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等臺資咖啡連鎖加速搶灘大陸市場
中國大陸飲品市場百花爭鳴,喝茶更由來已久。不過,隨著外商、臺商咖啡店陸續開張,帶領咖啡成為下一波飲品商機,吸引越來越多的大陸消費者走進咖啡店,改變大陸“喝”的消費文化。
2009年年底進駐大陸市場的西雅圖咖啡經理羅文圣形容,現在大陸整體咖啡市場的發展,有點像六、七年前的臺灣。
的確,要讓大陸民眾慣到咖啡館喝一杯咖啡、度過一段休閑輕松的時光并不簡單的事。不過,看在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上,外商、臺商卯足了勁挑戰大陸民眾的習慣。
中新社報導,根據國際咖啡消費市場平均水準計算,大陸咖啡市場的潛在消費力約有人民幣1兆元左右(約新臺幣4.4兆元),但目前每年咖啡銷售卻只有人民幣700億元(約新臺幣3,110.8億元),顯示仍有極大的待開發空間。
而看好大陸咖啡市場的發展,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每年以25%的速度成長的咖啡專賣店,正迅速蓬勃擴店中。
其中,在大陸地區覆蓋超過33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門市的全球最大咖啡連鎖集團星巴克,直接將大陸市場列為美國之外的“第二本土市場”,表態今年將加速推進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全球排名前五、英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COSTA咖啡,也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大陸新開250家門市。
除此之外,大陸不僅開始跟上潮流“喝咖啡”,在全球物價、糧價高得嚇人之際,作為僅次于原油的全球第二大貿易產品,“種咖啡”更成為未來大陸掌控全球市場的秘密武器。
華爾街日報與新華社報導,云南、海南和廣西是大陸咖啡豆的主要產區,也是全球三合一咖啡的主要生產國之一。
云南咖啡總生產面積約48萬畝,占全國種植和產量的98%以上。去年11月,星巴克決定與云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大陸成立咖啡豆農場;為雀巢、麥斯威爾等全球五大咖啡商提供咖啡原料的云南后谷咖啡,2009年也砸下重金擴增產能,為上市做準備。
�。ń洕請螅�
西雅圖咖啡 要用臺味搶市
2009年年底才進駐大陸市場的西雅圖咖啡,與同業相比起步較晚。不過,西雅圖咖啡經理羅文圣有信心在站穩北京后,下一步前進上海,并引進臺灣高山茶、鳳梨酥,以臺灣在地風味打出市場區隔,也要站穩一線城市打響品牌知名度。
下午三點,正是咖啡館生意最火的時候,坐落于北京熱鬧的崇文外大街上的西雅圖咖啡一位難求。
西雅圖咖啡經理羅文圣指出,現在大陸整體咖啡市場的發展,有點像六、七年前的臺灣;雖然西雅圖進入大陸起步較晚,但剛好是大陸商務客實力要浮現的時候。
羅文圣認為,未來中國連鎖咖啡業只會越來越多,想抓住大陸市場,不只是市場差異,更要懂得迎合當地的消費習慣。
以肯德基推出的“麻婆豆腐炸雞飯”為例他說,肯德基知道如何配合中國飲食文化,但在適度調整之余,卻也沒有忘記自己炸雞的本業。而“在地化”和“市場區隔”,就是肯德基在大陸為何會超越麥當勞的原因。
羅文圣表示,為了打出市場區隔,去年起西雅圖開始引進臺灣高山茶,點心部分則提供鳳梨酥等產品積極搶客。“在大陸喝茶的人還是很多,三個人來西雅圖,但可能只有一個人想喝咖啡啊!”
