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甜品遭新茶飲夾擊,30歲滿記甜品再出發
出品/創業最前線
作者/謝小丹
今年是滿記甜品成立第三十年。
就在一年前,這家港式甜品還深陷撤店傳聞,如今風波漸漸平息,在經歷低谷之后,滿記甜品仍在尋求觸底反彈。
近期,滿記甜品悄然釋放了更多消息。
2024年,滿記甜品傳統門店業務實現總凈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5%;對應GMV達6.35億元,同比增長14%。線下門店由2023年底的193家增長至2024年底的243家,同比增幅達到27%。
新零售業務實現GMV2.4億元,凈收入0.99億元,同比增長395%,占比17%。
看上去,滿記甜品正在收復失去的市場,第二增長曲線也已經成型。
滿記甜品CMO鄧肯近期還對外表示,未來3至5年將聚焦于消費者滿意度。以直營門店為基石,加盟和零售為兩翼,計劃未來實現直營門店500家,對應10億的凈營收、10億的零售業務凈營收;加盟門店突破2000家、10億加盟業務凈營收,在下沉市場持續加密。
然而,市場早已不復當初對甜品生意的熱情。滿記甜品真能如愿實現目標嗎?
01
黃金時代
很少有人知道,在滿記甜品30年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幾次易主。
在廣東的傳統餐桌上,開場要喝老火靚湯,結尾則要喝糖水。香港和廣東一衣帶水,飲食文化同根同源,不過,港式糖水和廣式糖水還是有不小的差別。
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甜品店將傳統的廣式糖水與各種熱帶水果搭配起來,比如楊枝甘露、水果撈等,這種清爽又好飲的新式糖水便自成一派,成為了港式甜品的一部分。
愛好糖水的飲食習慣也給了方張雪芳等人創辦滿記甜品的靈感。
當時,具有一定規模以甜品專門店為招牌的食肆并不多見,方張雪芳曾表示,食品市場已經成熟完善了,在國內人們已經能夠吃得飽了,下一步問題是如何吃得更好、更精致。
回過頭來看,當時方張雪芳對餐飲市場升級趨勢的判斷尤其精準。
自1995年成立后,滿記甜品便以其獨特的手工水果甜品打開市場。發展了10年后,2005年,滿記甜品進軍內地,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擴展門店,憑借榴蓮班戟、楊枝甘露、雙皮奶風靡一時。
圖/香港滿記甜品微博
初入內地時,滿記甜品選擇了與上海小南國集團合作,由滿記甜品負責店鋪設計、廚師培訓以及原材料挑選等方面,店鋪的經營、產品的生產、運輸等都由小南國獨立完成。
2007年,小南國調整旗下品牌,在美國有二十多年中式快餐餐飲管理經驗的陳梓初以投資者身份加入,與包括小南國在內的另外三個股東成立了無限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限創意”),將小南國旗下原來由兩批團隊管理的滿記甜品和麺加兩個品牌接管下來獨立經營。
于是,無限創意獲得了香港滿記集團的授權,擁有了在中國大陸10個省市地區及印尼、新加坡的滿記甜品特許經營權。
恰好,當時國內興起了商場大建設的浪潮,滿記甜品也將走進商場作為品牌發展的主力方向。2008年-2013年,借助這股“東風”滿記甜品的門店量迅速增長,曾一年之間開出90余家新店。
在2018年左右滿記甜品整體業績規模就達到了10億元,最高峰期時,擁有500多家門店。
更有品牌管理機構Asiabrand對滿記甜品(上海)有限公司2019年品牌價值進行了全面評估,品牌價值達1.46億元。
這是滿記甜品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在沈陽讀研的消費者王芳(化名)初識了滿記甜品,當時這個品牌給她留下了貴和高大上的印象。
圖/滿記甜品楊枝甘露(王芳供圖)
02
錯失機會
在甜品賽道,除了滿記甜品外,還有許留山和鮮芋仙兩個頭部品牌,許留山和滿記甜品主打水果類,而來自中國臺灣的鮮芋仙則主打黑糖沙冰和芋圓、珍珠。
這幾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崛起的時間也差不多。從2004年開始,許留山在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陸續開設分店。鮮芋仙則創立于2007年,在2011年開啟了迅速擴張之路。
不止滿記甜品,這些初代品牌都沒逃過衰落的命運。如今,許留山早已離場,只剩下滿記甜品和鮮芋仙應對市場沖擊。
