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來科技城政府聯合奇點云啟動企業數據大腦項目
為貫徹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三化融合”,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更精準地服務企業,杭州未來科技城政府聯合奇點云,共同啟動企業數據大腦項目,探索出了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的政府服務企業的新路徑。
(數據大屏給管理者提供了具象的“作戰沙盤”)
奇點云作為AI驅動的數據中臺創導者,為客戶提供兩云一端(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智能終端)的產品和服務,政務大數據是奇點云最初開拓的服務領域,率先推出中臺政務架構,以深度學習智能算法構建面向產業服務的政務數據中臺。將最新技術和政務深度結合,大力推進創新服務。
企業數據大腦重構了大數據時代的政企關系,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企業多源數據,實現地區經濟發展的多維分析、智能判斷、趨勢預測等,采用“1+N”建設模式(1個共建共享的企業數據大腦,疊加N個部門、N個場景的業務應用),面向企業提供個性化、精準化、主動化的服務,輔助政府科學決策,提升政企精準溝通效率。
未來科技城智慧升級,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企業服務。杭州未來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夏林曾說:“未來科技城里有1.3萬多家企業,而管委會的人數不過百人,要如何服務好這些企業是很大的挑戰,建立一個企業數據大腦,把海量數據都搜集在庫里,一屏展現企業畫像,一鍵生成智能分析。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企業需求,把數據流轉到稅務、統計、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
2年的時間,企業數據大腦為科技城50余個園區入駐的上萬家企業實施大數據整理和服務,是整個未來科技城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也是園區產業發展的作戰圖。政府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服務更加人性主動,政策供給更加精準合理,推動了政府服務由“粗放”向“智慧”轉變、政策支持由“驅動”向“賦能”升華、園區發展由“離散”向“融合”轉型、企業訴求由“政策”向“生態”升級。
平臺建設期間,得到了上級部門及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接待省市級以上領導參觀300余人次,外來參訪人員超過15000人次,及獲得全國各地媒體對此項工作進行了重點報道。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來訪)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來訪)
為了更好的打造智慧政務新標桿,奇點云專門成立未來科技城大數據服務攻關小組,長期扎根科技城管委會辦公,將項目分2期實施。
第一階段數據為先,建立統一的企業標準數據庫。
通過線下實地走訪,線上全網數據抓取,將園區內企業的政府行政數據和市場公開數據一網打盡,對每家企業收錄的包含基本信息、工商信息、經濟指標、知識產權、重點人才等細分數據進行梳理,全方位透視每個企業和園區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初步實現海量數據“一庫聚合”、企業畫像“一屏展現”、智能分析“一鍵生成”。
第二階段是實現數據和企業服務的融合。
依托大數據計算平臺利用數學統計、機器學習、深度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持續迭代升級數據分析模型,對新增數據進行動態化解析和運用,實現全面掌握、高度整合和實時動態跟蹤科技城企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和單個企業的發展軌跡,從而不斷深化服務,應用在多維經濟分析、風險智能預警、發展資源管理、企業精準服務、輔助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管理等場景中,將政府變身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切實踐行“最多跑一次”。
通過有效的實施,企業數據大腦讓未來科技城的政務孕育一場科技重塑和服務升級的變革風暴,推動科技城智慧升級 。
一庫聚合,打造企業標準數據庫
匯總了管委會內部各部門數據、區級政府部門部分數據和互聯網企業公開等多方數據,對所有數據進行匹配、校對、更新、修正,統一入庫,形成企業標準數據庫,成為數據共享工作機制的前提和大數據運用、智能分析的基礎。目前已基本實現全覆蓋,科技城所轄55個科創園區、上萬家企業已接入企業大腦數據庫,數據規模居國內園區前列;并推進了企業數據規范化管理,形成標準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數據關聯。
一屏展現,形成大數據共享平臺
杭州未來科技城在數據采集基礎上建立園區動態發展和企業畫像標簽,通過基于企業標準數據的計算和匹配,實現企業篩選過濾,推進對企業的分類分級管理。在推進此項工作的過程中,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互動產生了積極效果,信息共享程度加深、數據壁壘實現突破、數據資源利用得到加強。
一鍵生成,實現企業智能化分析
構建了園區和企業綜合評價模型,通過企業規模、發展水平、盈利能力、融資能力和創新能力五個維度綜合評估企業得分和所處水平,全方位透視每個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智能分析一鍵生成,實現企業現狀多維分析和跟蹤評估、異常狀況實時預警、發展趨勢科學預判,并可全面了解區域整體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一體運行,實施精準化跟蹤服務
在數據聚合、智能分析的基礎上,未來科技城把握企業、園區和產業發展需求,打通政企線上交互通道,推進線下服務向線上轉移,實現智能化管理和服務一體運行,確保各類政策精準匹配落地、各項服務管理舉措及時到位及人才鏈、創新鏈和供應鏈銜接更為完善,促進了建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區域產業體系。
目前,已實現用數據生成科技城經濟發展運行分析報告,單個園區、單個企業分析報告等內容。企業經營指標、融資情況、創新成果等重要內容,已經實現數據可視化,可以具象展現企業發展狀況。同時,理清了未來科技城企業家底,分析得出上萬家企業中,分別處于項目培育、產業化初期、擴大規模產業的企業比例。
同時,在杭州未來科技城“鯤鵬計劃”推動中,企業數據大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鯤鵬計劃”方案中所列出的企業認定標準、培育標準、考核標準,均是基于大數據平臺的信息和數據。后續“鯤鵬計劃”企業梯隊的排摸確定,也是通過數據大腦平臺的動態評估篩選,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客觀性。
(浙江衛視報道企業數據大腦)
在科技城政務智慧化過程中,企業數據大腦形成兩個核心功能:一是未來科技城神經元網絡系統(園區大社交網絡),實現未來科技城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二是未來科技城大腦(云腦)的云反射弧,實現各園區服務的快速智能反應。這些智能反應的精準到位,是企業數據大腦所要承擔的艱巨任務。
在歷經多次、不同規模的業務錘煉后,企業數據大腦正在成長為更加“全能”的大數據平臺,同時,它也是靈活的自學習平臺,是基于政務業務的開放平臺,其上構建的各種算法業務模型,保持高效迭代的同時不斷創新,在政務場景的一步步孕育之下,具有實戰性、創新性的核心競爭優勢。
也正是因為這種創新迭代的活力,未來科技城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給大中小型企業們帶來了向往的生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