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糾結雙業態:做商業地產背后有何深意?
聯商網特約評論:8月8日,沃爾瑪宣布成立新的地產團隊以支持山姆會員店的發展。沃爾瑪亞洲不動產負責人夏必得(Peter Sharp)將帶領團隊開發以山姆會員店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
作為一家以執行力聞名業界的零售巨頭,沃爾瑪做出這樣的決策并非倉促間拍腦袋想出來的,想要解讀這一策略背后的深刻涵義就必須得聯系到它之前的系列舉措。
在此之前,沃爾瑪的一系列人事變動值得關注:首先是沃爾瑪全球原CEO麥道克(Mike Duke)退休,接替他的是原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借此機會,沃爾瑪來了一個管理層的集體升遷,這便有了后來沃爾瑪原中國區CEO高福瀾(Greg Foran)升為亞洲區CEO緊接著又提升為美國區CEO,原中國區COO柯俊賢(Sean Clarke)成為現任中國區CEO。
與其前任的老派作風不同,新任沃爾瑪全球CEO董明倫有更開闊的視野和當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據傳,董明倫給頂級執行人員開會,要求員工閱讀亞馬遜公司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撰寫的關于亞馬遜成功之路的新書《萬貨商店(The Everything Store)》。這位新上任的CEO已經多次發出指示,要求加速確定新的店面概念和在線策略。
在此背景下,大力發展山姆會員店以應對日益疲軟的中國市場也是董明倫上任后“一攬子”宏偉規劃中的一個。
不過,大力發展山姆會員店的同時,也使得沃爾瑪在中國的另一業態沃爾瑪廣場陷入尷尬。在此之前,沃爾瑪一直以大賣場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店雙業態在中國發展,而前者至今依然是其主要的營收來源,但隨著大賣場這兩年遭遇挑戰,而山姆會員店迎來較好的發展,“兩條腿走路”的平衡逐漸被打破。
沃爾瑪廣場逐漸成“雞肋”
“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市場發展態勢非常好,我們會加大發展力度。另外,我們依然會大力發展沃爾瑪購物廣場”。
《第三只眼看零售》每次被邀請去參加新聞發布會,沃爾瑪相關負責人總會闡述類似的觀點。言下之意就是:大賣場業務和山姆會員店都是我們的重點發展業務。
西方職業經理人擅長的外交辭令往往令人聽不懂他們究竟想表達什么。但樸素的邏輯告訴我們,重點只有一個,兩個以上的重點意味著沒有重點。
盡管沃爾瑪中國區在行業一片慘淡的背景下依然逆勢增長24.5%,但隨著其關店計劃進一步推進以及今年消費形勢疲軟,沃爾瑪廣場將迎來更多不確定性。特別是近一段,被媒體大量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給沃爾瑪蒙上一層陰影。
相比之下,山姆會員店作為一個新鮮的業態,這兩年表現不俗。過去兩年中,山姆會員商店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從 6 家增至 10 家。其中,深圳兩家,北京兩家,廣州、福州、杭州、蘇州、大連和上海各一家。常州和武漢的新店也將于明年春節前開業,這意味著山姆會員店的數量 3 年內翻了一番。
沃爾瑪高層對此不吝贊美之詞。沃爾瑪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俊賢(Sean Clarke)表示:“山姆在其運營的城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顧客喜歡在山姆會員店購物的便捷、品質和價值。”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兼山姆會員商店首席運營官文安德(Andrew Miles)表示:“無論在山姆已經開店的城市還是其他城市,我們都看到了增開門店的巨大前景。今天的宣布將為山姆會員店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專職團隊,從而為這一重要業態建立發展軌道。”
可以看出,在大賣場業態普遍被看衰的背景下,作為大賣場業態的沃爾瑪購物廣場未來的成長空間,發展潛力收到諸多質疑。但問題是,它依然支撐了主要的收入來源,這種增長和收益能保持多久,未來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這就好比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遲來的轉型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大力發展以山姆會員店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是沃爾瑪的一個重大戰略轉型。為何這樣講:首先,它終于放棄了持續十多年的租賃物業改為自持物業;其次,它終于趕上零售業轉變的節奏,發展較為符合當下消費者需求的購物中心業態。
即便如此,沃爾瑪還是慢了很多拍。
首先,從自持物業來講。要問在經濟低迷的行業背景下,哪些零售商過的最滋潤?拋開經營模式、門店業態不說,過的最滋潤的無疑是那些持有大量商業物業的零售企業。它們分享到了中國城鎮化的紅利,在租金上漲之前以低價獲得大量土地。現在個個翻身成了地主,享受租金上漲的利好。這樣的企業案例很多,全國擴張的就有萬達集團;此外,一些區域零售商大多在經營過程中或多或少持有了一定的物業。
相比之下,沃爾瑪后知后覺一點。沃爾瑪以專業主義精神,堅持自己作為一個零售商,不涉足地產。其結果是,房租到期之后被房東趕了出來。雖然說,沃爾瑪在2010年就轉變了策略,持有物業,購置土地。但至今為止,似乎沒有一個運營較為成功的項目。《第三只眼看零售》跟一位零售界人士探討:沃爾瑪這么有錢,想當年如果它在中國大量購置土地,現在它毫無疑問賺翻了。而這位零售界人士表示,沃爾瑪信奉專業主義,它們只做大賣場。沒想到,最終還是沒能免俗,不過貌似趕了個晚集。
其次,從涉足購物中心來講。商業綜合體將成為未來消費大勢所趨,這是當下零售業的共識。比如,一些百貨店也紛紛擴大體量,加大餐飲和體驗消費部分。而日本永旺集團也在不久前宣布加大旗下購物中心永旺夢樂城的擴張步伐。對于沃爾瑪而言,其涉足購物中心業界還是有諸多質疑,比如其獲取土地的資源和能力;物業設計和招商運營的經驗等等。而在此之前,Tesco發展商業地產的失敗案例亦有前車之鑒。
不久前,網絡流行這樣一個段子,一位苦逼的男子對自己的老婆說:我搬著磚就沒辦法抱你,我放下磚就沒辦法養你。對沃爾瑪而言,也面臨這樣的兩難:我騰出手創新就沒有辦法保證利潤;我保證利潤就顧不上創新。事實上,這不是沃爾瑪一家企業的煩惱,而是整個中國零售業的困惑:在創新與盈利之間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趙向陽/文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歡迎關注聯商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第三只眼看零售】
相關報道:沃爾瑪在華發力商業地產弱化大賣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