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齊魯商盟”:區域零售商聯盟崛起的背后
聯商專欄:從前,對山東零售超商企業比較熟悉的是家家悅,家家悅董事長王培桓與上海的王宗南、華洲、楊德新,江蘇的張近東、馬嘉樑,深圳的徐剛,北京的張文中、黃光裕等,都屬于同時代的零售企業當家人。
6月份到曲阜“尼山圣境”。在高大的銅鑄孔子塑像前,遠遠的立定,不敢再向上攀附,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覺自己很渺小。其后靜心參加由《聯商網》主辦、山東愛客多承辦的“2019中國社區商業大會”。
愛客多當家人房淼,最顯眼的是有點花白的頭發,但看其“全景”則會發現:從臉相、身材到穿著,都顯得很青春,我以為他是一位年輕的富二代。后來才知道,他叫“幽默男”,做超市至今已經有足足20個年頭了,此前還做過快消品總代理。
這一經歷,有點像福建“見福便利店”的張利,他也是從批發代理轉行到零售,實現了批零一體化經營。既做過批發又做過零售的人,對流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做生意也更穩重,不會像游蕩的獅子,四面出擊,而更像是一棵常青樹,落地生根,靠日積月累,茁壯成長。
做區域零售商,做社區商業,就應該如植物,扎根泥土,深入社區,不僅用規范與標準教導員工,更需要老板與管理干部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行動引領員工,自覺、自發、自動地真心地去親近居民,親愛居民,親力居民,讓全城居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放心與寬心!
這是商家的責任,更是商家至高的榮耀!河南新鄉胖東來、于東來做到了,只要站正了“立場”,所有的零售商也都能做到!到那個時候,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將飛躍百年。這就是“零售的中國夢”,也是“教育的中國夢”。
8月份再次來到山東,參加由14家山東本地零售商發起的“齊魯商盟”成立兩周年暨第九屆“走進圣豪商業”零售峰會。會議期間,看了兩家圣豪超市,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1)服務顧客,極其用心。
圖1位于萬達廣場的圣豪超市
位于萬達廣場的這家“圣豪超市”,如圖1所示,由于物業條件限制,賣場與停車場不能直達,為了方便顧客,該超市在電梯入口處醒目位置寫著這樣一句話:“圣豪超市提供專人免費送貨至停車場服務”。
這是一家“眼明”的公司,只有積極向上的公司,才會有明亮的眼睛,才能主動去發現顧客的需求,想顧客所想,急顧客所急!出生于1957年的杜圣軍,是“圣豪商業集團”的董事長,作為私營企業的老板,他可以淡定地安排自己的企業。
他對我說,零售這種需要競爭的行業,就是要鼓勵私人經營。我從前的老板也是1957年出生,也是做商超,且擁有公司20%的股份,但他經營的是一家國有企業,62歲退休以后,只擁有企業股份,不再參與企業經營。
從我個人觀察來看,私營的零售企業、尤其是區域性的私營零售企業,對顧客的關注與服務更令人感動。當然,我們也相信:像“海底撈”那樣服務至上的企業,在中國還有不少。
其實,小店為什么一定要做“加盟”,也是為了發揮總部與店鋪兩個積極性,連鎖店如果只有總部“火車頭”有動力,那是跑不快的,只有在每一節車廂都配上動力裝置,就像我國高鐵那樣,才能跑得更快更遠更安全。
圖2圣豪超市提供專人免費送貨至停車場服務
(2)營銷轉型,成果顯著。
圖3每一塊紅牌都是一個問題,背面寫著答案,掃描二維碼,可以參與手機搖獎
走進圣豪超市的第一感覺是商品展示的主題化、活性化、互動化做得很好。他們與多點(Dmall)合作,做了一個“808好貨節”,在收銀口外面設置了一面紅色的“問題墻”,由一塊塊紅紙牌組成,一塊紅牌一個問題,背面寫著答案,掃描二維碼,可以參與手機搖獎,如圖3所示。
賣場首先是標準化,但比標準化更重要的是“活性化”。首先是貨架布局的活性化,其次商品出樣展示的活性化,再次是服務人員現場營銷的活性化,最后是顧客互動的活性化。貨架、商品、服務、顧客四者的活性化將全面提升賣場的體驗感。
圖4客官,客官,快選我,帶我走......
在賣場內的商品展示中,到處可見如圖4所示的網絡表情與用語,如“帥的人都喜歡吃這個”“客官,客官,選我,選我,帶我走”“紅配綠才洋氣”等等,還用上了電子牌卡。
后來在該公司應用主管的介紹中了解到:所有這一切都基于一種營銷轉型的理念:從“低價促銷”轉變為“好貨營銷”。他們砍掉了六成多常規的促銷單品,增加了高品質、高毛利的新品以及自采自營商品,少做促銷節,多做商品節,打造“主題商品”與“爆品”,如寧夏中衛硒砂瓜、尋鮮記、燃燒吧小龍蝦等等。用富有特色與情感的好商品,給顧客一個“來店理由”,用商品引流顧客,這是實體店最重要的轉型策略。
(3)精神消費,創新有道。
圖5用互動留言傾訴內心的聲音
走進圣豪自有物業建造的購物中心,里面有一個“惠明星空失戀博物館”吸引了聯商網程相民,如圖5所示。失戀博物館由四個相互連接的小房間組成,主要不是展示“博物”,而是用墻上、地上的各種“標語文字”,激發參與者真實的內心感受,讓他們互動參與,留言表白,相互傾訴。
據介紹,50元一張門票,每天約有500名顧客前來體驗,但有四分之三不是獨處,而是與戀人相約而來。這樣的場景,使我想起了上海第一百貨去年改造以后在頂層也有一個類似的“懷舊場景”,搪瓷杯、老櫥窗、廣告畫、自行車、縫紉機、收銀機、三五牌臺鐘等老物件一應俱全,但就是缺少了一個互動環節。
精神消費源于消費生活,是這樣一種場景:消費者在賣場逗留了幾個小時,消費了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卻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卻是心滿意足,回味無窮。
區域零售商聯盟的崛起,需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聯合什么?向文明、向效率、向合力轉變,需要整合與提升。
第二,面對什么?外來競爭者會滲透進來,尤其是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城市,很多新零售開發者都會進來,怎么應對新競爭者的加入?
第三,聯盟不等于聯姻,聯盟以后還要保持各個個體的活力與特色,保持區域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如果因聯盟而失去競爭,那不如不聯盟。所以,聯盟而不聯姻,是一種較好的狀態,有分有合,有合作有競爭,才能促進地區貿易經濟的發展。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