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關閉會員店,開始面對新對手
出品/全天候科技
撰文/王小娟
經過5年的試驗,盒馬最終選擇了放棄會員店這一賽道。
近日,北京、蘇州等地的多家盒馬X會員店相繼宣布,于7月31日停止營業,而目前僅營業的上海森蘭店,也將于8月31日停業。至此,盒馬X會員店將成為歷史。
在此之前,盒馬經歷過一波管理層的變動并順利實現盈利。同時,管理層宣布,盒馬未來的重點是盒馬鮮生與盒馬NB(鄰里業務)兩大核心業務。
因此,盒馬X會員店的關閉也是盒馬戰略聚焦的結果。
今年,從外賣入手、以閃購為名的即時零售成為各互聯網大廠最新的戰場,生鮮作為另一項高頻剛需的業務,也成為各家緊密布局的一部分。
從前,盒馬以山姆作為對標對象,會員模式被視作最重要的實踐。而今,盒馬的對手們是和自己更為相似的各大廠生鮮業務,應對措施自然要有所不同。
在各家都在整合資源、協同生態,不放過任何一個高頻剛需業務的當下,盒馬也需要更聚焦,并且依靠集團的流量,來應對對手的攻勢。
在此背景下,有市場消息傳出,阿里旗下淘寶將上線全新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么、飛豬、盒馬等阿里系資源。在此之前,88VIP已更新了會員權益,其中包含自8月4日至9月10日,所有淘寶88VIP會員均可免費領取90天盒馬X會員權益。
隨著這一策略的落地,盒馬的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加。
1
戰略轉向:告別會員店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盒馬會員發現,家門口的盒馬會員店要停業了。其中,盒馬X會員店北京世界之花店、蘇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磯店均于7月31日停業,僅剩的上海森蘭店,也將于8月31日停業。
其實,門店的關閉也不是最近幾天才發生的。今年2月,盒馬一口氣在上海關掉3家會員店,之后又關閉北京大興等地的會員店。密集的關店策略也意味著,盒馬在會員店方面開始撤退。
盒馬的會員店之旅始于2020年10月上海浦東的首家門店。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長曲線”,曾高調對標Costco和山姆,試圖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會員店”。
擴張高峰時,全國門店數量達到10家,付費會員超300萬,年費貢獻近6億元收入。那時候,盒馬對于會員店的目標是“3年開100家”。
然而戰略搖擺始終困擾著這個新生業態。盒馬既想復制山姆的高端會員制,又嘗試低價策略,導致成本與體驗失衡。北京建國路店的命運成為典型案例——選址CBD核心區承受每天15元/㎡的高租金(行業標準8-10元),卻因客單價僅600元遠低預期,開業7個月即關停。
商品差異化不足是致命傷。自有品牌“盒馬MAX”與普通門店商品同質化嚴重,部分商品甚至出現“同款不同價”的尷尬局面。比如,有消費者曾發現同款牛奶在會員店單價更高。
并且,盒馬的供應鏈短板在激烈競爭中也顯露出來。當盒馬試圖用2023年的“移山價”對標山姆爆款榴蓮千層蛋糕時,雖短期拉動銷量卻嚴重壓縮利潤,差異化不足導致用戶復購率低迷。相比之下,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占比超30%,全球直采體系經過30年沉淀,盒馬用5年時間難以突破。
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管理層的變動也讓這一調整快速被落實。2024年3月,原CFO嚴筱磊接任CEO后,盒馬戰略轉向 “盈利優先”。母公司阿里巴巴也同步收縮零售版圖,出售高鑫零售、銀泰百貨等資產,表明了要更加聚焦且為財報負責的態度。
