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包子、百億饅頭
再也不要小瞧路邊的包子鋪,誰能說準它們不是下一個飛天包子呢?

10月12日,主營包子、饅頭的巴比食品上市,連續收獲9個漲停板,市值已過百億。早年,在上海開包子鋪的劉會平夫婦,身價已超過65億元。
瘋漲的市值
10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43歲的劉會平,戴著金邊眼鏡、一身西裝、鄭重地敲響巴比食品(605338.SH)上市銅鑼的那一刻,心情應該是復雜的。
20多年前,因為家庭貧困,出身在安徽懷寧縣農村的劉會平選擇輟學外出打工。“家里實在是太窮了,每年都是用家里的糧食等抵學費。”
劉會平的母親,始終不能接受兒子早早輟學進入社會,“每年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學,心里都會很難受。”直到劉會平在外創業有了一些起色,母親才接受了現實。
劉會平的老家懷寧江鎮,是中國著名的面點之鄉,成千上萬的當地人在外從事包子、饅頭生意。來到大上海之后,劉會平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小老板,開一間包子鋪。
1998年,懷揣著家人湊的幾千元錢,劉會平在上海的第一家包子鋪開門營業。“當時,信心滿滿,相信一定能火。”
然而,現實無情給他上了一課。包子鋪生意慘淡,只堅持了半個月就關門了。
劉會平只能再次到處打工謀生。即便如此,他心中那個當老板的夢想始終未死,他到處留心去品嘗別人家包子的味道。
2001年,劉會平重振旗鼓,在上海黃浦區的繁華地段,“劉師傅大包”再次開業。這一次,包子鋪一炮而紅,他順勢把店開進了南京路。
幾年之后,劉會平把店名改為“巴比饅頭”,當時,只有一個樸素的想法,這個名字有噱頭、好記、吸引人。當時的他,可能不會想到,十多年后,他的包子鋪能上市。
以“包子第一股”的身份登陸上交所,巴比食品股價持續拉升,即便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下滑,也未能阻擋上漲的勢頭。截至10月23日,巴比食品已連續拉出9個漲停板,市值過百億,劉會平夫婦的身價也已達到65億元。
瘋狂的擴張
劉會平一直把肯德基、麥當勞作為學習的榜樣,立志要把巴比食品做成中式面點連鎖第一品牌,將包子鋪開遍全國乃至全球。
從2001年的第一家店起步,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巴比食品通過特許加盟模式,已走出上海、走向華東,逐步向華南、華北延伸。
截至2019年末,巴比食品門店數量已達2931家,其中2915家為加盟店。在上海、廣州、天津建有自主工廠。
本次上市,公司擬募集7.4億元,投入到智能工廠、生產線、直營網絡建設等8大項目中。
公司計劃,在鞏固原有的加盟連鎖銷售和團餐銷售業務基礎上,3 年內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區的重點地段開設 182 家直營店鋪,增強公司在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區的旗艦門店示范宣傳作用和提升銷售。
目前,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是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區域,對公司總體營收貢獻在90%以上。
在向華南、華北擴張的過程中,巴比食品遇到了各種挑戰。
華北的慶豐包子鋪、狗不理盤踞,不會輕易讓巴比食品侵蝕市場。巴比食品認為,公司與慶豐包子鋪的產品有差異,慶豐除了面點之外,還有炒菜、米飯等非面點品類。
而華南,早茶文化根深蒂固、品類豐富,競爭更加激烈。
公司一直保持強勢的華東區域,南京青露、上海早陽、甘其食等品牌正在逐步崛起,與巴比形成正面競爭。
隨著公司規模的快速擴大,一直居高的員工流失率,是巴比食品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最高的2018年,員工流失率超過30%,直營門店店長的流失率則在2019年創下了33.33%的新高。
加盟店關店率提升
在我國,食品制造行業集中度比較低,多數企業規模偏小,行業進入壁壘較低,處于充分競爭狀態。
最近幾年,除了繼續加大加盟店規模之外,巴比食品也在著力拓展團餐業務。2019年,團餐業務收入已過億元,對公司營收貢獻首次超過10%。
在公司現有模式之下,只有不斷開店、擴大勢力范圍,才能保證持續增長。
在總部所在地上海,巴比的加盟店超過千家,幾近飽和,門店增長空間已不大。所以,公司急需向華南、華北大力拓展。
斑馬消費注意到,公司最近幾年加盟門店關店率提升較為明顯,特別是在廣東、北京兩地。也因此,上海工廠已持續多年滿負荷運轉,而廣州工廠成品類利用率一直不高。
在擴張的同時,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加盟店的平均收入從2017年的33.78萬元降至2019年的31.49萬元。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劉會平表示,今后要加大堂食大店的開店比例,讓顧客在舒適的環境下,盡享面點美食。還要將巴比的工廠打造成各個中華面點大師的工作室,讓顧客在巴比的門店能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特色面點,滿足個性化需求。
那個曾經因貧困輟學的年輕人,已實現了財富自由。劉會平表示,未來公司的發展已不是為自己。在40歲那年,劉會平和妻子簽署《個人股權承諾書》,聲明將個人名下所有股權收益全部捐贈給國內教育基金和用于鼓勵和幫扶公司員工。
劉會平已經計劃,52歲一定會從公司退休,剩余的時間,他將留給公益教育事業。
或許,只有這樣,才能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