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銷量增長866% 全家便利店為何選擇京東到家搶灘線上?
聯商網消息:在傳統大賣場和百貨店持續低迷時,作為離消費者生活最近的業態,便利店卻保持了高增長,近幾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去年增速為23%。
在無界零售風潮席卷下,過去“慢速度”的便利店開始狂奔,進入“加速度”階段。因距離消費者最近,擁有高頻消費場景,便利店可輕松對周邊客群進行截流。不過,這也僅僅聚焦在線下,線上這塊大蛋糕長期處于缺位狀態,借助于線上平臺,不少便利店巨頭紛紛搶灘線上。
全家便利店與京東到家的合作,可以看做是把這塊蛋糕做強做大的典范。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全家與京東到家合作半年來,已完成1000余家全家門店上線,占中國全家總門店數量的二分之一;8月線上銷售額較2月增長超過886%,線上訂單量猛增10倍。
與京東到家“聯姻”半年,全家的業績斐然,而雙方的合作也始終處于加速階段。今年2月,京東到家宣布與全家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門店由當初遍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擴增至如今的超1000家。
這對于處于微利行業的便利店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作為便利店巨頭的全家,與京東到家達成這樣的成果,對中國整個便利店行業具有深遠的示范意義。
眾說周知,便利店是線下客源的主要入口,不過雖然便利店風光無限,但背后存在著租金和人力成本的隱憂。如果無法尋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便利店盈利水平便無法提升。全家與京東到家的合作為便利店持續擴大盈利能力提供了一種方案,也為無界零售下的便利店行業變革提供了例證。那么京東到家賦能全家便利店都做對了什么?
接入京東到家:雙方產生何種化學反應
長期以來,由于數字化水平差異,線上線下一直存在壁壘,便利店似乎一直是線下的生意,它們專注于500米范圍內的消費者,采取精細化運營策略降本提效,通過擴大門店數來提升盈利水平。不過,僅僅聚焦存量市場,盈利終將會進入瓶頸期。經過多年深耕,便利店在供應鏈、商品側運營已經十分成熟,但是由于缺乏互聯網基因,面對巨大的線上增量市場,它們似乎只能望洋興嘆。
隨著“懶人經濟”的興起,即時消費、配送“到家”已經成為消費者剛需。面對這種變化,不少便利店開始拓展線上業務,希望實現雙線融合。不過這些功能的實現并非易事,需要在流量、門店、履約、商品和用戶等方面狠下功夫,這些方面也正好與京東到家五大賦能戰略相吻合。
實際上,全家與京東到家的合作就好比電的產生需要煤和水有效配合,煤燃燒產生化學能,水加熱形成蒸汽熱能,雙方合力最后轉化為機械電能。
商品數字化:產生化學能
與門店商品滯銷相比,消費者對于門店缺貨感知更為明顯。一個司空見慣的場景是,需要的商品沒貨,不需要的商品卻整齊劃一地排列在貨架上。對于全家來說,打通線上線下庫存,解決便利店門店缺貨、滯銷等問題,實現商品數字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全家在與京東到家合作后,在商品端進行了較大變革。據了解,在商品上,借助雙方的銷售數據,京東到家和全家會共同進行大數據選品,全家通過京東到家拓品汰換工具進行每月一次整體拓品汰換,確定線上線下聯動的營銷策略。庫存方面,全家便利店和京東到家庫存系統正在逐步實現打通,系統打通后,可以幫助門店揀貨員進行及時補貨和動態調整商品品類及庫存。長久以來,便利店因為庫存深度淺,缺貨率較高,直接影響顧客的購買體驗。而京東到家和全家便利店打通庫存系統可以有效解決便利店缺貨問題,降低缺貨率,提高周轉率。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到家平臺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晚上8點鐘到凌晨的定單一般會占到一天定單的40%左右,晚間訂單特別是晚9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時段,便利店訂單量比較大。以全家為例,接入京東到家后,全家不僅降低了門店夜間時段運營成本,也增加了快消品類的庫存周轉。
這就相當于把既有的煤轉化為化學能,發揮最大動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流量加持:形成熱能
互聯網流量紅利時代,線上十分火熱,電商開始跑馬圈地,巨頭雄起。不過在互聯網紅利式微、流量已見天花板背景下,便利店想要發展線上,獲客成本已十分高昂。京東到家5000多萬注冊用戶、2500多萬月活躍用戶和京東App上4.5億活躍用戶的首頁入口所帶來的充沛流量,解決了全家便利店面臨的線上流量問題,帶動了其線上新增銷量的增長。
可以看出,京東到家為全家帶來充沛的水資源,這種水資源加熱形成了巨大的熱能量。《聯商網》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京東到家便利店業態整體單量增幅達到80%。
履約能力提升:轉化機械能
自建末端配送物流的“重資產”模式,并不適應一直處于微利模式下的便利店。傳統便利店覆蓋范圍是周邊500米,達達-京東到家的即時配送服務則將便利店覆蓋范圍擴大到周邊三公里。