盈利優先的策略也立竿見影。2025財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盒馬GMV達750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這也意味著,新一任的管理層的策略對財務的貢獻成效明顯,而策略也將被踐行下去。
關停會員店的同時,盒馬正在加速布局另外兩條業務線。這就是嚴筱磊掌舵后確立的雙核心戰略——盒馬鮮生與盒馬NB。
2024年全年盒馬在21個城市新增72家鮮生店,2025年計劃再開近100家,進駐鹽城、鎮江、宜興等新城。這些大店強化生鮮優勢,線上交易占比超60%,30分鐘配送網絡覆蓋50城。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盒馬NB的崛起。作為主打社區硬折扣的業態,NB店面積約1000平方米(僅為會員店的1/20),SKU精簡至1000-1200個,客單價控制在35-50元,還可以通過直接對接源頭供應商,減少中間環節。比如,江蘇昆山糖盒工廠可以實現“生產-配送江浙滬24小時達”的高效供應鏈。
截至2025年3月,盒馬NB門店已達216家,其中上海就有143家。這種輕量化、高坪效的模式,成為盒馬開拓下沉市場與社區滲透的理想載體。
2
重新理牌:迎戰新對手
與密集關店同樣推出的策略,還有阿里整體會員體系的調整。
8月4日,盒馬宣布正式接入淘寶88VIP體系,88VIP會員可免費領取90天盒馬會員權益。這一整合意義重大——淘天集團618數據顯示88VIP會員已突破5000萬,這些高價值用戶直接成為盒馬的潛在流量池。
并且,有市場消息稱,在餓了么、飛豬并入中國電商事業群后,阿里旗下淘寶將上線全新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么、飛豬、盒馬等阿里系資源,包含購物、外賣、旅行、出行等權益。
而在此之前,美團已經于數月前就整合了自家的會員體系,在六個等級中覆蓋了“神券”、酒店、出行、生活、影音及客服六大權益。
從各家的整合也可以看出,新一輪以即時零售為主的互聯網大戰,并不是某一項業務的單兵作戰,而是各家生態協同的效率之戰。
最近,美團重啟的“快樂猴”硬折扣超市,帶著“生鮮低價+動態定價”的組合拳殺入市場,直接對標盒馬NB。其殺手锏是復用美團騎手資源——配送間隙讓外賣小哥分揀訂單,可使每單的配送成本進一步降低。
另外,美團以生鮮為主的即時配送業務小象超市也在今年宣布加速,表示將繼續擴大覆蓋區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線城市。
京東則采取差異化路線。七鮮超市先聚焦華北市場,采用“中心店+衛星小店”模式,繼續探索生鮮品類線上與線下的協同。
未來,盒馬的任務不再是朝著昔日對標的對象盒馬攻打,而是要防守這些在生鮮市場頻頻加碼的老對手們,畢竟,他們一直是互聯網時代,不可忽視的對手。
并且,中國零售市場的特性成為關鍵變量。盒馬會員店的潰退部分源于與中國消費習慣的錯配——大包裝商品不符合小型化家庭需求,消費者更傾向“小份量、近場即時配送”。同時,山姆最近“背刺”會員的風波也還未消散,如今更加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們,也將重新衡量這些會員的價值。
而當前,盒馬的布局也表明著,零售本質還是通過對供應鏈的深耕,實現效率的躍升。站在轉型十字路口的盒馬,在江蘇昆山建成了自動化糖盒工廠。這里生產的自有品牌商品,通過精簡供應鏈實現成本比市場同類產品低50%,支撐著盒馬NB“天天低價”的承諾。
盒馬會員店的退場,本質是資本狂熱退潮后對零售規律的敬畏。此前,當嚴筱磊將12種業態縮減至2種,放棄對標國際巨頭的執念,盒馬反而在2025財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有行業人士指出,未來生鮮市場的競爭力,主要是看品質生鮮供應鏈和即時配送能力,而當前,這是盒馬的競爭力,也是其他布局品牌正在追求的能力。
作為消費者,人們在追求質價比的同時,也更追求方便快捷可抵達。也許,未來在生鮮市場,贏家不是最擅長模仿山姆的企業,而是能通過區域采購網絡降本提效,在即時配送紅海中開辟差異化的創新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