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集體進階到“落戶自由” 商業地產日子會好過嗎?
聯商網消息:4月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該文件明確,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
從文件中梳理可知:
(1)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2)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3)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
(4)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數據來源:《2017城鄉建設統計年鑒》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侯雨彤 制圖
2019年至今,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政策的城市已超過50個。除超大城市(北上廣深),全國大部分城市落戶難度已經不大,可以說較以往極大實現了“落戶自由”。
落戶自由除了直接震動樓市(人們預期,非政策調控窗口),還將對哪些方面產生影響?除了城市治理,資源消耗,產業推動,恐怕就是大消費方面,無論是醫療、教育、住房還是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消費都會產生連鎖反應。
那么從商業地產角度看,落戶自由下有哪些可以預見的影響或趨勢?不妨從以下6個維度來看:
1、城市化率越高,人口聚集程度越高,會帶來更高的規模效應與生產效率,因此,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提高城市化率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并擴大消費,有利于形成消費主導的經濟結構。
此次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主要特點是基本按降低人才門檻的條件來設置,從消費力來說,這一波引進的人才并非是絕對的中高端消費群,對城市中高端消費刺激或有限。但更為大眾化的商業勢必會進一步發展,比如親民的社區商業,中(低)端定位的購物中心數量會有所增加。
2、本輪政策是基于存量的結構性優化,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健康發展,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在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之下,新型城鎮化主要實現共享式發展,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進而,通過優化城市結構,提高城市化率,構建以內需為導向的消費型社會形成,從而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共同提升。
對于存量購物中心而言,地標性購物中心要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那些本身定位城鎮化項目,發展戰線都在中小城市的商業地產企業,或將在這次政策雙刃劍下迎來新的戰略轉型變革機遇。
3、此外,創新型商業將會增多。根據部署,多數城市將實現落戶自由,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市場化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更有活力,鼓勵創新和充分競爭。另外,消費群基數的增長以及群體分層影響下,消費需求將更多元,映射到商業地產領域則是,商業體的創新思維會進一步增強。同時,更多年輕人的到來,城市商業會因此變得更有活力,比如夜經濟或將更繁榮。如此一來,城市的商業文明形態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和升級。當然,這中間離不開政府那只“有形手”的正確干預和引導。
4、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過多的人口涌入可能帶來大城市病,對土地、水等資源構成壓力,也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挑戰,擁堵、污染、高房價等可能會削弱經濟運行的效率,不斷增加成本。這對商業地產的發展也提出了相應要求。比如購物中心將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將之結合到自身項目在設計、建筑、規劃、景觀、交通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建筑垃圾的制造堆砌和城市資源的浪費。
另外就是,城市人口涌入過多過快,會帶來土地資源的緊張,擠壓商業用地空間,未來城市的商業面積增量或將得到抑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商業項目盲目開發現象。
5、落戶自由,對開發商選址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萬達、寶龍等全國跑馬圈地的非港資商業地產開發商。以萬達為例,多年來萬達一直走的是標準化快速復制道路,截止目前,已在全國開業100多個萬達廣場,足跡遍布東南西北各個區域,覆蓋超大、特大、中小各個等級的城市。作為大眾化定位的購物中心代表,萬達廣場一向自詡為“城市中心”。落戶自由帶來的城市人口增長,會為萬達廣場這樣的商業體擴大消費基礎。
再看曾經與萬達聲名齊飛的寶龍,在全國也有不少項目,但近年來,寶龍集團改變了發展策略,不再片面追求全國規模性擴張,自2012年確立“以上海為中心、深耕長三角”的發展戰略至今,寶龍地產土儲約三分之二分布于長三角地區。截至2018年,擁有的土儲總建面約為21.2百萬平方米;其中正在開發建設中的物業約為12.8百萬平方米;開發中的土儲將用于發展大型商住物業。
此次城市落戶自由對無論是上海還是長三角都有深遠影響,因而對寶龍這樣的開發商在選址上也將產生重要意義。持續導入的人口紅利或將進一步堅定寶龍的地域發展戰略決心,加碼商業地產開發,鞏固發展勢頭。不過上海這樣的超級大都市,本身已經過于擁擠,盡管在本輪戶籍改革行動中也有動作,但落戶難度依然較大,人口規模不會因此大漲,于寶龍而言,長三角依然是未來攻堅重心。
若問本輪戶籍制度改革中哪些城市最受益,應該是那些經濟基本面較好的二線城市。這些城市本身對人口有長足吸引力,落戶限制放松放寬以后,人口流入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導入,會給二線市場帶來許多利好。既是人力資源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會切實影響到各大房企接下來的市場布局。近年來,我們看到了無論是央企巨頭,還是民營房企,都在加速搶灘二線市場,商業地產的開發亦是同理。
6、這一波人口大戰之下,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問題。
大城市搶人,中小城市肯定會“失血”,造成小城市和農村空心化加劇,所以中小城市的規模出現收縮不可避免。小城市人口流失后將會產生蝴蝶效應,經濟和社會福利會進一步下降,就業和生活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本地消費萎縮,加上都市圈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下,消費外流問題也或將加重。
商業地產開發商必須有足夠的警惕性和前瞻性,預估到這樣的情況,從而早做調整和準備。
于失血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人口空心化的不利局面下,想辦法做精做優商業,形成本地化消費滲透優勢將成為開發商唯一的出路。
(來源:聯商網 周松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