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影院巨頭-IMAX搶攻內地市場
日前,一個關于科學普及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將正式實施:對科技館的門票收入免征營業稅,科技館內進口影片免征進口稅和增值稅。
這對IMAX意義重大———影片租賃是IMAX的3個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另外兩部分收入包括:賣影院系統設備,以及對設備一年保修期后的維修服務費用。
刷新開院紀錄
上海科技館。電影銀幕籠罩在頭頂,銀幕上熊貓顯得碩大無比。一頭恐龍從遠處奔跑過來,突然一張口,所有的觀眾忍不住尖叫起來———立體效果宛若身臨其境。
科技館合作方是以3D立體影院技術輸出、曾影響好萊塢電影工業的IMAX公司。
“60%的平均上座率是IMAX在全世界上座率最高的影院之一。”IMAX影院營運中國地區總監黃科說,今年過年期間,上海科技館IMAX影院的票房“爆滿”。黃科一直非常忙——去年6月,IMAX已經正式將亞太總部由新加坡遷到上海,但眼下它在中國的固定員工僅有3人。5月1日,IMAX在中國的第三家影院(球幕)將在黑龍江省科技館開幕,“3月24日,我得過去對他們的管理人員進行一些基本的培訓”。
盡管如此,IMAX在中國的表現已經開始令人刮目相看:“短短半年內,IMAX就成為中國三個主要開發項目中的組成部分。”IMAX公司聯合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RichardL.Gelfond)指的是近期在北京和東莞兩地簽署的3套IMAX影院系統合同。根據合同,3座IMAX影院將分別落成于中國電影博物館、東莞市科技館和東莞華南MALL。
“到2005年,在中國內地營運的IMAX影院數目將增加到8個。”這是一個讓IMAX異常驚喜的數字———目前,IMAX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232家IMAX影院,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頭5年里開8家的”。現在看來這個紀錄極有可能被刷新:截止到現在,“今年中國正在談的而且已經有希望的項目都比去年多了”。
業內人士估算,根據現已簽訂的合同,在中國的8家影院至少為公司帶來2000萬美元的收入。
IMAX的中國計劃遠不止此:未來5年內,“中國將有25家至50家電影院使用其超大銀幕技術,這將使中國成為該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據了解,目前擁有80多家IMAX影院的美國是IMAX在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希望近10年內,中國可以做到40-50家。”黃科強調。
在理查德·葛爾方剛剛宣布的計劃中,除了即將開幕的哈爾濱IMAX影院,明年,東莞的兩家影院將開業;2005年開業的中國電影博物館,IMAX影院也將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此同時,上海還將引進一套IMAX動感電影系統。
今年第三季度,IMAX在中國的首家商業性IMAX影院將在位于上海鬧市區--6萬平方米的來佛士廣場MALL內的和平嘉禾影院亮相———它已經讓IMAX等了大約3年。
10年“摸著石頭過河”
1999年初,IMAX拿到了在中國的第一筆單子———與嘉禾公司簽定立體巨幕影院設備購買合同,然后由嘉禾將設備安裝在上海和平影院并經營。但在交付設備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影院一直不能如期開放。
“我們現在認識到,在中國市場選擇正確的合作伙伴、采取正確的策略是多么地重要。”理查德·葛爾方說。實際上幾年前,IMAX在中國“因為錯誤的合作伙伴而浪費了不少時間”。
上世紀90年代,與IMAX或深或淺接觸的中國客戶至少有過十幾家,但是,“有的不了了之,有的是合同都談得差不多了但最后不行”。長時間了解之后,IMAX終于發現,關鍵在于很多客戶“沒錢”。
“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教訓。”黃科回憶,“我們尋找合作伙伴,最起碼的一個標準就是要了解對方的實力到底怎么樣。以前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有人過來談,但我們對他們沒有渠道去了解,結果白白浪費了時間。”
問題在于,去年亞太總部遷到上海之前IMAX在中國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工作人員,“都是從新加坡飛來飛去———做這個市場的人都沒有真正了解這個市場”。所以,盡管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了很多年,但“怎樣深入下去,怎樣知道有哪些項目我們可以做,有哪些項目我們不可以做,一直缺乏一種直觀的認識”。人力資源的缺少,讓IMAX在中國“摸著石頭過河”了將近10年。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作為昂貴產品,IMAX進入中國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尋找到“合適的地方、合作伙伴、合適的市場”。業內人士透露,在中國投資建設一個標準IMAX影院的造價大約300萬美元,而一般性的商業影院,造價頂多50萬~60萬美元,一般的國產設備,20萬~30萬人民幣已經足夠。
IMAX的競爭對手IWERKS公司(現在已經與SIMEX公司合并),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已經在中國布下了20多家影院。“與專門做大規格特種電影(70mm×15孔)的IMAX相比,IWERKS在較小規格的70mm×8孔方面很有優勢。”上海科技館相關人士分析,“比如現在國內的球幕電影基本上都是8孔的,它比15孔的至少要便宜一半,所以應該說IWERKS公司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但是我們確確實實不太介意比競爭者晚一段時間進入中國市場。”理查德·葛爾方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在品牌、服務和技術上,IMAX在大規格電影行業的地位基本上是不可動搖的,我們的競爭對手定位于較低規模較小的市場,而我們對這個市場沒興趣。我們的目標是選擇最好的地點和最佳的合作伙伴。”并且,“IMAX的產品的合作者都是非常知名的機構和企業,他們在第一流的地點或者機構里面一定會選擇我們。因此,對一些稍微低層次的一些地點,我們并不在意被競爭對手拿去。”
