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出口電商突圍在于本地化

伴隨阿里、敦煌網、大龍網等電商爭相布局國際市場,跨境出口電商競爭漸成常態化。在敦煌網創始人兼CEO王樹彤看來,跨境電商市場容量大、涉及國家多,當前跨境電商市場火熱僅是開始,未來發展重點將不僅局限在線上,線下海外倉、展示中心等本地化設施的建立作用凸顯。
出海迎良機
伴隨傳統外貿形勢持續嚴峻,跨境電商成為外貿新引擎。固有的流程繁瑣、量大利潤低等弊端讓傳統外貿方式走向沒落,而跨境電商形式則可以最大化地簡化交易過程,減少供應鏈環節、提高利潤率。在王樹彤看來,中國本土中小企業眾多,商品豐富且具有一定價格成本優勢,同時,包括敦煌網在內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與世界其他國家電商相比也具有很大技術、資金等優勢,因此,借助政策東風、電商平臺等優勢中國中小企業迎來集體抱團出海的良機。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其中,出口占比約85.4%。商務部發布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則預測,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將超過30%。王樹彤表示,過去敦煌網通過自身平臺將海外買家帶到賣家門口,如今敦煌網要將中國工廠和賣家帶出去,在全球市場建立品牌知名度。
推本地服務
不過,王樹彤認為,雖然出口跨境電商在線上發展速度較快,但如今更應該“沉下來”,做好線下布局,推本地化服務轉向跨境全渠道經營。王樹彤表示,出口跨境電商經過十多年發展雖然數量在不斷增加,但一直并未深入,因此渠道下沉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國家今年推出針對關、檢、稅、匯等很多政策,同時明確支持企業海外拓展,建立海外倉、展示中心。因此,跨境出口業務接下來的機會在于全渠道的部署,產業對接不僅要透過線上,還要深入線下,將線下工廠帶到線上建立O2O模式。”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自今年5月起,包括國務院、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多部門出臺促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特別是李克強總理日前在主持國務院工作會議時強調,要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體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臺。
打造中國品牌
事實上,與當下處在風口中的進口跨境電商相比,出口跨境電商略顯式微。尤其是與海淘大軍熱衷于國外品牌相比,國內商品出口國外的品牌化程度并不高。王樹彤認為,現階段進口跨境電商規模小且還都處于燒錢階段,大多未實現盈利。同時,“廉價”已不是中國制造的優勢,企業必須要通過線上渠道建立自己的品牌。敦煌網聚集了大量的海外中小賣家,他們可以幫助國內的企業做產品評測并連接海外市場,甚至精準找到目標用戶。
據了解,目前敦煌網在售3000萬種商品,120萬家供應商,對接的是22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萬個買家。在王樹彤看來,國內的賣家擅長制造和供應鏈,但對于實時跟蹤海外消費趨勢并不在行。“敦煌網未來將與平臺上的中小賣家持續發力線上業務,同時在線下建立展示店、海外倉,掌握當地的消費習慣,并幫助出口企業走向品牌化。”
(北京商報 記者 李鐸 孫麒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