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發布實施新的音像市場管理法規
國務院修訂發布的《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月1日實施。文化部修訂發布《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和《音像制品進口管理辦法》。音像市場管理法規已基本完備。
二、全國音像經營單位進行重新審核登記 根據文化部要求,按照《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和《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的規定,以“深化改革,壓縮總量,調整結構、規范經營,規模發展”為方向,全國開展了音像經營單位重新審核登記。經營單位數量從1999年底的14萬多家壓縮到11萬家。
三、打擊走私盜版整頓市場秩序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5、6月份,文化部部署在全國開展了音像市場“復查”專項行動。文化部組織20多個調查組赴有關地區調查、督辦和指導查處行動,并召開了東北、華北、西南、東南地區現場辦公會。全國共出動執法檢查19.9萬余人次,檢查音像經營單位11.7萬家次,取締無證經營攤點10607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0713起,吊銷許可證3550個,移交公安、司法機關處理的案件252起,收繳違法音像制品4344.7萬盒(張)。10月,為鞏固音像市場治理成果,為黨的十六大召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文化部部署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音像市場“金風行動”, 嚴打違法音像制品,破獲一批大案。全國文化行政部門和稽查機構全年共收繳違法音像制品約1億張。經過整頓,正版音像制品發行量大幅上升。
四、音像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
在重新審核登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音像市場基礎建設,推動音像連鎖和超市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國音像連鎖企業約80家,其中全國連鎖7家;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音像超市60多個。連鎖店、超市與新華書店、百貨商場音像區等逐漸成為音像銷售主渠道。
五、大規模集中銷毀違法音像制品影響巨大
文化部部署于8月13日全國統一開展銷毀違法音像制品活動,文化部在江蘇南京設立主會場,100多個城市共銷毀違法音像制品3000多萬盒(張)。中外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反響。
六、音像市場法制宣傳活動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5月,文化部部署開展了以“嚴格執行音像法規,大力整頓市場秩序”為主題的第四屆全國音像市場法制宣傳周活動。該活動已變成各地的自覺行動,形式多樣,影響日益深入人心。
七、音像市場信息化邁出新步伐
根據《音像制品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文化部制定了嚴重違法經營單位和個人實施限期禁入制度,在“中國音像電影網”上設立了“音像市場禁入單位和個人數據庫”。還建立了“進口音像制品數據查詢系統”、“全國音像制品批發、連鎖和電子商務單位名錄”等,這些數據庫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音像電影網”,提高了管理效率。
八、廣東音像城成為中國音像市場晴雨表
經過5年多的發展和規范,廣東音像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管理最嚴格的音像制品批發中心,全國大部分正版音像制品來自此地。今年10月開展了迎接十六大優秀音像制品展銷活動,全年發行額突破15億元,創歷史新高。
九、民營企業引領市場風騷
廣東偉佳音像公司和廣東飛仕公司以1780萬元獲得電影《英雄》大陸VCD、DVD音像制品版權,表明民營資本在音像市場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80%的原創音樂是由民營公司開發,音像市場的有效供給80%以上是由民營公司提供。他們在正版音像市場上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十、首家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銷企業設立運行
文化部、外經貿部《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銷企業管理辦法》1月10日施行,文化部批準上海新索音樂有限公司從事音像制品批發業務, 這是入世后國家批準的首家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銷企業。入世第一年,中國音像業在平穩中調整發展,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