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年內至少建300家平價商店
2011年價格惠民十件實事
●全省要建成不少于300家平價商店,努力穩定農副產品價格。
●運用價格調節基金扶持建設5萬畝蔬菜大棚,促進蔬菜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
●全省各市建立起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機制,確保發放臨時價格補貼落實到位。
●對首批200多個臨床使用量大、單價高的醫療器械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并實行購銷價格網上備案,降低患者檢查費用。
●適當調低300個政府定價藥品價格,減少群眾用藥費用。
●對全省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固定電話業務免收工料費、安裝調測費等一次性費用,贈送與月租等額的通話費;移動電話業務享受套餐資費優惠、購機補貼或充值送話費;寬帶業務享受當地寬帶接入同檔費用五折優惠。
●降低或取消一批涉農涉企省定收費項目。
●推進車輛通行費年票制,進一步撤并路橋收費站,提高車輛通行效率,減輕車輛費用支出負擔。
●根據省政府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區域合并工作,進一步降低粵通卡產品價格和聯網收費結算服務收費標準。
●出臺學前教育收費管理辦法,規范學前教育收費行為。
■核心提示
去年下半年以來,物價上漲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之類戲謔之語的流行背后,是公眾對物價的焦慮感。
新年前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連續多次談及物價問題,明確表示:“今年我們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是穩定物價。”在近日與網友交流時,溫總理這位“每天要看物價指標的人”更是承諾:不會允許物價上漲而得不到遏制。
眼下,隨著“平價商店”這一新鮮事物的橫空出世,廣東在穩物價保民生上諸多舉措正吸引著公眾關注的目光。南方日報記者從前日召開的全省物價工作會議暨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現場會上獲悉,全省物價部門將全面實施“物價穩福”工程,今年重點落實全省建成至少300家平價商店等“價格惠民十件實事”。
創新之舉 平價商店3年覆蓋全省城市社區
所謂“平價商店”,是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通過產銷對接,銷售群眾生活必需農副產品,并在價格異動時承擔保障供應平抑價格等社會責任的商店。
據了解,雖然平價商店在新加坡等國家已經有成熟的發展,但就國內來看,廣東此舉卻堪稱引領風氣之先。記者曾實地探訪廣州第一家正式掛牌的平價商店——— 新供銷購物廣場黃邊店。通過“農超對接”等方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經營成本,這里部分蔬菜價格甚至比附近的農貿市場還要便宜一半。
事實上,自去年穩定價格保障民生的“國16條”和“粵23條”公布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肖志恒副省長多次率物價局等相關部門,赴廣州、惠州、汕頭、韶關等地開展調研,確定“平價商店”試點單位,并在惠州主持召開了全省現場會進行部署。
雖然廣東平價商店建設剛剛起步,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省內試點城市已有平價商店近40家。近日,廣東省物價局、農業廳、供銷社等11個部門單位聯合發出《關于依托供銷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平價商店穩定農副產品價格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意見》,明確到2011年底,全省將建設超過300家平價商店,到2013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省城市社區的平價商店網絡,同時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平價商店準入、扶持、補貼、運營和管理政策體系。
這些平價商店將重點布局在農副產品消費量較大且自給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心城市,特別是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和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在城市范圍內,則優先考慮大中型社區、交通相對便利的區域,以及中低收入群體相對集中的城區。在此基礎上,平價商店網點將逐步擴大,直至覆蓋全省各地。
機制保障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
物價上漲,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低收入的群體。除了建設面對全體民眾的平價商店,廣東還專門針對低收入群體推出了臨時價格補貼。近日,省物價局、民政廳、財政廳、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監察廳又在這一基礎上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級以上市盡快建立健全“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機制”。
根據《通知》,當基本生活消費價格持續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低收入群眾生活消費支出明顯增加時,各地級以上市要及時啟動補貼聯動機制,向低收入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緩解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生活造成的影響。補貼對象主要包括城鄉低保戶、優撫對象、農村五保戶等低收入群眾,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擴大補貼范圍。
