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閃購品牌獨立,“超車”自營電商?
出品/鋅刻度
撰文/鄒珊
即時零售,正進一步攻占自營電商腹地。
4月15日,美團面向全國消費者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該品牌定位為“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臺”,聯合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旗的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將服務全國10億消費者的日常購物需求,為消費者創造“閃購一下,30分鐘好貨到手”的極致購物體驗。
在美團內部深耕多年的閃購業務,如今“提級”獨立,不僅意味著即時零售正在成為美團重要的發力點,更標志著零售市場的再一次更迭,即時零售或將顛覆自營電商模式。
回首電商巨頭們此前在零售業務上的種種戰略,更多仍停留在“讓游戲繼續”。而美團閃購,則正在以全新的業態,創造出一場新的游戲。
用戶等此舉久矣
“不夸張!美團閃購承包了我的衣食住行�!�
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稱美團閃購為當代年輕人的“電子衣食父母”,原因在于“現在超市有的美團閃購全都有,30分鐘包送上門。家里門鎖壞了,去美團閃購看了下,別說鎖。螺絲起子配套都有賣。”
有網友靠美團閃購買日常所需,有網友用美團閃購挑選新鮮蔬菜,亦有人在美團閃購尋找浪漫。如果在社交媒體搜索閃購買花,能看見不少網友曬出自己在美團閃購下單的鮮花,有的是為悅己,有的則是傳達情誼;還有網友憑借美團閃購,體驗到足不出戶買3C數碼和家電產品的樂趣……
小紅書上許多關于美團閃購的用戶反饋
數據更為直觀:當前,美團閃購用戶數量達到近3億,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這一規模已經超過了一些平臺的自營電商。
更具體來看,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美團閃購上售出了 28 萬臺輪椅和 64 萬副拐杖,還賣出了超過 4 億份果切,300 萬臺電扇,2000 萬盒面膜,夏季兩個月賣出了 1.5 億升啤酒。
這樣的“成績單”,并非一朝一夕的成果,而是長達七年的持續深耕。早在2018年,美團閃購業務就在美團內部上線。七年間,許多變化悄然發生。
在閃購業務上線之初,消費者曾一度將美團閃購視作“應急站”,出差在外忘帶數據線,旅游時急需一次性內褲,生病時想要更快拿到藥物等情況下,美團閃購往往會成為首選。
但消費者的需求遠不僅此,尤其是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而言,“看到,即得到”正成為明顯的消費趨勢。他們不僅希望平臺能“應急”,更希望日常消費也提速。據埃森哲《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報告顯示,95后比千禧一代更看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后消費者,希望能當天甚至半天就收到商品,還有7%的消費者希望在兩小時內收到商品。
而不同于外賣,美團閃購聚焦于一切日常購物。消費者日常所需什么,美團閃購就力爭提供什么。正因此,美團閃購不斷完善閃電倉網絡,覆蓋更多品牌和品類,逐漸向一個日�;馁徫锲脚_升級迭代,從而更全面地滿足消費者“30分鐘,萬物到手”的需求。與此同時,正如上文所述,即便彼時美團閃購沒有App獨立入口,主要以超市便利、數碼家電等入口呈現,消費者也已在日常購物中對閃購形成了較強的消費認知和依賴度。
如此回溯,便不難理解,美團閃購在蟄伏多年后終于浮出水面,是有數億高頻消費者“千呼萬喚始出來”。
為品牌尋增量
零售最本質的三個要素是:" 人、貨、場 "。當美團閃購的消費者需求不斷增長,代表“貨”的供給端,也在不斷加碼。
對于許多品牌而言,這是必然的選擇。因為,消費習慣的變化,正不斷倒逼商家和品牌迭代,傳統的零售場景早已無法滿足消費者“快多好省”的全方位需求,即便是實現了零售貨架線上化的快遞電商,也依然面臨著消費場景的局限性。
如此大背景下,以美團閃購為代表的即時零售,則成為了商家、品牌的增量渠道。宏觀數據予以佐證:商務部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為6500億,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
當然,除了市場規模的潛力,美團閃購也切實關注商家所需,比如推出數字化經營助力工具、加大流量資源扶持等。
