料賣上市了。
早在2012年,蜜雪冰城就開始自建產能,打通原材料生產、物流配送等供應鏈體系,提高了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使得品牌核心競爭力大增。
也是因此,蜜雪冰城既能壓低產品價格,還能賺錢。
數據顯示,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僅為32.4%(2024年前三季度),遠低于喜茶60%左右的毛利率(喜茶加盟政策),奈雪的茶63.3%的毛利率(2024年上半年財報)。
但蜜雪冰城仍能保持相當高的營收和利潤。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營收分別為136億元、203億元和18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0億元、32億元和35億元。
02
街邊品牌走進購物中心
蜜雪冰城會漲價嗎?
回到本文最初的問題,蜜雪冰城與華潤系商業放在一起,會產生何種影響?
從招商角度看,蜜雪冰城確實具有強大的帶客能力,能吸引更多不同層次的消費者。
但事物大都具有兩面性。
首先,品牌口碑可能會被稀釋。
多年前,日本雀巢公司推出過高端速溶咖啡的新商品“雀巢鉑睿咖啡”,廣告中出現了比利時皇室繼承人魯道夫王子。
速溶咖啡因非常適合快節奏生活下的現代人?而占據龐大市場,但在咖啡鄙視鏈中,速溶咖啡并不高端。盡管很多速溶咖啡品牌會加上“精品”、“高端”等詞,也難以避免被指品質低。
當貴族與速溶咖啡這兩個并不相契合的形象放在一起,只會加深消費者的疑惑,貴族也喝速溶咖啡?算了,去買瓶水吧。
華潤系商業與蜜雪冰城,就如貴族和速溶咖啡。
就品牌形象來看,華潤系商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在消費者腦海中刻畫出一個高品質商業形象。
帶有華潤商業的住宅樓,基本都賣得不錯,也常常能在網絡上看到網友評論,希望居住地附近有一家華潤系商業。
而蜜雪冰城在消費者心中的最顯著標簽卻是超高性價比,價格優勢為品牌帶來龐大的銷量和消費者基數,強化了品牌稟賦。
品牌四代門店,截取自品牌官網
相應地,這一類客戶群體對價格變動會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品牌漲價就會將部分客群推向其它競爭對手。
這在蜜雪冰城身上已經有過驗證。
2023年9月,蜜雪冰城以“常規產品更新”為由,對全國門店的多款飲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如蜜桃四季春價格由6元上調至7元,咖啡系列飲品均漲價1元。
彼時,眾多消費者表示理解,能夠接受漲價。
去年3月,蜜雪冰城上海部分區域門店的飲品和甜品價格上調了1元。12月,北京、廣州、深圳部分門店堂食/小程序APP飲品(含冰激凌系列)門市價加1元。
這一次,風向轉變,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不買了”。
兩次價格變化,消費者前后態度明顯出現不同,既有品牌自身價格對比,也有市場原因。
我們從市場背景來看,近兩年,新茶飲品牌集體降價,主力價格帶調整至10~25元,不少品牌單品甚至降至5~10元,價格直逼蜜雪冰城。
喜茶、奈雪的茶們降價,有了更高性價比,會讓此前部分購買低價產品的消費者轉向喜茶、奈雪的茶,畢竟這些品牌曾主打高端茶飲,品牌附加價值更高。
蜜雪冰城漲價,其它品牌降價,超高性價比的優勢變弱,消費者自己會在心中算一筆賬,看看誰家品牌,能花錢買到更高情緒價值。
品牌八代門店,截取自品牌官網
其次,上市后的蜜雪冰城,也要面對股市和股東。
按照股權結構,蜜雪冰城的絕對大股東為張紅超、張紅甫兄弟,二人分別直接持股42.78%,共計85.56%。二人還分別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股0.45%,共計0.9%。
其它股東還有美團背景的龍珠美城(4%)、深圳蘊祺(4%)、天津磐雪(2%)、萬店投資(0.9%)等。
對于投資者來說,大多會看數據說話,會要求企業每年、甚至每季度的營收和利潤增長多少。
否則股市和股東會分分鐘教企業認清現實。
業績增長,要么是技術突破,大幅降低成本,要么就是進一步開拓市場。而開拓市場,除了海外市場,國內能繼續開發的就剩購物中心了。
進入購物中心,面臨的直接問題是門店租金成本提高。據說蜜雪冰城為了進入南京城北萬象匯,花費了兩倍租金。
門店成本增加,品牌可能會通過全面漲價來轉嫁更高租金帶來的成本壓力,進而保持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一線城市率先漲價,或許是對消費市場的試探。再多猜一點,2023年的全面漲價,是否是為2024年初開啟上市做準備,提高品牌估值?
總而言之,蜜雪冰城能占據如此龐大市場,根源在于多年來奉行的低價策略贏得的口碑,若是丟棄這一戰略,各種麻煩也將會接踵而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