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話語權」中,發現小米有品的隱形資產
“從安徽到蕪湖我走了10多天,我就是一路走,一路坐公交過來的。”去年12月份,智能健康科技品牌左點發布了升級款的左點小艾2Max艾灸盒,產品發布僅半年后,位于武漢的左點總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用戶——從相隔五百多里外的蕪湖一路趕來的盲人用戶王通(化名)。
王通是在左點艾灸盒二代眾籌時入手的,因為效果很好,在去探訪甘肅友人的路上專門折道武漢,想再給好友買一個:“順便向你們反饋下產品的使用問題,就是溫度和時間的調控對盲人太不方便了。沒有語音指導也沒有文字版的使用說明書,全是PDF格式的圖頁,手機無法掃描識別。”
王通雖然目盲,卻是一個電子產品的發燒友,來武漢的路上,他還一路還兼著電腦維修的工作。在體會到電子產品的便捷后,他一直想如何能讓更多障礙人士使用這些產品:“我這次過來也想順便拷貝產品的使用說明,讓更多的盲人知道怎么用!”
提供語音版的指導操作說明書,便于盲人及部分殘疾人群使用,這是王通給左點的產品迭代提供的非常重要的建議,左點接待人向他承諾,會第一時間反饋給研發,去做驗證和升級。
王通是一個小米有品的典型用戶,他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更智能更便捷的生活,對產品有自己的“苛求”,并且樂于參與到產品改進的過程中。因此,有品上的產品迭代進步得非常明顯,用戶的意見體現在產品升級的每一處微小細節中。
國內電商零售業發展到如今,已然走過了“渠道為王”的粗放階段,在線上流量增長遲滯和流量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向生產制造的零售產業上游環節求效益,就成了零售業變革的主基調。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大型綜合電商紛紛提及各自的新品牌、工廠計劃即是一種例證。
這個過程中,“用戶話語權”不僅體現在通過信息采集、大數據模型向制造端提供方案,還要求產品在出廠后的全生命周期不斷接受用戶反饋、迭代,從而完成“精品化”的蛻變。
也就是說,包括產品調研、設計、生產以及產品售后、迭代的整個流程,都越來越需要直連用戶需求。
這其中有幾個難點,一是平臺要對供應鏈上游有很強的話語權,二是要有既懂電商零售又懂制造的選品經理,三是能夠在持續的產品優化中強化品牌、用戶、平臺三者間的信任關系、提高溝通效率。
如小米有品這種在供應鏈上游深耕的電商平臺,跟品牌方的合作就更加深入,會提供數據、創意、用戶反饋等跟商戶進行充分討論,乃至接入小米的智能生態,以實現產品足夠好的交付品質和使用體驗。
為了保證上線產品的交付質量,不同于大多數電商平臺,小米有品每一個產品的選品經理都會盡量深度參與到產品研發周期中。對用戶話語權的重視,和有品“感動人心 價格厚道”的產品理念,幫助有品平臺上一個又一個品牌孵化出更優質的商品。
這個過程自然是十分耗費?力和精力的,但更深度地參與供應鏈,尤其是產品設計、制造、品牌塑造環節的上游環節,一直是有品模式的立身之本,平臺的品質格調也離不開這樣的高標準。
供應鏈如何重塑平臺關系
零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會面臨品牌擴容的管理難題。
作為小米旗下的電商平臺,早期有品平臺的特色是為數眾多的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而目前有品上絕大多數的商品其實來源于第三方品牌,涵蓋家居、日用、餐廚、家電、智能等各個類目。
值得一提的是,有品在品牌及SKU擴容的過程中,引進的第三方品牌,基本都擁有設計、制造、銷售、物流、售后等完整鏈條能力。
也就是說,有品上包括小米生態鏈企業及第三方品牌,都可以按照上述產品方法去進行設計、定制和優化產品,這也是有品能夠嚴控產品標準、統一產品調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下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都在加碼C2M(用戶直連制造)模式,各家平臺目前的重心還是在于將快消、白牌商品的成本壓下去,指向的還是“比價思維”。
而有品所處的其實是一個差異化競爭的消費分級市場,目標用戶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看重科技感、顏值、性價比、特殊功能等要素,指向的是一種“閉著眼睛買精品”的購物體驗。
因此,有品的重心就放在對單品的產研上,既強調平臺給產品的品牌背書,也需要平臺不斷跟進、參與到產品迭代改進中,這就要求平臺與供應鏈企業的關系應該更加緊密。
有科技感、價格適中、設計風格化明顯、品質出色,是有品平臺商品的突出特點。同樣價位段來比性能參數,或者同樣性能參數比價格,是用戶視角對優質商品的直接評估標準——這也是零售業發展過程中,檢視商品經濟發展情況的樸素價值觀。
以這兩年爆火的筋膜槍為例,最早火起來的進口價格高達四五千元的筋膜槍,一度成為健身房的標配網紅產品,但隨著國內廠商跟進到這個領域,產品價格打到千元檔,再到今年的數百元就能買到質量不錯的產品。