轉機出現在2001年底上海科技館首兩家IMAX影院的順利推出,“這讓我們明確了今后在中國發展的方向和標準。”隨后,IMAX亞太總部在上海成立。
“應該說,近兩年國內大型綜合性科技館的興起給了IMAX一個極佳的進入機會。”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此類投資巨大、對品質要求很高的項目,正對IMAX的胃口。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前些年的磕磕絆絆,IMAX現在不用再“摸著石頭過河”了,“我們已經比較熟悉這個市場,知道從哪里入手,到哪里去找需要的資料,然后再作出判斷哪個項目可行,該怎么去做。”黃科顯得相當自信。
現在,IMAX在中國拿下項目的速度正越來越快:上海科技館項目從開始談判、1999年簽約到建成推出,足足花了4年的時間,而馬上就要開業的黑龍江科技館IMAX球幕電影,是去年簽的合同。
黃科對此深有感觸:“一方面是我們加強了在中國的人力的配備;另一方面中國市場越來越成熟,對于一個比較開放的市場來說,我們對合作者的了解,調查就方便多了。”
全球戰略東移
IMAX由逆境轉順境的背后,是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的政策。
日前,一個關于科學普及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將正式實施:這個今年年初被國務院批準的政策里明確規定,對科技館的門票收入免征營業稅,科技館內進口影片免征進口稅和增值稅。
尤其是后一條,對IMAX意義重大——影片租賃是IMAX的3個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另外兩部分收入包括:賣影院系統設備(在國際上IMAX通常采取租賃形式,即首付金+每年客戶票房收入7%的租金;在亞洲國家IMAX一般采取一次性買斷的方式),以及對設備一年保修期后的維修服務費用。
與此同時,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各地財政支持的科技館建設也給IMAX帶來了大筆生意。中國科協科普規劃發展處有關負責人透露,有關部門準備聯合下發一個《關于加強科技館等科普設施建設若干意見》的文件,主要內容是“希望各地能重視、加強管理科普設施,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
不管是IMAX還是SIMEXandIWERKS,這對他們來說目前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介入中國市場的時機。
種種跡象表明,兩家公司的戰略已經東移:“他們都開始把戰略重點轉到了亞洲特別是中國。”上海科技館有關負責人回憶,去年11月SIMEXandIWERKS的全球銷售總裁來上海科技館時,曾明確表示正籌備在上海建立一個辦事處,“前兩年全球娛樂行業不景氣導致的公司財務危機,加上歐美市場的飽和,將戰略東移發展中的亞洲市場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在理查德·葛爾方看來,中國更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市場:“相比之下中國人旅行的機會偏少一些,所以中國人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欲望可能就很大,這使IMAX在中國市場有相當大的潛力;并且,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很強調家庭和教育,而IMAX的宗旨也是為家庭,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這一點與中國的文化很吻合,所以我們在中國發展前景很大。”
IMAX也不得不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尷尬:“在中國事情一般進展得比較緩慢,一個事情的決定往往需要通過很多層次的人,也要拖很長時間;第二,IMAX比較適合在那種人流量很高的地方比如市中心,但在中國往往這些地方都已經被占據,沒有那么大的空間給我們了;另外,IMAX的觀眾群一般都是收入比較穩定的、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家庭或者學生,而在中國這部分人群往往集中在比較富裕的城市,居住在高尚地區,這些地區很難求到好的地點。對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城市,IMAX又很難發展。”
于是,為了“適合中國市場”,IMAX對其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包括價格構架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改動,以適應中國的國情,比如,中國的票價偏低,上海科技館IMAX影院的票價定在30元-40元人民幣,比北美便宜了一半左右。
“對于中國市場,現在我們需要的還是耐心。”理查德·葛爾方強調,“這是為了我們長遠的、雙贏的局面,耐心尋找到合適的地方和合作伙伴、合適的市場。”
今年中旬IMAX亞太區總經理將正式搬到中國辦公。“我們現在最大的壓力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找到比較理想的項目。”畢竟,5年內近50家IMAX影院的設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希望把這個過程縮短。”
關于IMAX
IMAX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娛樂科技公司之一。1971年,IMAX在加拿大成立第一家3D影院,截至2002年10月,IMAX在32個國家有232家IMAX影院,2001年IMAX影院的觀眾人數超過7500萬人次。包括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都深受IMAX影響。
IMAX攝制影片均以3D立體影院播放為主,講究音響視覺效果。
在國外IMAX為電影級知識教育影片,國家地理頻道及Discovery為電視級節目,所以會有些影片依靠IMAX公司的攝影技術及片源制成節目。
1994年IMAX開發出ISTC系統,可以在低溫-28攝氏度及超過2萬英尺的高度拍攝。1997年IMAX發明了可在太空中攝影的特殊攝影機。

歡迎關注聯商網,掃一掃關注【聯商網微信訂閱號】
我們只為您推送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行業資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