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日前,微信推出小程序,引起廣泛關注,聯商新零售顧問團組織業內高管結合小程序這個問題,談了談小程序和互聯網技術對零售業可能帶來的一些改變。
嘉賓一:張國宏:百聯集團電商副總裁兼信息管理部總經理。
拿到主持人的話題,我有幾點想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我覺得:對市場而言,是好事情,會推進商業更加快速向全渠道模式轉變。但判斷對小店的更加有利,對大店則可能負面影響多一些。
有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無論何種生意,移動端一定會成為生意完成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就是說,現有的全渠道模式或多或少地嵌入生意之中。
其次, 大企業有技術能力、資金實力、組織能力搭建并運營APP,小企業則相對差許多。技術供給可以讓小企業更得利。
第三、大企業的生意雖然引人注目,數量更多的小生意卻是生態系中最關鍵的,而現在市場上存在著眾多沒有被有效供給的細分需求;
第四、大生意著重于構建平臺,聚焦資源,形成流量;小生意卻更需要人與人的關系來滋養,也就是說小企業的生意,對社交性要求更多,這是微信最擅長的領域。
因此,此次微信推出的應用號,可能會讓小型企業獲得一個非常合用的工具性平臺。但是大企業卻不會馬上會跟上來。并且大企業也會擔心,這么輕的應用,能不能承載太重的業務,比如超市之類。
并且,這次我研究了應用號的內容,有一點我覺得非常好:開放了基于LBS的定位服務。這就為小企業在微信平臺上,創造全渠道的業務,提供一個最為基礎的條件。這是比之前服務號進步的地方。
比如我是小店做飲料的,以前只能接受線上訂單,顧客到店拿貨,但不能做到按時生產,或者包裝,導致要么早,飲料不新鮮;要到要顧客到了現場再等,顧客時間耽誤。這時候,我完全可以根據顧客的位置,在顧客到店前3分鐘開始制作,顧客到店的時候,不用等,但拿到的飲料是最新鮮的。類似這樣的應用,可以非常多地應用在不同的商店里。
所以,我預計隨著應用號的推廣,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大店的服務與功能會被獨立出來的小店分解,小店更多會不依賴其他人,進行垂直化運營;因為,大多數時候的場景化的需求解決方案,應該是小店、專業店里來解決更有優勢,而不是集合了眾多品類的大店。對于大店而言,會是另外一個考驗。
嘉賓二:云陽子(微信:yyzo2o)聯商新零售顧問團秘書長。
我從技術角度,以及戰略運營角度闡述!運營主要講的百貨O2O的做法,與超市O2O不一樣。
技術角度:有2個大飛躍。
1、跨平臺,開發成本大幅降低。小程序實現了跨平臺,這個是非常大的飛躍。以前的開發分兩個班子,一個是安卓版,一個是IOS版的開發,而現在微信小程序用一套HTML5來開發,開發成本大致減半。如果暢想將來,與沒有可能有更大的技術飛躍,關于跨平臺; PC端和移動端的跨平臺,從技術角度看也是有可能的。
2、無需下載APP,體驗接近原生APP。之前原生APP的裝機基本靠下載,下載很麻煩不利于傳播,微信后來推出服務號可以鏈接APP,但是體驗不是很好。微信小程序,比服務號的加載速度更快,功能更多,體驗更好,APP從此無需下載,是一個大飛躍。
商業直覺下的結論:1、技術大升級,推進零售O2O發展,可能會高速推動。2、去中心化的超級APP,移動流量更聚集到微信,可能性很大。
第二部分:戰略與運營角度。
零售O2O的定義:線上與線下的融合。講講零售O2O的定義,這個非常重要,以前在定義不清晰的時候,運營有可能會走形。百度百科對O2O的定義是從線上到線下,這是不貼切的,也是不對的;線上線下融合才是比較準確的定義。從目前來看,行業基本都才用這個定義,包括阿里的張勇。
我們把O2O拆分來看,一個O代表線上,比如:線上的門店;一個O代表線下,比如:線下的門店;最重要的是中間的“2”,有二層意思:鏈接、融合。
鏈接是什么?包括硬件和軟件,移動終端和APP等,屬于技術層面。
融合是什么?相當于企業管理和業務模式。
這個“2”有3大特點:1、時代性,移動時代的產物,沒有移動化是無法實現O2O的;2、次序性,先有鏈接,才可能發生融合;3、推動性,鏈接推動融合,意思就是技術進步推動零售企業的變革。
百貨O2O鏈接場景:有2種場景。
1、消費者在門店用移動終端,通過APP找到網店,進行商品瀏覽選購。2、消費者在門店用移動終端,通過APP找到實體商家(商品)位置。
百貨O2O有一個重要的共性,就是在門店使用APP,這個APP就非常重要。
擴展延伸一下,講講APP大戰:線上線下的鏈接器,這場技術服務商的大戰,購物APP---淘寶、社交APP---微信、瀏覽器APP---UC瀏覽器、搜索APP---百度。
移動技術服務商早就明白O2O中那個2的重要性,就是鏈接器APP,這是技術服務商的大戰。百度本來可以參加的,曾經嘗試過但是做的不好,UC目前沒有嘗試,微信布局已久,而淘寶就不用說了。
從目前格局來講,O2O鏈接器基本格局已定,微信是老大,定位是萬人鏈接器,前幾天推出的小程序,外媒稱之為超級APP,可以鏈接一切;阿里是老二,阿里與微信戰爭已久,以前陸兆禧強力發起的來往,現在的淘寶APP,支付寶APP是阿里目前的重點;老三暫時未定,很多探索實踐者,包括萬達的飛凡等等。
購物APP有3方勢力:移動端可以參照PC端的歷史,自建購物APP(相當于PC端官網),第三方購物平臺APP(相當于PC端第三方平臺開店),社交APP微信(相當于PC端搜索與導航)。3方勢力的競合關系,導致兩種方式,去中心與中心化。
2種模式:去中心化(微信),中心化(淘寶APP)。實體門店用微信鏈接網店(自建APP),;還是實體門店用淘寶鏈接網店(第三方APP)。最明顯區別是:去中心化沒有交易扣點!!!