圖/MeetFresh鮮芋仙官方微博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品牌的衰落與奶茶和咖啡品牌的崛起有關。滿記甜品自身也如此認為。
滿記甜品前任CEO金國超曾表示,“我2021年加入滿記的時候,滿記整體的業績和品牌勢能的確是處于下降狀態,這與整個行業相關。如果只局限在甜品本身,它確實不是大賽道,同時也受到了奶茶、咖啡的沖擊。所以要把賽道泛化,同一賽道里大家都是在解決消費者在休閑場景下的需求。”
不過,除了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外,品牌自身面對市場變化反應滯后,這也造成了它們今天的困境。
金國超曾提供了一組數據,以前滿記甜品95%左右的營業額都來自于堂食,不太重視外賣,以及其他的渠道。
一度,這些初代甜品連鎖店消費場景都以堂食為主,他們認為打包、外帶會影響品相和口感。然而,事實證明,碗狀甜品無法外賣本身就是偽命題。
由于固守堂食,滿記甜品給了對手彎道超車的機會。
2007年,前身為謝記甜品的7分甜開始通過外賣的形式銷售楊枝甘露。當時的謝記甜品只是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的不到6平米的甜品小店,產品與許留山和滿記甜品類似。
為了更好的適配杯裝化需求,7分甜對經典楊枝甘露甜品做了改良,將碗裝的大塊芒果切成小丁,變為更方便吸管吸取的狀態;容量上從360ml升級至適合飲品的容量500ml;口感上改變甜品式的濃稠感,呈現清爽口感。
實際上,像是楊枝甘露等甜品,恰恰制作工藝相對簡單,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口味也沒有太大差異,各品牌在原料上較難形成獨特差異。
然而,7分甜卻在無意間通過形式的創新,創造出了新的消費場景。7分甜也得以借助杯裝楊枝甘露從甜品賽道轉向了茶飲賽道。
2015年后,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相繼出現,茶飲賽道爆發。而楊枝甘露更成了茶飲品牌的標配,滬上阿姨、奈雪的茶、益禾堂、1點點等品牌菜單中都包含楊枝甘露。
圖/香港滿記甜品微博
如果說,杯裝楊枝甘露象征著甜品的飲品化,那么奶茶“粥化”則代表了另一種市場風向。
2017年,書亦燒仙草以“半杯都是料”的差異化定位橫空出世,燒仙草原本是閩南地區的傳統糖水,書亦通過標準化改造,將其包裝為“奶茶+小料”的復合型產品。這種創新既保留了甜品的豐富口感,又符合奶茶的便捷屬性,填補了市場空白。
回過頭來看,滿記甜品都沒能跟上這些市場變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機會,在茶飲品牌的沖擊下難逃衰落的命運。
03
開啟變革,與新茶飲搶市場
2024年3月左右,滿記甜品遇到了品牌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當時滿記甜品深陷輿論漩渦,閉店、會員無法退款等負面消息纏身。很快,這家港式甜品品牌就發布聲明,怒斥網絡上的多篇文章給其帶來了嚴重傷害。在聲明中,滿記甜品直指這些網絡文章中多處失實。
不過,滿記甜品的門店數量確實已經大幅縮減。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14日,滿記甜品在營門店232家,與巔峰時期的500家門店相比已經相去甚遠。
這篇強硬聲明的底氣在于,當時的滿記甜品已經找到了新的投資。
據網易新聞報道,滿記甜品已于2024年初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戰略融資,由控股股東安達富資本領投,主要用于大力發展新零售業務、國際國內加盟業務和直營門店商業模式迭代升級。
本輪融資前,2019-2021年,安達富資本先后完成對滿記香港、華南和華東的并購,并快速整合了其在東南亞、港澳、大陸的門店以及跨區域的職能管理總部,實現全球品牌與規模的統一。
然而,當時滿記甜品這類傳統甜品品牌,已不再適應市場的要求。
番茄資本與窄門集團創始人卿永在2023年的餐飲創業者及供應鏈大會中表示,現在各大中餐品類、特別是火鍋店,甜品作為搭配很受歡迎。但作為專門店,有甜品屬性的新式茶飲的產品更新迭代更快,更迎合年輕人新鮮、潮流的需求。
他認為,單手拿杯比兩只手拿碗更方便,適合多場景消費;外帶、外賣比堂食坐下來吃效率更高,服務成本、租金都降低。傳統的堂食、用碗裝的甜品專門店模式都將被更高效率的飲品模式取代。
卿永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甜品門店數凈減少6813家,傳統甜品頭部品牌如許留山、滿記甜品和鮮芋仙,門店數全線負增長。
