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配送,10元起送,外賣大戰“打”進高校
出品/電商在線
撰文/唐果
“再這么喝下去,我要喝出糖尿病了!”
這個周末,“外賣大戰”繼續如火如荼。7月12日開始,淘寶閃購、美團、京東再度加碼外賣補貼,不少網友也在社交平臺曬出新一輪的“戰績”,低價甚至是免單的奶茶咖啡是其中的主流。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領的雞蛋,喝不完根本喝不完”“今年夏天減肥最大的阻力”,在消費者激烈的調侃聲中,中國互聯網史上最激烈的即時零售對決,再度爆發出驚人的數據。
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宣布,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創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購),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數在突破2億基礎上,本周環比凈增15%。7月13日凌晨,美團發布“戰績”稱,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即時零售日訂單量已超過1.5億。
在補貼“撒幣”這種大開大合的比拼之外,外賣平臺們也正在悄悄攻堅更細分、更垂類的市場。
近日,天貓校園推出了專注于高校場景的全新外賣品牌“天貓校園外賣”,并已上線同名微信小程序,覆蓋海南、湖南、山東、江西、四川、陜西、新疆等多地的相關高校。
高校,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2023年開始,不少茶咖餐飲品牌都紛紛開出了各自的校園門店,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12月,至少有35個茶咖品牌在全國范圍內開出超9000家校園店,占門店總數的6.15%。
校園到寢外賣服務,也曾是火熱一時的學生創業項目,校園內“樓上樓下”的“最后一百米”吸引著無數年輕創業者。如今,當外賣巨頭選擇進一步發力校園外賣市場,又能帶來哪些新變化?對于校園市場的精耕細作,又能為平臺帶來哪些新機會?
“0元配送費”,天貓校園外賣上線
“10元起送,0元配送費”。
打開天貓校園外賣小程序,不難發現,天貓校園外賣的配送門檻,很明顯比大眾外賣配送低出一大截。其點餐流程和餓了么與美團無異,消費者只需選好心儀餐品,準確填寫收貨地址與期望送達時間,便能提交訂單。
從入駐商家上來看,除了校內商家外,還有不少分布在學校周邊的校外商家。品類上涵蓋了餐食盲盒、烘焙甜點、校園超市、炸雞漢堡、水餃面食、校園食堂、特色小吃、鮮果茶飲、燒烤夜宵等。除了常規品類外,天貓校園外賣小程序還設置了特價商品專區,用來吸引更多學生用戶下單購買。
所有商品都是校園專送,配送時間在35分鐘左右。配送方式除了一般的外賣配送和預約到店自提外,還增設了快遞郵寄這一選項,可能適用于預制菜、特色包裝食品等品類。
學生們除了能夠享受到“足不出戶就能拿到外賣”之外,也可以通過小程序內的外賣騎手招募鏈接,做騎手兼職,賺一些外快。
不難看出,在進軍校園外賣市場這一布局上,天貓已然做好了初步的準備。
事實上,“外賣取餐不便、配送時間過長、拿錯餐”是很多學生在大學校園點外賣時都曾遇到的煩惱,天貓校園外賣的入場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難題。對平臺而言,校園市場相對集中,校園內的學生宿舍、教學樓位置固定,配送半徑比城市商圈小得多,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從而構建高效、優質的配送體系。
不過,區別于普通外賣場景點對點的服務模式,校園對外賣配送也有著更嚴格的安全管理規范。天貓校園外賣市場能否真正走出差異化道路,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大戰之下,要找新的增長曲線
2025年的外賣戰場,可以說戰火一波接著一波,從未停歇。
高盛在相關研報中稱,預計外賣市場競爭將持續至下半年。淘寶閃購餓了么、京東外賣和美團各平臺的補貼力度加大,共同刺激行業訂單量增長顯著,預計行業訂單量同比將增長30%。新用戶增多及老用戶購買頻率上升,可能會在中期內(即便補貼回歸正常后)推動潛在市場規模擴大,并交叉銷售到其他即時零售場景。
在這場外賣大戰中,誰贏、誰輸,還遠遠未到下結論的時候,平臺為什么還要花力氣去拓展校園外賣市場?