其中,賬期問題是電商行業內商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業內平臺對商家的賬期(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從3天到近60天不等。而美團官方微信推文提到,美團閃購稱始終致力于為商家創造生意增量,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堅持行業最短的3天賬期,支持隨時提現,“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周期縮短2個月�!�
因此,美團閃購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選擇,比如蘋果、華為、小米、美的、蘇泊爾、沃爾瑪、迪卡儂、MUJI、嘉士伯等品牌都在持續入駐。
其中,截至目前,蘇泊爾全國300余城超3000家門店已入駐美團閃購。而銷量證明了蘇泊爾選擇的正確性:蘇泊爾入駐美團閃購后,季度增長率持續超過80%。2024年貨節期間,銷售額和訂單量年增長均超800%。
蘇泊爾營銷總監趙贊曾表示,“通過與美團閃購合作,使傳統門店突破原有營業時間及空間限制,進一步拉近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實現消費場景與家庭場景的融合�!�
同樣,早從2020年就開始與美團閃購合作的嘉士伯,更是不斷借即時零售創造增量。其中,嘉士伯2024年在美團閃購的交易額增至近10億元。僅僅是在夜間賽事聯合營銷期間,嘉士伯在美團閃購的交易額同比增長就近150%,新客數量同比增長超100%。
之所以能實現如此增量,是因為美團閃購并不只是重復快遞電商的“老路”——將線下零售線上化,美團閃購還創造出 “閃電倉”模型,探索新供給形態。
自2020年起,美團閃購就開始了閃電倉試驗,并在2021 年首次發布閃電倉模型,面向全國招募商家。近年來,家電、日用百貨等各大品牌商均加大了與美團的合作,積極布局閃電倉。
截至目前 ,美團的閃電倉數量達到 3 萬家,并計劃未來三年規模達到 10 萬家。要知道,目前,各家電商平臺的閃電倉規模還停留在數百家到近千家之間。
閃電倉具體是如何為品牌提供了增量?從美團閃購與名創優品合作推出的定制閃電倉的成績可窺得一二。名創優品從2024年 1 月在美團開出首個實驗倉,十個月內在全國近兩百個城市快速開設約 500 家閃電倉,成為閃電倉行業投入最大、擴張速度最快的品牌玩家。
美團騎手在名創優品閃電倉取貨
在這樣的規模優勢下,名創優品不僅實現了銷量的增量,也提升了定價的話語權,其在電商、實體門店、即時零售閃電倉三個渠道,得以保持商品同款同價。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增量不僅發生在一二線城市,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即時零售也有需求,足夠支撐閃電倉在下沉市場的運轉。根據美團數據,一家閃電倉品牌于 2024 年進入四川省西昌市,在這座四線城市,品牌開倉一段時間后日均單量達到 700 單,單量規模足夠支撐良好的利潤。
正是基于多品類零售門店+閃電倉的供給支撐體系,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得以滿足。閃購的供給甚至不再局限于日用百貨。在快消食品領域,如休閑零食、水果、酒飲等的供給和需求同步快速增長。在家電品類,適用于宿舍、酒店等不同場景的洗衣機、干衣機甚至空調也成為閃購用戶購買的對象。
如此一來,便真正實現了“用戶買得到,品牌賣得動”。
順勢之舉,逆轉快遞電商
供需兩側的積極進展,讓零售行業的生態迭代成為了必然。尤其是對傳統電商、零售商巨頭們而言,線上的滲透率,基礎設施建設,在經過十數年的發展后,基本上已經觸到天花板。至于快遞電商,也始終未能跳出“中心化零售”的邏輯,僅僅解決了“線上化”的問題。
而美團閃購自2018年起,就另辟“長坡厚雪”的新路徑,順應供需兩側發展之勢,不斷深耕,最終打造出了同時提升線上線下零售效率的購物模式。
具體來看,長久以來,零售業的競爭,唯快不破。美團閃購一大創新之處就在于,通過“海量本地商家+全國倉網+騎手30分鐘履約”,同時將線上交易效率和線下供給優化提升到極致,加速了零售產業的數字化進程, 顛覆了快遞電商的固有模式。
另據藍鯨財經,美團閃購2024年訂單量數據顯示,其中不少類目已實現了對電商平臺的反超,其他一些核心品類也正迅速接近電商。比如3C家電、美妝品類以及水飲、乳制品、零食等日用快消品訂單量都大幅超過一些自營電商平臺全站。
這些數據足以證明,美團閃購已具備進一步成長壯大、成為和電商一樣的日常購物平臺的充分基礎。
甚至可以說,美團閃購這場順勢而為的“超車”,已經并非是即時零售這一細分領域的競爭,反而已經創造出全新的游戲。也正因此,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才會有底氣說,“美團非餐飲品類的訂單突破了1800萬單,可以說讓某些公司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如今,美團閃購成為獨立品牌,或許意味著,這場由美團閃購開局的游戲,將迎來新的賽季,而故步自封者難逃淘汰的結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