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沒有店王的連鎖征程是不完整的
聯商網特約評論:由搜鋪網出品的《零售不動產》雜志2014年第3期《店王特別報告》專刊內容很精彩,包括中國購物中心和百貨店王榜TOP100和113將、中國店王啟示錄等等篇目,全本篇幅八十多頁。以其發行量和后續網文瀏覽數估算,中國大多數零售人是沒機會讀到的。中國零售人委實讀書看報上網太少。
據悉,截至2013年底,大陸地區共有113家年度業績超過20億元的商場店王,包括購物中心店王54家,百貨商城店王59家。這個數據甚至超乎我的想象。
這些角度都有意思: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北京新光天地這樣的一流單店,百貨購物中心化趨勢,電影院后來居上,都在特別報告中提供了啟發。
沒在上海、北京等地開出門店,中國連鎖企業的發展里程碑就是不完整的。上海和北京,代表中國,又是另一個中國。以富庶之地浙江為例,最好的城市如杭州、寧波,都只有2個商圈,而上海有14個商圈,北京則有13個。
幾乎所有優秀連鎖企業,都卯足勁準備去上海開店、開展業務,或已占據一席之地。就像很多奢侈品廠商,總要擠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恒隆廣場里。這里有全國最挑剔的顧客,最充分的行業競爭,最高的商業水準,最廣泛的社會資源,最特別的市民,是鍛煉團隊、增強企業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陣地。上海店王數也是大陸各城第一,購物中心業態更遙遙領先。
人人想要一家北京新光天地那樣的超級店王門店。有一年,連鎖銷售規模過百億元的十幾家國內企業考察團去考察,不少人心生羨慕,“我們的銷售總額比它高多了,但我們家沒有一家這樣或接近這樣的店”。
大中華地區擁有購物中心店王最多的三大集團是百聯集團4家、萬達集團和華潤集團各3家,擁有百貨店王最多的是大商集團4家、北國集團3家、王府井和金鷹等五六家企業各有2家。
連鎖不易,超級大店的不可復制性非常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連鎖企業中,只有萬象城的深圳店年銷售超過50億元,其他每家商業連鎖都只有一家店超過30、40億元。大陸購物中心和百貨業單店銷售前二商場分別是北京新光天地、廣州正佳廣場。
百貨購物中心化和屢開大店的趨勢非常明顯。大陸商場業績前20強中除恒隆廣場5萬平方和銀泰百貨杭州武林總店8.6萬平方外,都是10萬以上購物中心。武漢的武商摩爾城更是特例,經4次擴建,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由武漢國際廣場、武商武漢廣場、世貿廣場等3棟樓連接構成,銷售近90億元。
購物中心中,部分不設百貨主力店,影院慢慢成了標準配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年票房近億元的電影院,年銷售過四千萬元的影院超過20個。購物中心店王多在一線城市,百貨店王更早出現在二三線城市。
作為零售商業地產業深度策劃,店王報告的可讀性和參考價值很高;讀者中的商場店總和公司高管,在實際經營中卻需要忘掉“店王”。
店王只是傳說和影子。以店為先,只對公司內門店業績對比和行業盤點有意義,對千千萬萬的每一個顧客沒有價值。每個顧客想要的,非常多,也非常少,就是一份舒服的體驗——這背后是一系列門店內力外功的整合服務。
最后,想說零售與商業地產業,真的很需要更加重視專業主義精神,弘揚手藝人匠心獨具的精神,尊重敬業奉獻。譬如該報告主要策劃執行人老郭,深諳零售,洞察上海乃至全國商業,是業內少見的一流專家,卻不善言辭與交際,千方百計向各渠道打聽數據并整合成文,閃耀的是匠心與汗水。
�。撋叹W《悅談》主持人、自媒體《長亭外》亭主 林尚玉/文 轉載需注明出處)
訂閱可聯絡《零售不動產》吳文榮 電話:0571-87787592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