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入駐公共采購電商 促進公共采購陽光化
1號店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共采購分會、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昨日共同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張衡年/攝影
當一般消費市場電商競爭趨于白熱化之際,電商巨頭們卻將目光投向公共采購市場。昨日,1號店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共采購分會、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入駐公共采購電子商城后,1號店自營商品將直接推送至中采打造的“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邁入超20萬億元規模的公共采購市場。而公共采購電商化模式,也將有助于解決公共采購領域質次價高、不透明等問題。
借信息技術促陽光采購
近年來,公共采購領域特別是政府采購一直飽受爭議,質次、價高、效率低、腐敗頻發等負面問題頻頻被曝光。“天價采購”、“虛假采購”、“黑心采購”等亂象時常見諸報端。有關部門表示,將一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促進公共采購陽光化。
實際上,早在2008年,相關部門就開始探索公共采購的“技術反腐”的命題。同年,由中央有關部門牽頭成立的“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總課題組,選取了22家試點單位,以政府采購信息化為突破口,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體制創新,真正實現公開透明的“陽光采購”。
2012年2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按照《我國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建設方案》,授權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全國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及市場服務體系項目。
由于政府的采購流程與一般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不一樣,公共采購電商化要考慮與政府的法律法規相結合,把公共采購的流程融入在商城里面,既不違背公共采購的規律,也能提升公共采購效率。
推出公共采購電商模式
作為在公共采購領域含政府采購、軍隊采購、高校采購、央企采購等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深厚行業資源的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為政府采購領域規劃了信息化電子平臺——“中國公共采購服務平臺”,推出了新的公共采購電商模式。
中采作為介于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的第三方,為公共采購部門建設電子化平臺的同時,將電子商城模塊內嵌入電子化平臺,再將1號店、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電商企業作為供應商引入商城,通過數據接口完成公共采購與電商企業的對接,促成了政府采購供應鏈上下游信息的互聯互通。
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電子商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共同發起的,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子化平臺建設的運營服務商,是目前在中國公共采購領域內領先的電子化平臺集成服務提供商,于2009年在港上市,總部位于香港。
據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副總裁彭新良介紹,目前國內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和深圳市羅湖區政府,正試點政府采購電商化;且合作方式多樣,有政府搭建電商采購平臺,也有由第三方電商平臺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式。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充分運用,未來1-2年內,公共采購電商化將在全國鋪開。
據了解,中國公共采購網作為提供公共采購第三方技術支持的服務平臺,一端連接采購方,另一端連接供應商,依托強大的政府政策背景和港股融資的雄厚資金實力,以及基于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互聯互通基礎上的日漸成熟的技術架構,能夠為供應商提供信用認證、信息定制、數據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企業推廣等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合作