事實上,當下通過補貼為主導的外賣大戰,盡管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無疑也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較量。野村控股估算,僅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美團和京東就為各類折扣投入約40億美元。這樣近乎“瘋狂”的廝殺和賽道內卷,尋找新的市場切入口自然成為平臺們的共識。
今年以來,美團和京東都開始著手探索外賣集合店模式,6月18日,京東在哈爾濱開了首家實體餐飲集合店七鮮美食MALL,試圖借助餐飲集合店模式,拓寬自身生態版圖,達成線上線下的深度交融并形成合力。美團也于今年7月宣布要通過開出更多浣熊食堂門店來加深“外賣新基建”。
天貓入局校園外賣,看中的則是廣闊的高校外賣消費市場。
《2024-2030年中國校園外賣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校園外賣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校園外賣市場的交易額從2018年的150億人民幣增長至2022年的約500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3.5%;2024年中國校園外賣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600億元大關,至2027年更是有望達到1200億元。
而之所以沒有通過餓了么、淘寶閃購等超級流量入口,而是通過天貓校園,來探索校園外賣模式,或許也是為了開辟出一個新的獨立戰場。公開資料顯示,天貓校園成立于2018年,專注于校園數字化服務,通過“線上應用+線下門店”雙模式運營,為學生提供零售購物、智能生活服務及文化體驗等全場景服務生態。
另一方面,通過天貓校園來開展校園外賣業務,也能通過以餐飲外賣為支點,進一步拓寬天貓校園的服務場景,撬動更多的可能性。
校園生意,還好做嗎?
在細分市場的吸引力背后,是遠比大眾標準化市場更為復雜的挑戰。
盡管校園外賣市場潛力巨大,有望為外賣行業來新的增量,但其之所以會被外賣平臺留到現在才去發掘,顯然并不是沒有理由。
在校園中,如何維持“規范有序的校園環境,保障食品安全”是擺在外賣配送前更為重要的問題。在天貓校園外賣小程序上也可以發現,多數校園的配送時間并不是全天可配送,不少學校都鎖定在上午10:00-13:00、下午16:00-19:00,午餐和晚餐兩個飯點。
另外,不少校園目前都以公開招投標程序引入標準化校內配送團隊,如何開拓出更多校園合作伙伴并滿足校內配送標準,同樣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除了配送標準問題外,越來越多入駐在校園內的餐飲門店,無疑也給了年輕的學生消費者更多選擇的權利。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年度消費規模約為8500億元。另外,據紅參產業院調研,目前在高校就讀的消費者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8—25歲,月均餐飲消費支出達到了1075元。
在巨大的消費潛力之下,高校自然就成為了不少品牌們眼中的“香餑餑”,海底撈、老鄉雞、紫燕百味雞、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眾多知名品牌紛紛搶灘高校市場,在校內開設門店。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全國高校商圈內的社會餐飲門店數量已增至62萬家。
《2025-2031年中國高校餐飲市場全景調查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高校餐飲市場規模增長至4832.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1.6%;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提升至5440億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6000億元大關。
除了爭搶大學生在校四年的“校園食堂”,校園店也是連鎖品牌們培養品牌好感度的一步“長棋”,海底撈西安文理學院店負責人在接受公開采訪時就曾提到,“我們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消費習慣,畢業后,他們更有經濟實力的時候就會去吃海底撈。”
盡管學校傳統食堂、品牌校園店、周邊餐館形成了多層供給,但總會有人在特定的時間里懶于下樓——人們與商品的距離在不斷變近,其中的縫隙依然存在。
《2025校園產業生態白皮書》也顯示,2035年高校在學人數將達7211萬,大學生日均外賣2.1次,餐飲外賣規模超1.6萬億,年復合增長率9.6%,其中“高性價比+即時配送”需求占比超70%。
品牌校園店同樣窺見了學生用戶的配送需求。據甜啦啦相關人員接受公開采訪時透露,他們的部分校園店會有配送服務,只要學生需要,他們能夠把茶飲送到校園中的任何地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甜啦啦培養用戶贏得了先機。
這也意味著,對于外賣平臺和餐飲品牌們而言,想要贏得學生用戶的青睞,需要比在大眾市場,在運營和服務上下更多苦心。不過,正因為像校園這樣的細分市場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才有可能為平臺和品牌深挖出一條更難以撼動的護城河。
未來,平臺和品牌能否憑借校園市場實現突圍,尚難以斷言。但在摘完了低垂的果實后,即使剩下的果子再高、再難啃,也必須迎難而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