有品眾籌孵化而來的麥瑞克口袋筋膜槍nano,在前代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不僅價格落到了五百元檔,而且機身僅重360克,支持type C充電口,筋膜槍也就告別了“大個頭、價格高”的過去,還從健身房進入了居家生活場景,滿足了“人手一個、隨時隨地”的用戶需求。
有品這幾年做了很多爆款,如全自動打包換袋垃圾桶、極其小巧精致的測量儀,這些產品是品牌方和平臺方優勢互補的體現。這個過程中,平臺也需要重視與專業的行業從業者充分溝通,新思維和行業思維的碰撞中往往會出現新的火花。
產品定義如何避免走彎路
好的產品是面向消費市場的平臺競爭力的核心體現,對產品本身的把控能力是保有年輕、創新、價格適中的平臺調性的關鍵。
王通青睞的左點小艾2Max艾灸盒,就在二代產品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從圓形變成方形,整體尺寸縮小且更貼合使用位置;面板的材質從亞克力升級到黑晶玻璃,質感更好;電池從4000mAh提升一半到6000mAh,續航改善明顯;觸摸按鍵改為了實體按鍵,操作反饋更舒適。
觸摸按鍵是近幾年電子產品設計中的一個彎路,從實體向觸控的變化看似好像技術含量更高,但其實功能越簡單、場景越沉浸的產品,越強調簡單直接的交互反饋帶來的操控感。
比如蘋果的AirPods Pro,就在前兩代的基礎上改進為通過力度傳感器來實現點擊效果,而剛剛發布的AirPods Max就采用了實體旋鈕的設計,比市面上Sony、Bose等同類型降噪耳機的觸控交互操作反饋更強,調控更精準。
這些年產品定義上的大掉頭并不罕見,做產品不能閉門造車,忽視了用戶體驗和樸素需求,很容易南轅北轍,而不被市場接受。
產品最終還是要適應用戶的喜好,而有品的用戶群相對理性,有品上如魚得水的往往都是差異化優勢明顯、產品綜合競爭力強的中小品牌或者初創品牌。對于成熟品牌,為有品平臺定制渠道差異化的產品可能會是更好的合作方向。
歸根到底,產品的打造是一個需要“用戶意見”參與的過程,尤其是在近些年新型消費品的設計、制造中,更強調“用戶話語權”才能制造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更精準的目標人群、合理定價、合格的交付能力,是預估產品上線銷售情況的核心指標。
此外,通常有品還會深入參與到產品定制過程中,提出平臺的改進意見,比如一些工具企業往常面對的客戶多為專業?群,在進?家用領域很容易就把產品做復雜了,使用交互很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有品方面會提出意見,指導企業借鑒成熟經驗或創新操作方式。
這種改進不僅表現在產品使用上,也體現在對產品功能設計階段的“刪繁就簡”,例如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有品會與制造商進行深?的交流,基于有品平臺用戶的實際需求,重新定義產品,減掉一些用戶實際不需要的功能,從?實現高性價比。
引?新的技術是要讓產品使用更為簡單。智能化,向來是指向“簡約”。
好的品牌不應該是少數派
由于產品、用戶調性相合,有品能夠更聚焦地服務目標人群,同時幫助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品牌更快、更高效地應對消費市場的變化,給到品質產品更容易實現“產品爆發”的機會,對中小品牌、初創品牌的友好,進而實現差異化的競爭。
平臺參與的產品定制,也是品牌方直連用戶需求的捷徑。在這個過程中,有品需要更深入地參與到供應鏈上游,才能維持更高產品標準,從而在同等價格上,滿足甚至超出用戶對商品的外觀、功能實現等方面的各種預期。
兩年前,市面上的智能垃圾桶都還只能通過紅外感應實現自動開蓋的功能,其后有品眾籌上線了一款“拓牛智能垃圾桶”,上線僅3天,眾籌額度已經超過1500%。
這款智能垃圾桶不僅能做到感應開蓋,還可以自動打包換袋,在對產品的上線審核中,有品還一一測試了產品的噪聲、封口方式、封口溫度、換袋高度等小細節。
與淘寶等綜合電商平臺不同,有品并不過分強調其渠道價值,因此沒有進行海量的SKU擴容,這使得有品平臺每個細分類目高中低價格帶只有一兩款SKU,這意味著單款產品可以獲得相對集中的流量。
反過來講,也正是由于這種“極簡”的流量分配機制,也要求有品在產品品控上下更足的功夫。
因而在嚴格的篩選機制之外,有品還有一套淘汰產品的邏輯和機制——有品平臺會控制商品和商家的數量;有品自有的品控團隊和運營團隊會自行購買一部分產品,并對之進行抽檢,甚至回訪評論等等;一旦發現用戶體驗不夠好的商品,運營團隊則會積極地與商家討論,協商改進迭代的事項。
回過頭來看,供應鏈創新是一個講了很多年的話題,行業探索的方向最終還是指向如何把產品做好,把品牌做好。
而好產品,是一個涉及外觀、功能、價格、售后服務、產品迭代等方方面面的綜合維度的考量,在傳統的零售業態中,由于消費市場過分零散,在制造端只有少數頂流品牌企業能夠迎合乃至引領用戶的消費潮流。
有品的模式反映了,在一個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并且強調全鏈路服務業態的零售變革中,產業的進化需要平臺、品牌、用戶的更深入交互,這意味著平臺不僅需要宏觀地看待流量、業務的變化,還需要幫助B端品牌客戶實現業績的健康增長。
以渠道價值為主的電商模式已經過去,深入供應鏈的產業價值是未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