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生“蛇吞象” 268億買虧損11億標的
8月5日,停牌半年多的西安民生帶著一份約400億的定增預案復牌了。
公告顯示,西安民生向海航商業控股及其關聯方、新合作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深圳鼎發投資等發行股份募集268億購買其合計持有的供銷大集控股100%股權。另外,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募集不超過132億配套資金。
截至昨日收盤,西安民生已連續開出6個漲停板。
相比股市的兇猛,市場分析人士對這場“蛇吞象”式并購的態度仿佛更為理性。
2003年,在國退民進的大潮下,西安民生控股權易主,海航集團成為實際控制人。到了2008年,成立不滿一年的海南商業控股從海航集團接過西安民生的控制權。
2002年,西安民生總資產9.35億,利潤總和0.2億,扣非后凈利潤為0.14億;而到了2014年,總資產已達到74.66億元,然而其總利潤卻只有0.6億,扣非后凈利潤也僅有0.47億。換句話說,海航入住12年,西安民生除了攤子不斷鋪大外,利潤方面并未見明顯起色。
更值得質疑的是,海航在西安民生停牌后4個月搭建起來的平臺供銷大集控股竟賣出了268億的高價。
公開資料顯示,供銷大集控股成立于2015年4月30日,系投資控股平臺,無實質性經營活動。截至2015年5月31日,該平臺營收19.22億元,而其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5月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4.4億元、-5.8億元及-7975萬。
為什么兩年半虧損約11億的標的能賣個好價錢?標的方給出的理由是似乎難以拒絕的“預期收益”。公告中承諾,供銷大集控股2016年至2018年的扣非凈利潤將不低于1.81億元、14.84億元和23.32億元。
一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西安民生大手筆定增,講了個零售業O2O的好故事。市場上平臺、渠道的整合和競爭日益激烈,西安民生要想站穩腳跟也不那么簡單。”
“海航系的操作手法一貫如此。先拿下上市公司,保持公司在一個低價區間;然后,通過定增或收購高價買入海航系的其他公司。如此一來,在拉低上市公司負債率的同時,也成功實現了二級市場為海航埋單的目的�!币晃皇煜ど鲜泄举Y本運作的人士還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如果供銷大集控股完不成承諾凈利,海航很有可能繼續通過類似的手法進行資本運作。
供銷大集控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海航集團是不在玩“左右倒右手”的資本游戲?中國經濟網記者多次電話聯系西安民生董秘辦,對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入主12年業績平平
12年前,作為陜西國退民進的標志性事件,海航集團入主西安民生曾給西安這個城市帶來了很大的期望。
2003年5月27日,海航集團以每股3.2866元的價格受讓西安國有資產管理局持有的西安民生5180.5158萬股,轉讓總價達1.7026億人民幣。
2004 年3月11日,股權轉讓正式辦完過戶手續。憑借著1.7億多元的支票換來25.65%的股權,海航集團穩穩坐上了西安民生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當時,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還表示,海航非�?春藐兾鞯姆康禺a和旅游資源,他們有意在民生百貨主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再將房地產業和旅游業擇優裝進西安民生,海航集團將盡全力為民生搭建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
年報數據顯示,2002年,西安民生總資產9.35億,主營業務收入7.01億,利潤總額月0.2億,凈利潤為0.13億。 2003年,西安民生利潤總額為0.37億,扣非后凈利潤為0.17億。
2008年,海航集團把西安民生的控制權交給了海航商業控股。查詢資料發現,2007 年 9月11日,海航集團出資1億設立海航商業控股。在西安民生2008年一季度的股東欄中,海航商業控股以19.16%的股權成為西安民生的第一大股東。
而2008年,西安民生的營業利潤為0.86億,利潤總額0.77億,扣非后凈利潤0.35億,相比2002年的數據起色不大。
此后,海航商業控股也曾進行過資產注入。2013年,海航商業控股為解決全資子公司興正元與西安民生的同業競爭問題,計劃逐步將興正元注入西安民生。公告內容還顯示,西安民生擬以5億購買大股東海航商業持有的興正元32.41%的股權。
公告還披露,興正元2012年度營業收入8.86億元,凈利潤587.46萬。
不過,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西安民生的經營問題。
2014年年報數據顯示,西安民生全年營業收入40億;利潤方面,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0.6億,扣非后利潤為0.47億,各項數據都沒有給出市場太大驚喜。
臨時搭建平臺值不值268億?
