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唯一科技日到世界級科技館,盤點新昌城市軟實力
10家上市公司、15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個產品全球占有率第一、24個產品世界領先——這是浙江省新昌縣以科技力量作為創新支點,撬動縣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成績單。
新昌,這個位于浙閩低山丘陵的浙江縣城,曾備受“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資源限制,卻憑借著過去十幾年的“科技強縣”戰略一躍成為全國百強縣。2018年,新昌入選科技部首批創新型縣市名單,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廣科技創新新昌模式。
新昌縣能夠從次貧縣變為科技強縣,決定性因素是新昌政府自2006年起全面推動的頂層統籌和創新機制建設,以及由創新和改革發展主題所激發的產業升級。但除了上述的“硬成績”,新昌在過去十幾年來所逐步積累、進化的城市創新軟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更是新昌持續致勝未來的關鍵因素。
家門口的研究院
2017年,新昌正式將每年的5月31日設立為“新昌科技日”,這是全國最早、也是目前為止為一個設立科技日的縣。
經過四年,新昌科技日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每年今日,眾多企業、科研團隊、政府相關部門齊聚一堂,針對科技創新前沿命題展開討論;各類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展也接連舉辦,包括“中國縣域創新發展新昌論壇”、“天姥英才”第二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等。
這是新昌為了促進科技創新氛圍、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組合拳”之一。
新昌推出了雙層雙向的對接機制,帶企業進入高校、讓專家走進企業,將研究院搬到家門口。2018年,新昌共組織各類科技對接活動50多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意向項目)100多個,舉辦了首場國際科技對接活動,來自中東歐6個國家的28位院士、專家來到新昌進行交流對接,還成功舉辦了中國·新昌首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10個獲獎項目全部落戶新昌。
為了促進高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新昌還建立了企業出課題、出經費、主導產學研合作的體制機制,每年挖掘并凝練企業技術需求和攻關課題超過100項,技術交易額從2014年的1.01億元已增至2019年的4.28億元。
世界級的科技館
在產業建設基礎之外,新昌縣針對公眾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同樣走在全國前列。
2019年,新昌縣建成全國首個天文科普院士工作站,以及全國首家縣域天文科技館。該天文科技館面積達1200平方米,集科普教育、親子旅游、休閑研學于一體,館內陳設各種實物模型及展板圖片,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欣賞瀏覽中,了解天文知識,激發科學興趣。
今年,新昌又一重點項目——新昌造就未來科技館,完成了第一階段建設。這座科技館由新昌縣人民政府指導并提供場館,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掌門科技捐獻出資,并聯合國內新文創品牌造就規劃設計的大型科技館,展示面積3794平米,擁有“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實體模型、模擬太空艙駕駛、機器狗表演等全球頂級的前沿科技展品。
落成投入使用之后,新昌造就未來科技館將是國內首個縣域的世界級科技館。
這些由世界前沿科技所構成的科技場館,將整個新昌及周邊地區的科學素養提升了一個臺階。科技正在重新塑造人類,而對科技的感知則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墊底滲透。科技館不僅將新媒體、新娛樂相融合,營造出沉浸體驗的科技空間,更將科技館、圖書館和在線學堂相結合,實現科學文化、藝術、科學的有機融合,成為科學通識的重要陣地。
回流的企業家們
在新昌政府的推動與感召之下,不僅新昌本地企業創新驅動力充沛,從新昌走向世界的眾多企業家們也紛紛回流,為家鄉助力。
上述新昌造就未來科技館的捐贈者與建設方掌門集團,正是其中之一。掌門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大年是新昌澄潭鎮人,他一直力圖將更多高科技體驗帶到家鄉新昌,提升家鄉人民的生活質量。
除了科技館以外,在2017年,陳大年出資1000萬元,向縣人民醫院捐贈購置一臺省內1.5T最高配置的核磁共振,用以提升醫學影像診斷能力,希望通過幫助新昌加快醫療設施設備升級換代速度,力求新昌在醫療設施設備等硬件上緊跟大城市的步伐;去年,陳大年又再次出資向縣人民醫院捐贈母嬰專用搶救設備,該救護車配備了高端的嬰兒呼吸機、暖箱、除顫監護儀等醫療設備,在國內同類救護車中屬于最高配置。
這將有助于推動新昌在較快時間里成為治小病、檢查大病、輔助治療重大疾病方面達到國內的最高水平,保障更多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這種正向互動形成的良性循環之下,如今的新昌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具創新活力因子的縣域城市之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這座城市的內在驅動力與外在吸引力已經形成了全新的發展動能,一個更矚目的未來,正在朝著新昌走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