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做酒旅,比外賣安靜
出品/電商在線
撰文/王嶄
在互聯網流量逐漸到達天花板之際,生活服務,是一個尚能容納更多玩家,依舊存有競爭空間的領域。
作為“貓狗拼”三巨頭之一的京東,則在2025年高調進入了生活服務領域。先是用百億補貼的打法進軍外賣行業,引得美團、淘寶紛紛加入戰場,而后又在今年6月18日,趕在暑假前推出了最高3年“零傭金”的“京東酒店PLUS會員計劃”,進軍酒旅行業。
京東野心滿滿,劉強東也公布了自己做外賣、餐飲的邏輯——劉強東表示,酒店背后有龐大的供應鏈,很雜亂并且成本很高,而京東希望能把客戶成本降到原來的2/3。
這不是京東第一次入局酒旅行業。
2011年,京東就推出了機票服務,又在2015年投資了途牛網。2020年,京東直接宣布和攜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攜程核心產品供應鏈接入京東平臺。
如今,隨著京東高調進軍酒旅行業,攜程也消失在京東平臺內。
但想做好供應鏈生意,并沒有這么簡單,京東闖入酒旅行業,就和當初闖入外賣行業一樣,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早已形成競爭壁壘的老玩家們。
曾經,京東的對手是美團、餓了么,如今,京東的對手則是攜程、同程、美團和飛豬等OTA平臺(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游平臺)。
“目前國內有自營酒旅供應鏈的廠商沒幾個。”一位酒旅行業從業者表示,不少平臺的酒旅供應鏈,實際上也是借的攜程供應鏈。成立26年的攜程,已經在酒店資源上占據明顯優勢。
另一個難題則是,不少連鎖酒店集團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價格體系和成熟的用品供應鏈,從床品、沐浴乳到茶包,都是酒店品牌形象的一部分,不會輕易更換。
以華住集團旗下供應鏈平臺“華住易購”為例,2024年交易額接近250億元,它也是頭部酒店集團收入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即使京東成功說服酒店入駐平臺內,也很難打動這些經營者和酒店集團,放棄自有的用品供應鏈,轉而采購京東的產品
即便社交平臺上有酒店經營者和用戶期待著京東這條鯰魚入場攪局,但京東想要分走酒旅這塊蛋糕,要做的,遠比做外賣更多。
雷聲大,雨點小
時間過去一個多月,京東的酒旅生意,和轟轟烈烈的外賣生意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年初高調開展外賣業務并打出“0傭金”旗號后,京東便屢屢發布外賣戰報。
從上線1個月入駐30萬家堂食餐廳,到全職騎手突破10000人,再到外賣上線40天日訂單破100萬、上線兩個多月日訂單破1000萬……
反觀酒旅生意。在京東6月18日高調宣布進軍后,京東酒旅就在首頁占據了兩個入口,點擊“京東旅行”和“品質生活”板塊中的“優惠機酒”,都可以進行預定酒店、機票和購買門票等操作。
但京東官方賬號京東黑板報,只在6月20日發布了一篇文章,表示近兩天收到了近5萬家酒店商家的入駐申請,而訂單規模、用戶數據等信息,都一直沒有公布。
京東靜悄悄,社交平臺上的風向也有些不同。
雖然在京東做酒旅消息出來后,不少商家表示了自己的興奮和激動,“希望和做外賣一樣,他們打的時間長一點,對商家也有好處”。但很快,就有商家發現目前個體工商戶還無法入駐京東平臺,這約等于直接拒絕了一批民宿經營者。
“想要進京東,只能迂回,京東的民宿是和木鳥民宿合作的,入駐木鳥民宿也能蹭一波京東流量。”在云南經營民宿的木木表示,京東和木鳥民宿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合作,如今點擊京東酒旅中的民宿板塊,鏈接的依舊是木鳥民宿。
從拒絕個體工商戶來看,目前京東瞄準的,可能還是一些成規模的酒店,但想要吸引到這些酒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交平臺上的“避雷”聲,似乎也暫時蓋過了支持的聲音。小紅書上,“避雷,千萬不要用京東訂酒店!”“京東酒店為什么會自動退款?”“京東訂酒店體驗感太差”等類似的帖子不在少數。一些曾經喊著希望京東把價格打下來的消費者,也轉而吐槽京東“讓人失望”。