安達富資本控股滿記甜品后,顯然也意識到了傳統甜品的問題,開啟了全方位的變革。
在管理團隊方面,2021年底,滿記甜品聘請了金國超擔任CEO。2022年5月完成與新式茶飲品牌小滿茶田合并,滿記甜品更吸納了小滿茶田多個擁有茶飲行業經驗的高管加入管理層。
門店方面,滿記甜品又開放了加盟,同時更加重視外賣業務,并推出了更適合外賣業務的店型。
在產品上,滿記甜品推出便攜式杯裝楊枝甘露、碗裝雙皮奶等產品,進入電商、零售便利店以及山姆、盒馬等渠道。
除了產品形態的變化,滿記甜品還在菜單中加入了滋養補品、潮流飲品以及烘焙點心,并且推出了兒童套餐等。
在甜品之外,滿記甜品更將業務擴展到了自助業務,相繼推出了早鳥場甜品自助,增加了衛龍辣條等休閑零食的午夜場甜品自助。
2024年12月10日,更上線滿記冰室自助,港式茶點是冰室自助的最大賣點,包含了四味蝦餃、豆豉排骨、豉汁鳳爪、鮮蝦燒賣皇等在內的10余款點心。
本質上,這些舉措都是在通過擴展消費時段和場景爭取更多的客群。
“現在能在滿記甜品坐下來吃甜品這樣的顧客已經大大減少了。”連鎖產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指出,在這種前提下,滿記甜品調整產品形式和結構以及運營模式都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鮮芋仙也在做著類似的嘗試。據鮮芋仙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由于近兩年消費習慣的改變,外賣占總訂單的比重也大幅上升。為此,鮮芋仙也推出了新的小店型。在現制甜品的賽道外,鮮芋仙同樣在拓寬新的增長點,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零售和出海。
目前來看,滿記甜品的上述改革頗具成效。數據顯示,2022-2024財年,滿記甜品實現GMV4.74億元、6.03億元、8.77億元,近兩年同比增速分別為27%、45%。對應凈收入3.92億元、4.75億元、5.78億元,同比增速為21%、22%。
然而,到目前為止,滿記甜品仍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現在,外界對甜品生意的投資變得越來越謹慎。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22日,國內現存甜品相關企業20.34萬家,但甜品企業注冊量在2024年僅為3.2萬家。這一注冊量已經是最近幾年的最低谷。
而甜品的市場本就不大,不斷崛起的茶飲甜品還蠶食了港式甜品的市場。
NCBD(餐寶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甜品市場規模達到1120億元,2024年增至1715億元,同比增長13.2%,預計2025年將達到1928億元。2024年,茶飲甜品已經占據了整體甜品市場規模的34.6%。
圖/餐寶典(茶飲甜品占據整體甜品市場規模的34.6%)
因此,滿記甜品無可避免地要與茶飲品牌競爭。
一直以來,滿記甜品就常常以貴受到消費者詬病。迄今為止,滿記甜品人均消費價格37.85元,菜單上,滿記甜品的楊枝甘露價格為26元/杯,紅豆雙皮奶23元/份。
這些產品都高度同質化,與茶飲品牌相比,滿記甜品并不具備價格優勢,也會因此損失一部分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如今,王芳已經不再是囊中羞澀的學生,但她仍然不會選擇滿記甜品,“他們的產品都有更具性價比的替代產品。”
除了門店外,滿記甜品還正把新零售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未來,零售渠道將和門店一起組成滿記甜品的銷售版圖。
圖/滿記甜品(滿記甜品在山姆銷售的雙皮奶)
鄧肯表示,把楊枝甘露、雙皮奶做成做成風味適宜的常溫長保產品,并擁有一張簡短干凈的配料表,這是有一定工藝壁壘的。現階段,滿記甜品正借力渠道巨頭合力培育常溫楊枝甘露、雙皮奶市場。
提起這一業務來,鄧肯措辭相當謹慎,“如果最終證實市場空間有限,我們還會回頭繼續尋找能代表滿記甜品的零售超級大單品。零售品牌只有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超級大單品,才能兼容各類渠道。”
目前來看,滿記甜品要重回頂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