微信小程序,是否能去中心化?!
如果微信去中心化比較成功,移動端流量變化:微信超級APP,可能導致大部分O2O購物流量來源為微信。
微信的3個行為:掃一掃(掃碼),搜一搜(搜索),找一找(導航),這三個行為是跟移動流量相關的,搶占掃碼入口,移動搜索入口,移動網址導航入口。
最后,講講運營相關的,因為有點超時,簡略一點。
1個核心運營目標:平衡“大而全”和“少而精”的商品問題,提高賣貨效率。是線上線下應該都賣貨,而不是大多數人講的線上營銷線下賣貨。
提高賣貨能力,還是比較難的,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淘寶提出三通,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可以參考一下,具體見下表。
嘉賓三:@張陳勇_《零售o2o心法》作者
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核心的要點是“價值度”和“便捷度”。 如果全渠道是低價值度需求,如果微信小程序能提高全渠道的便捷度,那么微信小程序就會有助于全渠道的推廣和普及。
全渠道指線上結合線下銷售商品的零售形態,可細分:
1、線上利用線下推廣,銷售線上商品;
2、線上利用線下配送,顧客到門店取貨;
3、線上與線下結合,用線上平臺銷售線下商品,送貨到家;
4、線上為線下服務,提升線下門店銷售額、顧客體驗和經營效率;
第四種方式通常做法是APP代替會員卡,實現積分、推送促銷信息、停車排隊、解決支付和顧客投訴等問題。這些所有服務對顧客而言都不是高價值高頻剛需,所以零售企業經常遇到辛苦推廣APP,顧客安裝后又卸載的情況,也有部分顧客雖然不卸載APP,但基本不使用。
微信小程序的價值在于能提升零售商APP的便捷度和降低推廣難度,不用下載安裝,結合微信服務號提醒的功能,能讓用戶使用零售商APP的概率提高。
建議零售企業做全渠道,起始階段先做到3個功能,一是用線上工具代替會員卡,為消費者提供積分支付等服務功能。二是根據會員購物行為分析興趣商品,推送個性促銷信息。三是為高價值顧客提供VIP服務。
全渠道終局是用互聯網特征重塑線下業態,比如蘇寧云店和盒馬鮮生符合這個方向。
蘇寧云店把蘇寧易購搬到線下,類似互聯網mall,渠道互通,會員共享,積分通用,禮劵引流,情景化和互動性是2大特征,比如云店的新奇特零售中心,攝影課題,游戲中心,VR體驗館,蘇寧進口商品直銷中心等業態都與線上平臺深度融合,流量共享,融合互促。
盒馬鮮生商品全部標準化(適合線上配送),ERP系統加入WMS(倉庫)功能,整個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都配合線上訂單重構,這樣才能做到快速揀貨配送,實現優質的線上購物體驗,才能做到單店線上數千單的成績。
全渠道戰略和思路是方向,類似微信小程序這樣的工具是道路,只有基礎道路達標了,才能真正落地全渠道,零售業態很復雜,道路基礎每一點進步完善,都可能在復雜系統放大效果,產生不同戰果。
嘉賓四:聯商專欄作者員外(微信號: trhui1203)
因為對小程序從技術角度不是很了解,所以個人從應用的角度談兩個點:
流量入口價值:在我看來有了這樣一個日活量很高的APP,它可以基于這個APP的日活做其他的應用有更多的可能,那么接下來就是撬動用戶的形式。對零售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入口,著更多的是一個流量的入口,目前京東和58到家已經在這里有個入口了,目前來看轉化效率還不錯。
微信在我的那個界面里,里面有個錢包,錢包里藏著這個應用,我們看到有滴滴打車,京東,58到家,這應該是小程序的雛形。深入的看如果這些小程序,能夠長按,刪除,拖動,那么微信做小程序的價值就在這里了,小程序可以拖到你想要的位置,占據到你的應用的位置,那么他就成為以個人為中心的入口。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支付寶的應用入口,同樣作為日活上億的超級APP,它的應用也很厲害,所以每一個入口,如外賣,錢包,他的地位非常高。目前看來分類有理財,生活,出行,如果這些應用開向第三方開放,那么這也是一個小程序。
對零售企業來講,有了一個流量入口的價值,那么記下來就是獲客了。小程序比美團,淘寶等流量入口更扁平,直接一個按鈕到店。