“自動退款,可能是酒店商家沒有接單,并不是京東自動取消了用戶的訂單。”曾在OTA平臺做了兩年酒店產品的大劉表示,一些酒店訂單是二次確認訂單,消費者下單后,酒店要在規定時間內確認是否還有符合訂單的房型,如果沒有及時確認或者沒有房間了,訂單可能就會被取消。
除了二次確認訂單,在大劉看來,消費者反饋被取消訂單,還有另一個可能,就是京東酒旅的地位,在商家心目中還不夠“重”,“商家可能優先處理其他平臺的訂單”。
這一點,或許也能從京東酒店的庫存情況看出。
以7月25日-7月26日為例,攜程、美團和飛豬三個平臺上,都顯示杭州康萊德酒店依舊有客房可以預定,但在京東上,杭州康萊德酒店顯示該日期暫無可以定房間。同時,搜索杭州拱墅亞運公園亞朵酒店的雙床房,攜程、美團、飛豬和京東四個平臺中,價格最低的反而是飛豬平臺。
從一個月前的高調進場,再到如今的安靜局面,京東做酒旅,似乎遠沒有做外賣來得高歌猛進。
難啃的硬骨頭
酒旅生意的蛋糕,確實足夠誘人。
攜程的毛利率常年在70%以上,交銀國際預測攜程2025年的毛利率能夠達到82.5%,這一數據比奢侈品集團LV的毛利率還要更高。
在正式進軍酒旅行業前,劉強東透露了京東做餐飲、酒旅,其實都為了背后的供應鏈去做鋪墊,“我們并不是一個所謂多元化的公司。但大家可以看到,京東集團所有業務只圍繞供應鏈展開,如果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情我從來不碰。現在京東做到所有業務100%都圍繞供應鏈”。
但供應鏈,并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京東也早已意識到了供應鏈生意的不易。
2007年,京東自建物流,最開始,京東物流只為京東商城服務,直到2017年才獨立并且逐漸向外開放,彼時京東物流的主要產品,就是“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2021年,京東物流獨立上市,但直到2023年,成立16年的京東物流才實現盈利。
而現在進軍酒旅行業,供應鏈搭建也是一個大難題。
雖然不少平臺都有著酒旅業務,但不少平臺其實都是和攜程達成合作,借用攜程的供應鏈。
做酒旅,是個苦活,最為困難的,是怎么讓眾多酒店進入平臺,0傭金的政策看起來誘人,但對于不少酒店玩家而言,單量才是他們最看重的因素。
大劉表示,目前國內OTA平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壁壘,“攜程在跨境游和國內酒旅行業都算老大,下沉市場的酒旅也已經被美團占了很大一部分,飛豬這幾年也做了一些動作,這些都是京東的競爭對手”。
浦銀國際研究報告顯示,攜程與去哪兒網的合計市場份額在2021年已超過50%,同程市場份額約為14.8%,位居全行業第三位;在出境游方面,攜程更是在2024年以48.3%的占比位居首位,擁有絕對的優勢。
酒旅行業同樣存在B端供應鏈和C端用戶流量的規模優勢,1999年成立的攜程,經過26年的發展,有著足夠的垂類流量,能從B端拿到更加有優勢和競爭力的價格,有著更強的議價能力。
相比之下,初出茅廬的京東,很難在短期內,用平臺內的電商用戶流量,撬動商家、酒店集團和供應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
同時,京東入局酒旅,可能可以撬動部分獨立酒店、民宿等商家,卻暫時難撬動有著自己的平臺和APP,搭建出自己的會員體系的連鎖酒店集團,不少連鎖酒店集團,也在積極“去OTA化”。
2024年9月,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內部平臺發布了名為《培元固本·論會員的重要性》的文章,直言部分門店過于依賴OTA補客,有店長為保出租率讓利給OTA。
值得注意的是,季琦本人就是攜程的創始人之一,當他提出這一問題,自然也能看出酒店行業確實存在過于依賴OTA平臺,失去了獲客能力的現象。
這一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酒店間接失去了定價權和話語權,還可能因為OTA平臺的定價導致酒店價格體系混亂。
此后,華住會便開始了“去OTA化”,2025年7月,華住會還在自己的直訂平臺“華住會”推出 “訂貴即賠、降價可退”的保障,并且表示保障直接覆蓋攜程、美團、同程、去哪兒、安可達(Agoda)這五家主流合作平臺掛牌價。
連鎖酒店集團開始研究自主獲客的渠道,開始打磨自身,自然也對和OTA平臺的合作開始謹慎。
