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商報訊】 在南京,書店里設立休閑坐椅、閱讀區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很多人認為這種方式既給書店營造了文化氛圍,又聚斂了人氣。但如今隨著書店經營意識的增強,一些書店發現給顧客提供休息的地方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負面影響。書店的休息坐椅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又能讓書店的損失降到最小,成了書店老板們研究的最多的問題。
坐椅越多磨損率越高?
湖南路上的可一書店是一家面積不大卻頗有情調的書店,自1998年開業以來便實施的開架售書,在一句“閱讀是美麗的姿態”的口號下,店主在每一個過道里均安放了很多坐椅。然而,最近記者再次光顧這家書店時,發現除了門口的一張沙發外,其他的坐椅卻不見了蹤影。售書小姐對記者的解釋是“書店太擠了,椅子沒有地方放”。然而,細細觀察下,記者卻并未發現書店在格局上有任何改變,放了幾年的椅子怎么突然就放不下了呢?再看看原本開架出售的各種時尚雜志,此時也統統穿上了塑料“衣服”,不能像往常那樣隨便翻閱。記者私下和店員攀談得知,原來書的磨損率讓書店有點吃不消了。由于書店比較舒適,不少顧客在逛完湖南路后把這里當作歇腳的地方,隨手翻翻時尚書籍,而一些小朋友也把這里當成樂園,邊吃東西邊看圖書,圖書的磨損率居高不下。而書店為了豐富書籍的品種,不少書進過來就是沒有折扣的,做降價處理就會虧。無奈中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即便這樣,現在每個月的圖書磨損率仍在10%左右。
尷尬的摘抄臺
摘抄臺是湖南路新華書店最近引進的服務舉措。這個點子不算新,但在南京也只是在湖南路新華書店才真正實施了起來。湖南路新華書店辦公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項服務其實也是在內部的爭議下搞起來的。從便民的方面考慮,三樓的科技書籍一般較貴,像計算機書一本動輒就得上百元,而購買人群卻是經濟實力較弱的學生,摘抄臺對他們這部分人來說太需要了�?墒钦_設立之后,也從某種方面影響了書店的正常工作,有的學生抱著一本書一抄就是半天,而想買書的人卻看不到。同時,摘抄臺的設置只會讓書舊得更快,給銷售帶來不利影響。最讓人尷尬的,早上書店剛開門,可最早光顧書店的一批人里十個有三四個是直奔摘抄臺的,一坐就是半天。到了下午,摘抄臺更是爆滿,像自習室一樣。雖然從表面看來書店確實聚斂了人氣,但是這種人氣是帶動了銷售還是助長了顧客白看的心理,現在還不好說,但是社會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湖南路新華書店辦公室的葛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湖南路新華書店一年1000萬~1500萬的銷售額,除去每年6‰的盤虧率(包括丟書在內),光在圖書折舊上的損失就有10萬元,可新華書店每年的毛利才20%,算算這筆損失還真不小。
誰來吃“有償借閱”這個螃蟹
書店畢竟不是圖書館,用經濟效益換社會效益,店家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昨天,記者專門采訪了江蘇省出版局的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向記者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其實南京的書店可以試著學學其他城市。
比如,浙江圖書大廈和上海書城在早些時候就在書城里配備了休息區、書吧,但顧客想進入得有一定條件。店方認為,未付款的書所有權歸店方所有,顧客只有付錢之后才能帶入。西安的圖書大廈采用的是會員制,會員付2元錢就可以帶入一定數量的書進入書吧看書。山西的一家新華書店開業初由職工參股購買桌椅,由員工共同管理休息區,該書店推出三種不同的有償服務方式,3元一張的當日有效票,30元的月票,50元的半年票,這種文化套餐推出3個月后,資金全部收回。該負責人同時也表示,外省的例子看起來不錯,但是如果現在南京真的有哪家書店率先來吃“有償借閱”這個螃蟹,擔負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從社會輿論到保護購書者的潛在權益上,都將出現相當多的爭議。在業務探討中,他發現南京不少書店確實有此想法,但誰都不想第一個嘗試,大家都還處于觀望狀態�!錾虉笥浾� 張 希(4版《商業快訊》) (編輯 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