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阿里的生意 南京金陵天地開業背后的華潤身影
出品/觀點網
撰文/龔麗欣
早在2022年,阿里巴巴集團便與華潤萬象生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武漢、南京兩地旗下的商業項目交由華潤萬象生活運營。
7月11日,伴隨著南京阿里中心的正式開園,其配套商業項目南京金陵天地也開啟試運營。
據了解,該項目是南京阿里中心的商業部分,商業總體量約為13萬平方米,項目引入了華潤萬象生活進行運營管理。
作為片區最大的商業體,試營業期間,金陵天地整體市場熱度較高。
資料顯示,該項目位于建鄴區,友誼街與廬山路交叉口,地處南京阿里中心二期核心區位。目前試營業的是項目一期“商業MALL”。二期“HUB+PODIUM”將于后續逐步開放。
瞄準南京河西南板塊
在此之前,雖項目引入了華潤萬象生活進行運營管理,但外界一直將這個項目看做是“阿里員工食堂”、“阿里辦公配套”……
為淡化其作為“阿里總部配套”的色彩,今年5月末,項目從原來的“親橙萬象匯”商業綜合體,正式更名為“南京金陵天地”,同時定位為區域商業中心。
但更名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商業客查閱發現,一方面,項目周邊有大量的住宅小區,如招商·金陵序、揚子保利·江韻瑧悅等,且河西還是南京第一豪宅濃度區,這樣意味著項目后續將擁有大量的高質量潛在客群。
另一方面,項目設置了多個“空中廊橋”與阿里中心園區無縫銜接,除此之外,周邊匯聚了小米南京科技園、金峰集團、58同城等企業總部,這類企業也將為項目提供一定的客群。
第三方面,該項目地處南京地鐵S3、7號線永初路站交匯處,妥妥的地鐵上蓋項目,其交通優勢有望將金陵天地的輻射范圍拉長。
從“親橙萬象匯”到“南京金陵天地”,阿里巴巴與華潤萬象生活瞄準的或許是整個河西南板塊。
商業客查閱發現,目前整個南京河西南板塊當中,產業園與住宅項目多,但商業配套比較缺乏。周邊客群想要有大型集中新鮮的購物體驗,還是要往東北到稍遠的華采天地、南京IFC附近,或龍湖南京河西天街,或者往東南到雨花臺區去年12月剛開業的雨花萬象天地。
而同區域內還有南京河西金地廣場等項目,雖然能滿足一定的需求,但整體體量卻不及金陵天地。
據披露,目前金陵天地落地260余家品牌,預計進駐的品牌有首進華東的悅活里超市、西西弗書店、幸福藍海IMAX影城、星聚會黑金定制店、菲游樂南京首店,以及YONEX、高端自行車品牌PINARELLO、索康尼等運動品牌,Insta360、華為、GARMIN、小米等科技品牌。另外有優衣庫、GAP、CAMEL等落地了城市旗艦店。
餐飲方面,項目據悉引進131個餐飲品牌。其中,7家全國首店,14家南京首店,44家區域首店。
南京首店品牌包括卿庭、喬泰勒、環璟海鮮自助、新京韻、洪禧樓、碳山河、佤碗飯、Uncle clams、蔬時、梧桐姥姥、阿正茶夫。
另有獅王府、小廚娘淮揚菜、山野板扎、巴奴毛肚火鍋、濱壽司、左庭右院、南京大牌檔等品牌進駐。
換言之,擁有體量、區位、客群和品牌優勢的南京金陵天地,在為南京商業生態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也將改寫地區商業格局。
從試營業的情況來看,據當地媒體的報道,雖恰逢工作日,但試營業首日仍舊吸引了較多的消費者打卡及購物,尤其是下午六七點,不少餐飲門店已經開始排隊叫號。
周末兩天,南京金陵天地仍舊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嘗鮮”,甚至有不少網友吐槽稱“買杯奶茶等了1小時”、“哪哪都排隊”……
不過,該項目將于7月18日正式營業,新鮮感過去之后,南京金陵天地能否繼續成為河西南板塊的“排隊王”還需進一步觀察。
阿里與華潤謀局
這并非阿里與華潤萬象生活的首次合作。
早在2022年,阿里巴巴集團便與華潤萬象生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武漢、南京兩地旗下的商業項目交由華潤萬象生活運營。
而后,2024年11月,位于武漢阿里中心的“親橙萬象匯”正式開業,這也標志著阿里與華潤的合作邁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資料顯示,武漢親橙萬象匯的商業面積為11萬平方米,包含地下1層、地上6層,借以“孔明鎖”構成手法,與武漢阿里中心兩棟超甲級寫字樓的不同空間單元立體交錯、嵌套、重構。
武漢親橙萬象匯當時被市場看做是“硬件最強萬象匯”,據了解,項目開業前三日客流量達到31萬人次,全場銷售總額高達2900萬元,或刷新了當地的單日銷售平效紀錄。
而此次開業的南京金陵天地,則為阿里與華潤合作的第二個項目。
許是有了此前的經驗和默契,雙方在2024年2月牽手合作了第三個項目——杭州吳山廣場地下空間。
據了解,吳山廣場地下空間項目位于杭州吳山商圈的核心區域,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由阿里巴巴2021年拿地。
按照當時的規劃,這里將建設阿里新零售示范區,形成集新型商業、文化景觀、交通樞紐于一體的超大型商業綜合體,業態招商將委托給銀泰商業集團。
不過,拿地之后,項目始終未見動工,直至去年年初,項目宣布引入華潤。
相較于武漢、南京項目明確的“重輕之分”,吳山項目則由華潤、阿里各持64%和36%股權。
實際上,對阿里巴巴而言,這或許也能看作是其折戟“新零售”后,為旗下項目謀求的出路。
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正式提出新零售戰略,彼時,張勇就曾表示,希望將阿里巴巴線上的積累遷移到線下,試圖造出一個線下的阿里巴巴。
于是,在此后的數年時間里,“新零售”被看做是阿里打通線上線下的新模式,更是阿里下一階段的業績增長極。
在此背景下,這家企業相繼收購了銀泰百貨、蘇寧易購、三江購物、高鑫零售、百聯集團等公司股權,還孵化了新物種“盒馬”。
不僅如此,在阿里體系內,大量的重資產購物中心也接連被收入囊中,其中便包括搶下杭州吳山廣場地下空間一期商業地塊、在華中、江蘇、上海等地區的總部項目規劃商業項目等。
然而,時移世易,正準備大干一場的阿里,卻迎來了新的難題。
時間來到2023年,一方面,吳山廣場地下空間項目還未開建,幾個總部商業也還未投用,另一方面,在新零售業績負累與電商競爭之下,阿里卻考慮慢慢退出傳統實體零售業務。
緊隨其后,大潤發、銀泰等資產接連被剝離與出售……而針對幾個重資產商業項目,阿里則選擇引入外援。
對阿里而言,其在購物中心運營、管理方面或許缺乏一定經驗,但通過引入華潤萬象生活等合作方,無疑能夠補齊短板。
借助外力,阿里無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與資源在不擅長的業務方面,另外依托華潤萬象生活、盈石資產等經驗,亦能有效提升項目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上述幾個項目以外,前不久,盈石資產獲阿里巴巴集團委托,將為徐匯濱江·阿里園區商業項目提供專業服務,共同打造阿里巴巴上海園區主理人特色創新商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