1號店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共采購分會、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昨日共同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初期,1號店將主推自身具有壁壘級優勢的快速消費品,這也是公共采購領域比較大的一個板塊。”負責本次簽約的1號店副總裁郭冬東表示,“未來1號店將憑借自身的商品及供應鏈優勢,量身定制公共采購的電商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公共采購事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作為國內最早的網上超市,1號店目前擁有超過800萬種在售商品,注冊用戶接近9000萬。“豐富的品類帶來海量用戶,同時海量用戶成為各領域知名品牌與1號店達成深度合作的基礎。”郭冬東強調,“以‘品牌直通車’戰略合作為例,1號店與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雀巢、億滋、好時、百事等國際品牌達成了直接合作,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可以最大幅度讓利,從而可以使公共采購成本進一步降低。”
此次合作將為1號店帶來多少銷售上的提升?郭冬東表示,“整個中國公共采購的市場是很大的,每年的采購額是20萬億元,這么大的規模,帶給我們的機會也非常大,具體多少目標我們現在還沒有考慮。中國公共采購網已經和不少省的政府包括一些大學和軍隊都在進行一些合作,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將系統開發得更好,將我們的服務做好,還有就是我的商品要非常具有競爭力。”
1號店還將參與制定標準
據悉,合作是以“內置電子商城”的模式進行的,1號店的自營商品SKU將被直接推送到簽約的政府內網商城,通過數據接口完成公共采購與電商企業的對接。借助內網比價軟件,采購人員在對各家電商的價格進行比較后下單,1號店的訂單信息通過系統傳遞到1號店后臺后,由1號店安排物流配送服務。
據了解,1號店與中采此次合作不光涉及政府部門采購,還會涉及高校、國企采購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未來,1號店還將參與到“中國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技術標準”的制定,共同打造公共采購電子商城平臺,一起推動公共采購電子化平臺技術標準(國家標準)的出臺。
除了本身的正品低價優勢,1號店還將為中采提供備貨、倉儲、配送等方面的“專屬”服務。
中采公共采購可享受1號店B2B專屬IT團隊服務,可購買1號店全場數十萬種自營商品、專屬商品;可享虛擬商品禮品卡批量充值,提貨券批量導出;依托1號店豐富的產品品類以及全國覆蓋的物流配送優勢,還可享受一次集中下單,多地址統一配送的便利服務。
除此之外,1號店針對傳統公共采購存在的諸多問題,量身定制電商化解決方案,采購選品、詢價、合同、交付等環節全部納入電子交易平臺,有效優化了采購流程。同時,1號店的正品保證以及專屬庫存、準時達和次日達等優質供應鏈服務,確保采購質量和效率。
公共采購電商化已成新業態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電子商務正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的新階段,為公共采購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支撐,公共采購電商化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新業態。
事實上,不僅僅是1號店、京東,意圖在采購工程網絡平臺搭建好后分一杯羹的,還有國美和蘇寧。在技術層面,如何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和云計算、大數據等實現流程的優化和透明是一個富有挑戰力的課題。
彭新良向記者介紹道,“大家對公共采購稍微有點了解就知道,它主要是通過招投標方式進行的,一買電腦就是上千臺,不可能在電商上直接買,而是需要搞大型招標,大家來報價。我們現在推的是電商化采購,就是與我們個人在電商上買東西一樣,比如我計劃買一臺電腦、筆記本、打印機,我要快速買,不能等半年一年招標、評標、實現,那樣太慢了。因為政府采購法規有規定,到限額之上才啟動公開招標的程序,限額以下的可以通過零散的采購,可以通過電商來實現。我們現在解決的是大批量采購需求的問題。”
彭新良指出,“之前,聯想下面的代理商直接到我們的平臺上提供商品,但這樣比較分散,價格也沒有優勢,所以我們現在引入第二種大型供應商,像1號店這樣的。我們以前與京東有過合作,1號店是我們的第二家合作電商。”
彭新良表示,“我們引入了大型的電商之后,至少有兩個方面會對我們公共采購的電子商城帶來影響。第一個是品種會擴大;第二是價格也會相應地降低。像1號店這樣的大型電商的議價能力,在市場上通過充分競爭之后,本身價格已經很低了,省去了很多中間的環節。再加上我們每個大型機構要接入這樣的電商,還會再進行一次談判,對公共機構有可能給一個更加優惠的價格,應該說是優惠上的優惠,這個對公共機構節約經費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是可以預期的。”
公平和效率可以兼顧
對于電商和公共采購領域的合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共采購分會秘書長胡大劍表示,做采購的人知道,采購始終在一個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當中,而公平和效率的兼顧,可以在信息化下高度解決。
胡大劍進一步表示,一個是可以做到全流程的可追溯;另一個是可以做到效率的極大提升。這個在全球的發展歷程當中都有普遍共識,美國和歐盟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技術,改善了公共采購效率和公平之間的矛盾問題。“1號店的核心競爭力在采購和供應鏈管理,我們與公共采購網、1號店的合作,也是充分利用了1號店的電商優勢,提升中國公共采購的效率,同時更加能夠實現公平,實現綜合的監管。”
(上海商報 記者 葉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