此外,有別于其他同業主攻二三線城市、以“農村包圍城市”快速擴張的作法,羅文圣則說,“品牌”在大陸還是具有相當力量。
兩岸咖啡 今年北京開25店
看好大陸咖啡市場商機,早在2008年就搶進大陸、見證大陸咖啡市場崛起的兩岸咖啡,這個登陸的元老級企業今年將主力放在華北地區,計劃揮軍北上,將在北京市新增25 家分店。
兩岸咖啡董事長特助李國彥表示,經濟起飛是大陸咖啡市場迅速發展的最大推手,很多大陸民眾開始習慣到兩岸咖啡來看報紙、喝下午茶,但至目前,商務需求還是支撐大陸咖啡業發展的最大力量。
李國彥笑說,這個習慣(指到咖啡商務洽公)一開始是臺商帶頭的。“2011年剛開幕的杭州店,兩岸咖啡裡面是臺商找當地浙商來談生意,現在店內有超過九成都是大陸本地客。”
而看好大陸咖啡館特有的商務市場,李國彥說,現在不只咖啡館,就連許多本地的茶藝館、茶樓也開始設置包廂,提供商務客洽公需求。
為了搶攻市場,李國彥指出,目前兩岸咖啡在大陸北從黑龍江,南至海南島甚至是拉薩的500多分店,除了較寒冷地區,所有分店的營業時間都拉長為上午九點半至半夜兩點半。
有別于外商星巴克與臺灣同業85度C的競爭,李國彥也強調,兩岸咖啡的特色就在于結合咖啡與西餐的經營模式,還提供現場演奏與免費無線網路,主打的是服務跟環境。因此,盡管最便宜的咖啡一杯要價人民幣38元(約新臺幣168.8元),最受歡迎的特級藍山熱品咖啡一杯也要人民幣78元(約新臺幣346.6元),還是廣受商務客青睞。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
另訊:CoCo都可茶飲 搶灘華北華中
由淡水發跡、目前已是大陸第一大外帶茶飲連鎖品牌的“CoCo都可茶飲”,今年將全力拓展大陸華北及華中市場,預計兩岸分店數將達到800家目標,成長逾42%,年營收挑戰50億元,明年規劃回臺第一上市。
“CoCo都可茶飲”在兩岸合計有約560家分店,臺灣近170家、大陸約390余家,母公司億可國際飲食繼上海分公司之后,最近陸續在北京、成都設立分公司,做為進軍華北與華中的總部。
1997年成立的億可國際飲食,以“CoCo都可茶飲”為品牌,資本額7,000萬元,主要商品包括奶茶、紅茶等茶飲,以及果汁等飲品,平均毛利率逾65%,去年大陸營收約人民幣2.5億元(約新臺幣11.5億元),今年大陸目標挑戰人民幣5億元(約新臺幣23億元)。
億可國際飲食連鎖中國總部副總經理游峰慈表示,“CoCo都可茶飲”從最初淡水一家小門市起家,在2008年進軍大陸市場,目前兩岸每月平均售出的各式茶飲及果汁杯數超過600萬杯,是唯一進駐臺北101的外帶式茶飲。
游峰慈強調,“CoCo都可茶飲”能夠快速展店,并在市場站穩腳步,關鍵在于CoCo不斷做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尤其在大陸設點的選擇,均以人潮聚集的學區、百貨公司、大賣場、交通要道或步行街為主。
創新與變化是“CoCo都可茶飲”另一項特色,CoCo每年開發30種以上的新飲品,滿足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口味,包括去年推出“白蘭地奶茶”,以及今年冬季主打“玫瑰鹽奶蓋”,都受到大陸年輕人的喜愛。
游峰慈指出,為了和其它品牌做出區隔,“CoCo都可茶飲”在大陸的平均價位在人民幣六元左右,最貴的超過10元,主要鎖定高收入的消費客層,例如城市上班族以及學生等。
另外,“CoCo都可茶飲”也陸續在香港灣仔、美國紐約中央車站設點,游峰慈說,CoCo積極與臺資、外資企業聯盟,配合包括遠東集團、大陸大潤發集團、美資沃爾瑪百貨等拓點計劃,同步進行CoCo茶飲的繁星計劃。
目前,“CoCo都可茶飲”已在上海、蘇州、南京、武漢、廈門等地站穩腳步,游峰慈說,臺灣茶飲市場已趨飽和,今年起CoCo將全力沖刺華北與華中市場,擴大市場版圖,預計明年店數可望超越1,000店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