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店關了一半,00后奶茶老板決定“上班養店”
出品/咖門
作者/艷子
“我打算出去上班,賺錢養員工了……”
最近,一位00后奶茶店老板突然告訴我。
巔峰期,他開過不止15家店,“30平小店3天營收8萬”“8個月讓一家店回本”,都是他曾經的成績。
然而從去年開始,他接連關了8家店,如今更是決心“上班養店”,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01
00后奶茶老板高光時刻:3天營收8萬、8個月回本
作為一名00后,在很多人還在求職打工時,25歲的深深已經實打實成為一個老板,言談間透露出成熟生意人身上的理性。
我了解到,高峰時他獨立開出超15家奶茶店,還入股多家,加盟了四五個一線品牌。
其中有一家30平的奶茶店8個月就回本了。
“趕上了當時所在大餐層費大廚等一些知名餐飲品牌開業,帶動了我們的生意。當時餐飲店桌子上基本都放著我們的產品。”
深深說,為了壓低建店成本,他一直堅持開小店,超過40平就不看了,而且不選商場一樓、負一樓,“租金hold不住”,“水果茶清爽解膩,和香辣的小炒菜正好匹配”。
“事實上,只要同層有一家知名餐飲店開業,我們都會做二次開業活動。”深深說,算算有得賺就做。
還有一家店開業3天營收做了8萬,主要做對了兩件事:
一是做“買一贈一”送刮刮樂,當時刮刮樂很火,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不管是刮到化妝品還是周邊小禮品,消費者都會很開心,直接告訴Ta送什么東西反而Ta會無感。
二是跟品牌方溝通好,設計“新人券包”,給顧客很多券,讓其在后續一周、甚至一個月都有抵扣。
其實一些熱銷產品因為供應鏈價格合適,只要愿意舍掉一部分利潤,是可以長期走活動價的。后來他復盤發現,的確有很多顧客用券復購。
“開業不是為了做買一贈一讓消費者低價薅羊毛,而是要想怎么讓他回購。”
當然,取得的成績里有踩中風口的運氣,但更多的是他把“精打細算”做到了極致。
甚至日常經營連店里的燈怎么開都規劃好了,比如早上剛開市時開什么燈,人流量大的時候開哪些燈。
水也不放過,有些員工沒有意識,水龍頭就一直開著,深深就把關水龍頭列到員工的sop里。
“品牌方有通用版sop,但門店要制定自己門店的行為準則,讓店長言傳身教去教員工,一個月能少幾十塊電費是真的。”
深深說,他經常跟大家開玩笑,自己屬于窮人開店,能幫一把是一把,總之就是能省一分是一分。
02
門店從15+關到7家
“單店月營收43萬,我只賺1萬”
但即便把每一筆賬都算到極致,每一家店都盡可能控制在2年內回本,無奈也抵不過行業大環境的內卷。
從去年開始,深深感覺到,奶茶店生意開始在保本、微盈利邊緣徘徊。
“一家店曾經日均營收四五千,直接掉到了兩三千。”不賺錢只能關了,不到一年陸續關停了七八家門店。
深深說,不盈利背后有多重原因,有的選址、營運都沒問題,就因為品牌勢能變弱,或者說周圍出現了更火的品牌。“商圈不變,奶茶店加密導致顧客分流”。
又或者面臨漲租,一算繼續經營有虧本風險,就沒必要續簽了。
還有一個情況是被商場要求翻新,如果測算改造費用要15~20萬,這家店一年可能才賺10萬,那也沒有再做的意義。
“這種情況,你再怎么努力,十八般武藝全部上也挽救不了不賺錢的局面。”
加上今年以來受外賣大戰的影響,有的門店雖然流水很高,但利潤極低,生意更難做。
“我一家門店6月營收做到43萬,別人都以為我賺翻了,實際我只賺了1萬。”
外賣補貼把訂單量推高了,他店里出杯量漲了15~20%,但實收增長在10%之內,并不多。
深深給我算了一筆賬,一杯大杯奶茶顧客支付0~5元,平臺補貼3~5元,原價19元的奶茶加1元包裝費20元,但實際收入只有7元(去除抽點、配送費)。
以牛乳茶為例,食材成本占比在28%~35%,一杯20元的奶茶,明面上的成本是6元(不含房租水電人工),還有一個隱形開支“平臺推廣費”,每單1~2元。
“所以單杯是無法盈利的,只有帶來多杯的裂變才能賺錢。”
另一方面,“零元購”之下,有的店運營扎實,能做得井井有條,承接住流量;有的店手忙腳亂出錯杯,口碑還會變差,評分從4.8分一下子降到4.2分,“這種情況我身邊比比皆是”。
深深說,這家月營收40多萬的店,他投資了70萬,一個月賺1萬,什么時候才能回本?明年會不會被漲租?兩年之后要不要翻新?
“有時候覺得還不如把70萬放余額寶里安心。”
深深觀察到,現在很多品牌曝出自己單店流水有多高,但加盟商實際的現金結余并不多,真的就是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
所以,加盟商一定要把建店成本把控好。他了解到另一個加盟商的店面比他大10平左右,建店花了102萬,回本肯定也是遙遙無期。
03
“上班賺錢養員工”是玩笑話
及時止損 、留在牌桌才是真相
深深的創業經歷,其實是當前茶飲行業增長放緩的一個縮影。
眼下有很多單店加盟商抗不過激烈的競爭而被離場。窄門餐眼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15.7萬家奶茶店從市場上“消失”,甚至曾開至400家店的品牌,如今也僅剩不到20家。
深深說自己感受很明顯,2023年、2024年,每一年業績都有10%~15%的下滑。
但面臨這種行業現狀,深深沒有悲觀,而是選擇蟄伏,把不盈利的門店關掉,更大的意義在于及時止損,保存實力,待日后再戰。
這也說到了為什么他要回歸職場打工,其實“出去上班賺錢養員工”是一句玩笑話,背后有2個真相:
一是這些年他覺得自己一直向下輸出,成長停滯了,想離開舒適區、閉塞區,去到更規范先進的系統里學習,順便找找新的加盟商機,“我喜歡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二是已經培養出了核心團隊、獨擋一面的店長,兩個店長跟了他5年以上,店員平均也都有兩年以上經驗,門店交給他們放心。
“上班是零成本創業”,深深說自己加盟的品牌勢能不是最強的,店鋪位置也中等,但門店業績一直能保持在品牌前10名,這也是一種再出發的底氣。
希望此時此刻屏幕前的你,也能從深深的故事中汲取到一絲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