盡管作為啟動聯動機制參考標準的“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價格指數”尚在研究編制,廣東卻沒有放緩惠民的步伐。《通知》中明確,在該指數正式發布前,廣東將暫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啟動補貼聯動機制的參考數據。一旦CPI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3%(含3%,下同);食品類價格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7%;居住類中水、電、燃料類價格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7%等幾個條件之一出現,即啟動補貼聯動機制。
而在這一基礎之上,廣東各地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對啟動條件作進一步的補充和細化,甚至會進一步放寬啟動條件。如蔬菜、豬肉、食用油、液化石油氣等占低收入群眾日常消費支出比重較大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就有可能作為啟動補貼聯動機制的重要參考條件。當其價格上漲較多時,就啟動補貼聯動機制。
目標措施 承諾實現價格惠民十件實事
其實,廣東穩定物價保障民生的舉措并非今年才開始。去年11月25日,僅僅距國務院出臺穩物價保民生的“國16條”(即《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不到一星期,廣東省政府就根據常務會議決定,推出了“粵23條”(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期間,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多次就確保物價穩定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恒率省府辦公廳、省物價局等有關部門赴汕頭、廣州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多次召集并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具體貫徹措施,并在惠州召開現場會,落實“粵23條”。
平價商店、蔬菜大棚和冷藏設施等“三項建設”最為吸引眼球。專家表示,“三項建設”改變了長期以來只對產供銷鏈條終端的零售環節進行調控的做法,而是同時擴大到生產、供應和零售環節。通過重點支持省內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加強大棚建設和大型批發市場加強冷藏設施建設,將有望保證蔬菜穩定供應和改善長期以來農產品“旺季爛市、淡季淡市”的狀況。
2月28日召開的廣東省價格工作會議上,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在工作報告中透露,“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立足穩價安民,全面實施“物價穩福”工程。通過這一工程,廣東將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物價上漲控制在群眾可承受范圍內,并基本建立起低收入群體價格扶助機制,使人民群眾對物價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幸福感明顯增強。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廣東正朝著實現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的調控目標前行,大力推進“三項建設”,并承諾將實現價格惠民十件實事。平價商店和蔬菜大棚的建設任務目前正分解到各市,省物價局將在3月上旬出臺量化指標,并建立平價商店和蔬菜大棚建設季度通報制度,年中和年底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數說
◎“十一五”時期,廣東始終堅持穩定物價,先后平抑多次價格異動,全省CPI年均上漲2.4%,大大低于預期調控目標。通過停收管道燃氣初裝費,降低1.3萬多個藥品價格,撤并97個普通公路收費站,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省95%以上城市公園免費開放,實施低收入群眾價費優惠等措施,累計惠及群眾300多億元。
◎2010年,廣東物價系統有效遏制了部分中藥材和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牽頭制定23項政策措施,推進“三項建設”,價格監督檢查十項行動。全年CPI累計上漲3.1%,實現了預期調控目標。
◎2010年,廣東參與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出臺藥品價格“三控”管理政策,湛江、韶關市將試點醫院藥品銷售加價率降低5%,全省降低320個藥品價格,年減負9億元。
◎2010年,廣東出臺實施系列價格惠民措施。實施粵通卡用戶車輛通行費優惠,年減負1億多元。出臺限價房價格政策,規范教育收費。
◎2010年,廣東出臺價格調節基金征管實施細則,恢復征收省級價格調節基金,基金規模擴大。全省使用價格調節基金3.1億元,其中安排省級價格調節基金1.64億元,用于支持粵西救災復產、補貼低收入群眾和學生以及扶持“三項建設”。
◎2010年,廣東物價部門完成藥品價格復核和調查。完成296項成本監審,核減不合理成本近65億元。
■網友熱議
網友“小仙女冉冉”:希望廣東惠民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網友“gzshenf”:平價商店啥時候來到華景(廣州某小區,編者注),俺也去幫襯一下。
網友“快樂飛婷”:3年內建幾百家這種平價商店!可能我家樓下也會有,這么方便,到時候我們天天打火鍋都行!
(南方日報 記者牛思遠 通訊員岳佳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