目前超市,百貨,便利店,每個業態的運營方式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小程序對本地化更有價值。商家更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識別,而客戶則是根據生活實用頻率來選擇企業的小程序。那么日常生虎就會根據功能分類,如出行,購物,生活,服務等板塊,零售企業運用小程序就是要占據顧客各個分類小程序的top,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做好商品,用戶體驗。
例如:正大優鮮在微信公眾號里開了一個門店,他也是基于地理位置呈現的,但是顧客需要翻出很多公眾號才能找到,用戶體驗不是很好。如果是一個小程序,那個按鈕在首頁呈現的話,顧客自己關注他的話就會很容易找到。
流量分發價值:因為有用戶好的體驗直達商家,那么商家就應該做一個部署,用什么方式來銷售,是純B2C,還是用社交方式。連鎖型商家,微商,夫妻老婆店,便利店,可能都有很多機會做,沒加利用入口的價值去采取獨特的運營方式。
剛才張陳勇講的前端是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就對運營有高要求,對門店的效率有高要求,這都是對后臺供應鏈,對門店管理等符合型模式的探究。大家在定義自己業務的時候,是不是希望在線上銷售,如果沒有這個事,談這么多沒有意義。
接下來就是實施的事情,實施無非包括:分為門店,商品,營銷幾塊。小程序與零售企業系統的對接,組織架構的調整,門店與總部對接方式都需要部署。整合的成本是否能帶來更多的增量,能從競爭對手那里帶來更多的額外用戶。那么對富基融通,海鼎等第三方技術服務商是一個考驗。對高管來說,一定要想明白了,是不是要試這個錯,如果簡單的做一個H5是沒什么意思的,決定了以后更多的就是營銷方面的事情。
小程序最大的價值就是社交的價值,以前微信和淘寶什么的,被平臺隔斷,買貨的賣貨,社交的社交,但是現在可以連起來了。這里順便講一下有贊,曾經也是給小商家做了一個工具,但是現在也沒什么商家使用,價值不大。
小程序對于傳統零售有些困難,與他的組織結構有關,如果使用這個那么它,那么運營是門店主導還是總部主導,但是對于生鮮水果這種特殊品類有一定價值。傳統大型零售企業是中心化的結構,他的強勢在于供應鏈的把控,小程序是去中心化的。而對于個體商戶來說,可能意義更大。
小程序就是流量入口的價值和他可以縮減顧客與商家的距離直達你的店的價值。
嘉賓五:周淼(微信:Sanshuizhou73):北人集團電商總經理。
北人集團是河北省區域的零售企業,目前運行如意購物網,這個網站是以B2C為核心的O2O得運營模式,目前正在開發移動APP,并且負責微信后天技術支持和開發。
因為是為本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不管是集團還是如意購這邊,我們都覺得微信在引流這個功能上還是比較不錯的。
微信小程序公布后,我們很關注,個人認為小程序會給們提供更多的營銷方式,降低微信后臺的成本。就像剛才員外說的涉及到整個集團,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目前來看對于小程序還沒有看到更多的示例,只是猜測可能對于我們的零售集團說,提供營銷方式作用更大一些。
員外所說涉及到線上線下的打通和云陽子老師說的服務通,商品通,會員通,考驗更多的還是線下實力的提升,例如供應鏈,組織架構的改變,商品結構的改變,服務的提升,賣場購物體驗的提升,都是實現線上線下協同作戰必不可少的部分。
云陽子老師也提到了有贊,我認為小程序的出現對品牌商和生產商的品牌拓展更有利。當然,這些東西的出現,對零售商的運營能力是一個重大考驗。
從電商公司來講會密切關注小程序發展,我們在不斷試錯,不斷使用,不斷嘗試開發。目前我們也有自己的小技術團隊,我們認為隨著互聯網發展,實體數字化轉型,有一只自己的技術團隊是非常有必要的。
非常認同員外觀點,表現在電商里,運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許多微信大號如吳曉波頻道等,他們自帶粉絲流量然后做一些零售的事情,除了淘寶,天貓,京東這種基于微信的零售商出現對實體也是一種比較大的沖擊。
九業匯文輝:現在有機會成為超級app的,在微信之后 也是有不少其他平臺,比如淘寶、支付寶、百度、UC、陌陌、滴滴等。那我們零售企業做好各個通道引流入我們后端系統才是重要。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零售企業一定要自己的技術團隊,用第三方不行。技術團隊是最低門檻,你如果不建立,你就已經輸了連機會都沒有,就好像你要開超市,你最基本要找個地方吧,你沒地址你怎樣做超市,你沒技術你怎樣做電商。
(整理/聯商網 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