2014年12月9日,西安民生進入漫長的停牌期。8個月后,帶著400的募集資金預案和一個O2O的故事,西安民生復牌了。
在預案中,西安民生稱擬以5.1元/股,發行股份購買供銷大集控股100%股權,后者作價268億。由于交易對方包括控股東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因此構成關聯交易。同時,公司擬采用詢價方式,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132億配套資金,發行價格不低于5.41元/股。
在市場看來,西安民生的收購無疑是一場“蛇吞象”。
年報數據,西安民生最近三年的凈利潤均在6000萬至7000萬水平;而身價不菲的供銷大集控股又是何方神圣?
公告披露,供銷大集控股成立于2015年4月30日,系投資控股平臺,本身無實質性經營活動。其下屬子公司主要從事多種商業業態,業態包括連鎖超市、商業百貨和商業綜合體,并正在向互聯網O2O商業模式轉型。
那么這家投資控股平臺的經營狀況又是如何呢?
數據顯示,供銷大集控股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5月資產總額分別為399.50億、439億和412.46億;營業收入數據分別為52.11億、50.13億和19.22億;凈利潤方面,三個區間凈利潤分別為虧損4.4億、虧損5.8億和虧損0.79億。
如此算來,從2013年開始的兩年半時間內,供銷大集控股共虧損約10.96億元。
但是,這并未成為西安民生收購供銷大成控股的阻礙。
公告顯示,2014年6月18日,中國供銷集團與海航集團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圍繞服務三農和商貿物流體系建設、金融服務系統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發揮各自商業領域的資源優勢,搭建以供銷大集為代表的新型城鄉商品流通平臺。
另外,標的方給出的承諾利潤也成了交易的“催化劑”。
公告中《盈利補償協議》約定,海航商業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新合作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承諾,保證標的公司 2016 年度、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實際盈利數不低于1.81億、14.84億和23.32億。
公告還表示,若標的公司實際凈利潤數低于上述凈利潤承諾數,海航商業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新合作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相應承擔補償責任。
分析:海航系操作手法痕跡明顯
為什么西安民生能給連虧企業開出這么誘人的價碼?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雙方的背后都是長袖善舞的海航集團。
“西安民生的第一大股東是海航商業控股,供銷大集控股的主要股東也是海航商業控股和一干一致行動人。打個比方,這就是海航把自己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肯定會賣出個好價錢�!� 一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賠錢的買賣是沒人做的,而這種手法也符合海航系一貫的資本運作理念。
查閱供銷大集控股股權變更歷程發現,2015年4月30日,海航實業集團與新合作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海南供銷大集控股,設立時的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海航實業集團與新合作集團分別以2500萬元認繳一半股權。
此時,西安民生還在停牌中;而這個時間節點,離其復牌時間也僅僅百天不到。
而就在這三個多月時間里,供銷大集控股的股權還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動。2015年5月28日,海航實業集團與海航商業控股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其持有的供銷大集控股50%股權作價50萬元轉讓給海航商業控股。
隨后,海航商業控股和新合作旗下分公司又開始紛紛注資。截至交易前,海航方面除了海航商業控股之外,還有海島酒店管理、海島建設集團、海航實業集團、海航資本集團等10個關聯方成為原始股東。而通過以上關聯方,海航方面共持有該公司47.70%的股權。
除去股東名單中個人持股和投資機構外,海航儼然是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樣以來,海航順利實現旗下多處資產的上市。另外,通過定增,還拉低了西安民生的負債率�!鄙鲜龇治鋈耸勘硎�,海航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高負債率;這也是業內質疑海航一直在玩“十個瓶子七個蓋”的根本原因。
確實,定增前西安民生的負債率一直是居高不下。2014年,該數據為77.21%。截止本次交易前,西安民生負債約為76.34%,略低于去年年報數據,但依然遠遠超出本時期同類上市公司平均數55.21%。
根據預案內容,定增完成后,其負債率將會被拉低至41.78%左右的安全區間。
“資產注入是海航系管用的手法,并且他還會利用融資的杠桿把上市公司的賬本做大�!鄙鲜龇治鋈耸窟認為,至于注入資產承諾的預期收益能不能完成,那是后話;畢竟,海航已經熟練了這種資本運作手法,再用一次也無妨。
�。ㄖ袊洕W 記者 郭曉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