達達配送全國擁有數百萬注冊配送員,配送系統通過大數據整合處理配送單量、路線、時間等數據進行智能調配訂單,可以對收發地接近的訂單進行智能集單,讓多個訂單合并成一單,不僅可以提升配送效率,還能夠降低資源浪費,幫助門店實現降本增效。此外。由于全家門店分布密集,整體覆蓋廣、市場占有率高,這也使得配送時間大大縮短。
全家接入京東到家半年來,線上銷售額增長近9倍,線上訂單增長10倍,這背后與履約時效密切相關。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需求量大的鮮食品類,如果配送時間過長,保鮮程度和口感會大打折扣,30分鐘內的配送時效保證了鮮食的保鮮和口感,也成為了便利店“到家”的時效標配。
以便當、炸貨、關東煮、咖啡等鮮食配送為例,京東到家配送員保溫箱有隔離區,用隔熱板隔離開冷食熱食,只需一趟配送。對于冷食,商家在錄入冰品的訂單時系統中,冰品會默認打標有冰袋,配送員會要求商家進行加冰袋動作。
商品數字化、流量扶持與履約能力的提升等最終促成了全家業績的爆發式增長。實際上,面向線下場景,傳統便利店不缺煤和水。但是便利店想要打通線上線下,光有煤和水并不夠,還需要京東到家這味“催化劑”。
在全家與京東到家的合作中,煤燃燒產生了化學能,水加熱形成了蒸汽熱能,雙方合力轉化為機械電能,最終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聯商網》了解到,未來雙方還將加速布局,實現中國全家所有門店全部上線數字化,預計覆蓋北京、成都、東莞、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
賦能便利店:京東到家的“樣本意義”
正如前文所說,便利店一直是線下客源主入口,有著豐富的高頻消費場景。在服務和體驗上,便利店有別于商超,能夠滿足高頻次即時消費需求,且距離消費者更近。
在《聯商網》看來,京東到家對便利店賦能,是為了構建多業態、一體化即時消費場景的需要,通過鏈接商超、便利店、社區生鮮、菜場、醫藥、鮮花蛋糕等不同場景,可以在即時消費領域,滿足消費者不同程度的消費頻次,從而構建線上即時消費生態圈。
對于消費者來說,只需一個APP便可以解決從下單、配送、到上門的即時消費問題,這無疑會提升消費體驗。對于京東到家來說,通過擴大服務,也能夠培養用戶粘性,留存用戶,培養用戶養成高頻使用APP習慣。此外,布局便利店能幫助京東到家覆蓋更多品類和場景。
不過,京東到家布局便利店另外一個原因在于,在其它零售業態增速疲軟時,連鎖便利店行業卻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
《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數字顯示,2017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門店數量突破10萬家。在線下零售市場,便利店已成為一個高成長性業態。
這一業態,也迎來了眾多巨頭入場。在整個便利店業態,許多深耕線下的巨頭都開始選擇發力線上,力圖在線上線下一體化變革中獲得一席之地,它們迫切需要得到第三方到家平臺扶持與幫助。就目前到家平臺來說,主要是京東到家、美團、餓了么三家。
在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云棲居士看來,三者的定位和切入點不一樣,賦能的方式和程度也有差別。京東到家的重點是切入生鮮,美團餓了么給消費者的印象主要是餐飲外賣;從目前來看,京東到家的賦能程度要占優勢,撇開流量不說,運營流程、供應鏈、履約支持等方面京東到家具有優勢。美團、餓了么更多做的是跑腿業務。
京東到家的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全家上,就其他便利店來看,羅森中國整個業務量6月份比1月份增長了23倍;重慶7-11日均訂單量超過了剛入駐時的30倍。
實際上,京東到家所圖不僅于此。從橫向層面來看,京東到家布局多個業態,滿足消費者不同程度即時需求,構建一張即時消費大網。在縱向層面,京東到家賦能戰略已由一二線城市下探到三四線城市,聚焦“小鎮青年經濟”。消費升級背景下,他們對即時消費的需求巨大,這也是京東到家所面臨的新機遇。
目前,京東到家五大賦能模塊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解決方案已覆蓋商超、便利店、社區生鮮、菜場、醫藥健康、鮮花蛋糕及其他即時消費領域,涉及沃爾瑪、永輝、華潤萬家、步步高、永旺、百佳、卜蜂蓮花、人人樂、京客隆、全家、羅森、7-11、百果園、鮮豐水果等眾多合作伙伴。在便利店領域,截至7月底,京東到家線上合作便利店門店總數突破10000家,已與全家、羅森、7-11良友、全時、Today、美宜佳、正大優鮮、順眾、舞東風、友客、等50多個全國連鎖和區域連鎖品牌達成深度合作。
正如達達-京東到家創始人兼CEO蒯佳祺所說, 便利店是零售行業里的毛細血管,更貼近消費者。京東到家希望通過流量、門店、履約、用戶和商品五大賦能,結合中國全家的實體門店資源、優質供應鏈,共同打造一套完整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數字化的服務體系。開放、賦能、共贏,借助新的技術手段,不斷幫助全家便利店煥發新的生機。
(來源:聯商網 陳新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