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傳統(tǒng)商超二維碼營銷恐事倍功半
聯(lián)商網(wǎng)特約評論:據(jù)南都報道,“二維碼”開始成為廣州商家營銷新熱點,同時指出:通的二維碼營銷可以把成篇累牘的信息附在二維碼后面,如果玩二維碼的過程如同探險一樣有趣,那才是進階的二維碼營銷手段。與此同時,某網(wǎng)站指出,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存隱患,或遭商場封殺。
我首先想到古代中醫(yī)對貴婦人的牽線搭脈,一則畢竟舍近求遠,受眾狹窄,二則若碰上庸醫(yī),則不免汗如雨下。其次問自己以及身邊的人,是否在用及何時用過二維碼,做什么,發(fā)現(xiàn)結果并不理想。最后,自然還是提倡企業(yè)應用各類信息技術去發(fā)展、提升的,問題是怎么做。
基本上,二維碼對傳統(tǒng)零售商、供應商的現(xiàn)場促銷效果十分有限——大部分零售商網(wǎng)站也不具備對應信息化建設(也不劃算,一家大賣場可能就是上萬單品,怎么弄?或者干脆就是門店可檢索開放商品電子價簽聚合的端口。如果只是海報的網(wǎng)頁版,且更新頻率極低,就沒有意思),從報刊雜志等媒體介質上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銷售海報或其他促銷形式的可能性持續(xù)性也有限。
從某種程度上說,倒是支付寶、淘寶等電商相關平臺用戶更容易接觸二維碼背后的網(wǎng)頁信息,但熟練使用網(wǎng)購的人恰是電商主力,而非因此就為通向傳統(tǒng)零售賣場搭了橋梁,匯聚消費人流。
一維碼的商標也好,二維碼的擴展性可讀條碼也罷,關鍵是它的背后。顧客不會對商標感興趣,也看不懂,他們需要的是為商標被機動識別后的商品名稱、單價、質地等屬性。
二維碼同樣如此。幾百家門店的一千個二維碼就有一千種信息,大部分時候它更像是個過渡產品或中庸方案,如果要知道一些常用單品的價格等信息,到店購物是最一面了然的,或者勉強用“查查看”等APP是更完整系統(tǒng)——但它們本身也是先天不足的,不同賣場不同時段的商品覆蓋和價格調動等無法滿足,否則又怎會有家樂福等連年蒙受價格欺詐罪名。
它只是對某網(wǎng)頁地址生成一個黑白二進制圖標,除此不能改變什么,就是海報的不同輸出方式而已。說實話,用戶大約興趣不大,信息附加值亦有限。
我因為對新媒體技術的向來關注,一年前下載過幾個比價軟件和一些二維碼掃描軟件,拍過幾家雜志上的品牌廣告上的二維碼,僅此而已,后來就放棄了:傳統(tǒng)賣場不同商品的價格是很有學問的,沒有哪一家是軟硬條件相同,商品又全部最便宜或最貴的,不管是聯(lián)華還是麥德龍。
尤其是現(xiàn)在忙碌的消費人群,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賣場地段與所在商圈決定的方便到達,購物氛圍、商品組合及門店服務等滲透的購物依賴。身邊的朋友,也多對二維碼興趣索然。
二維碼提供渠道,本身無水無魚,也不是大的“河床”,大約只是“溝渠”,召喚河流或奔向河流。目前的二維碼用處不大,不代表二維碼永遠不行,更不是說傳統(tǒng)零售不該重視信息技術,恰恰相反,零售企業(yè)必須加強技術推動零售變革與發(fā)展的進程。
二維碼是一種強暗示的“邀請關注”,消費者對它背后的東西有較高期待和需要準入動力,如果不能提供更有趣的體驗過程,并供應較好內容與成果,大概就乏人問津了。當然,探索永遠是有益的。
�。�(lián)商網(wǎng)特約評論員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