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到家未來會向大家電品類擴展
達達集團布局全品類的目標再向前一步。
1月13日,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發布《2020京東到家手機即時消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平臺線上手機門店數已突破6000家,合作經銷商超過150家。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到家時尚3C業務部總經理牟廣森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除了手機等數碼小家電產品,京東到家未來還會向大家電品類擴展。
用戶消費能力、購物觀念等變化刺激著企業在3C即配版圖的想象力。在先于同行進入手機品類后,京東家電會進一步延伸家電領域嗎?牟廣森對北京商報記者給出了肯定答復:“基于大家電市場的規模,我們肯定會做品類延伸。手機只是家電市場其中的一個維度,基于手機,我們能較快復制其他品類如電腦、耳機、小家電等,但大家電的市場布局會有些不同。”
牟廣森所指出的不同,其實就是供給和履約的差異,涉及門店端的備貨和物流端的配送能力。他進一步解釋稱:“比如在國美、蘇寧等門店,電視機、空調、冰箱等大家電商品只是作為展示用,并沒有庫存在門店。其次,我們如果做大家電品類,不僅需要送達,還需要上門安裝,整個流程與京東到家原本的供給、履約完全不同。因此我們會為商家做商家流量賦能,還會和商家合作來打造新流程,從倉發貨+履約的模式改變為O2O模式。”
簡而言之,電視機要真裝進保溫箱是異想天開,但若是能將供應鏈路的模式打通、成立,并不妨礙即配企業突破人們的思維限制,讓大家電當日達成為現實。事實上,部分物流企業已經在嘗試將大家電的消費場景搬到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例如日日順物流在北京、青島等地落地社區場景服務中心,以應用場景來觸發居家、健身、出行等產品消費。
同理,除了京東到家合作的門店外,基于京東自身布局的家電門店密度、城市倉群資源,以及消費大數據的分析運用來預判庫存水位,大家電的履約鏈路仍存在可縮短的空間。不僅如此,對于京東在全國的家電版圖來說,供給效率的提升也意味著線下業務競爭力升級,從而加深市場的護城河。
不過,要想疏通其送裝鏈路,打磨出成型的短鏈履約模式,現實仍然很骨感。零售業專家胡春才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家電企業做了這么多年,也很難實現大家電當日達。
“例如長虹電視機,按屏幕大小就能分出很多單品,一個品類的單品甚至能達到上千種。由于對消費者需求較難預估,因此在業內,企業通常是將商品放置在城市的幾個網點,再從網點配送給消費者,履約時效通常在1-2天。所以如果要把品類鋪開來做,對京東到家來說非常困難。只能說依據3公里的消費群像,看用戶更傾向于購買哪款單品,來指引附近門店進行集中備貨,然后在價格、到貨周期上提升競爭力,可能會有機會,”胡春才表示,“但從長遠來看,大家電品類增加,消費卻分散的情形會影響到平臺的時效口碑,這項業務推進下去會變得很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