大劉表示,酒旅行業還有一個模式,就是不直接和酒店集團合作,而是從有著酒店資源的供應商處獲得資源上架到平臺上,但這樣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一個就是供應商、代理商靠不靠譜,大供應商會比小供應商靠譜,但很多大供應商也在和攜程合作,京東怎么去挖人家也是個難題”。
同時,酒旅行業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外賣商家比較多,這家沙縣小吃不和你合作,街對面的另一家沙縣小吃說不定就愿意和你合作了,但酒店、機票這些,不是能隨便找到替代品的,比如一個景區的五星級酒店不和你合作,周邊可能也就這么一家五星級酒店”。
飛豬百億補貼
即便京東拿出“百億補貼”做酒旅,也可能面臨其他OTA平臺的“狙擊”——此前,美團和飛豬同樣做過補貼活動,2020年,飛豬就推出過覆蓋酒店、交通出行和景區樂園的“百億補貼”活動。
酒旅的供應鏈難以搭建,想要切入眾多酒店背后的用品供應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華住會、亞朵和希爾頓等連鎖酒店,早已有了自己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酒店背后的供應鏈,也是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一環。
比如提到亞朵酒店,消費者就會想到舒適的枕頭、被子,亞朵也在線上線下零售這些產品。比如提到桔子酒店,消費者就會想起酒店內的桔子味洗護產品和桔子糖……這些酒店集團,早已有了自己固定或者已經獨立成型的供應鏈體系,京東想要切入,勢必是件難事。
京東,能做下一個美團嗎
在《晚點LastPost》的報道中,劉強東談及外賣之爭時坦言,“客戶過來的時候,現在有40%的人去買我們的電商產品。我們做外賣虧的錢,也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要劃算”。
和曾經想要用外賣刺激消費者點擊進入京東一樣,京東做酒旅,也瞄準了“流量”,但邏輯可能有所不同——比起高頻的外賣消費,酒旅消費本就是低頻消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酒旅的消費頻次可能比電商消費頻次更低,京東這次瞄準的,或許是平臺內的PLUS用戶。
京東坐擁3500萬PLUS會員,這些會員的年均消費是非會員8.4倍,此前,京東PLUS會員體系就和華住、萬達、首旅如家等20家酒店集團達成合作,京東PLUS會員可以享受免費早餐、延遲退房、房型升級等專屬權益。
京東針對PLUS會員推出的酒旅服務
京東的PLUS會員,其實和中高端酒店的主力客群有不小的重合度,京東做酒旅,或許也有激活這部分會員,“深挖”他們錢包的意思。
但問題是,較低的消費頻次和較高的客單價,會讓用戶習慣固化平臺,消費者會更習慣于在早已培養出用戶心智的攜程、去哪兒和飛豬下單。
經常出差的小易就表示,雖然知道京東在做酒旅,但自己還是更傾向于在攜程或者飛豬上訂酒店,“用習慣了這兩個平臺,如果訂單出什么問題了我知道怎么找售后怎么解決,但是用京東,還是有點不放心”。
怎么讓用戶從“購物平臺”心智轉向“旅行服務”,也是京東的一大難題。
此前,想要攻進酒旅行業的玩家就不少,美團,就是其中成功的一員。
2014年,美團就成立了酒旅部門,走的是高頻打低頻路線。用自己高頻的外賣、團購等本地生活服務項目積累的龐大流量池,去打低頻的酒旅業務,還同樣使出了“補貼”策略。
借助消費趨于理性的風潮,美團酒旅借著開始比價的消費者,成功打入下沉市場,客單價200元左右的酒旅業務,在某一程度上和攜程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分走了一塊酒旅行業的蛋糕。
生活服務市場的蛋糕足夠大,京東依舊存在機會,或許也可以用高頻的電商消費去打低頻的酒旅消費,但問題在于,京東應該從什么角度切入酒旅市場。
走高星酒店路線,已經有了攜程這個前輩,走下沉市場路線,則有了美團這個競爭對手,走民宿路線,京東目前的民宿借助的還是木鳥民宿的資源。
想要成功分到酒旅行業的蛋糕,光有“百億補貼”是不夠的,找到差異化的切入口,才是京東能否分到蛋糕的關鍵。
而對于京東而言,或許早已有了“十年磨一劍”的耐力——一直做供應鏈生意的京東,早已做好打苦戰、打硬仗的準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