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尚行業顫抖的Supreme
Supreme歷史并不久遠,創建者也并非大牌設計師出身,可是為什么能夠快速躥紅?聯名款出到令人瞠目結舌,為什么用戶會這么瘋狂?聯名品牌浩如煙海,可為什么LV這些大牌就心甘情愿讓它“蹭”?Supreme的成功密碼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說中國只有渠道,沒有品牌,此話不無道理。近幾十年來,在抵御國外品牌中生存下來的品牌,大都是渠道的幸存者,而非品牌的王者。但今天要說的這個品牌,渠道“羸弱”得不值一提,卻火爆得讓行業瞠目結舌。它就是最炙手可熱的街頭潮牌Supreme。
Supreme每次新品發售都是熱點話題,每次聯名都一件難求,二手炒賣到天價。26年來,Supreme以一種病毒式的速度快速傳播,從磚頭到碗筷,只要一貼上Supreme的標志,就會變成搶手貨引來眾人排隊,在二手市場上價格連翻幾倍。
Supreme歷史并不久遠,創建者也并非大牌設計師出身,可為什么能夠快速躥紅?從板磚、滅火器、棺材,聯名款出到令人瞠目結舌,為什么用戶會這么瘋狂?聯名品牌浩如煙海,可為什么LV這些大牌就心甘情愿讓它“蹭”?Supreme的成功密碼到底是什么?
2020年11月,Supreme被VF集團收購了,一個僅20多年的品牌賣出140億的高價。Supreme的網友,卻為品牌立起了墓碑。被VF收購,Supreme已死?
1
Supreme:憑什么?
跟幾乎所有品牌用戶至上的理念不同,Supreme像個離經叛道的瘋子。那些西裝革履的人一定不明白,“Supreme就是個圈錢的垃圾”,可它憑什么讓這么多人趨之若鶩?
很多迅速竄紅的時尚大牌,往往是資深設計師的獨立門戶之作,不但已經有高端的粉絲池,還有極強的全產業鏈人脈關系,讓之后的品牌塑造如魚得水。最近紅得發紫的TomFord正是如此。但對比之下,Supreme可是個窮小子,它憑什么一路翻紅?
Supreme的創辦者Jebbia出生于英國的Sussex,小時候做過童星,出演過BBC的連續劇。身為一個街頭少年,他最喜歡的還是去一家倫敦的服裝店掃貨。那里雖沒有什么大品牌,但是他們賣的衣服非常酷帥,這是Supreme誕生的靈感之光。
19歲時,Jebbia漂洋過海來到了夢想之城紐約,因為對服裝的強大興趣,他就找了一家服裝店做起了售貨員。由于對服裝有著獨特的喜好,他終于輾轉來到了SpringStreet,開了一家叫Union的服裝店,出售從英國及世界各地搜購回來的時裝物品,重現兒時購物的美好場景。
Jebbia發現,店里每次上架的街頭時裝巨頭Shawn Stüssy設計的衣服,就賣得特別快。然后Jebbia居然和Shawn Stüssy走到一起,并共同開設了一家由ShawnStüssy命名的店鋪。
Jebbia曾經這樣說:“Shawn Stüssy本過著自由的生活,冬天在Mammoth Mountain滑雪,夏天在Laguna Beach沖浪,不過當他潦草地在T恤衫上寫下Stüssy后,這個家族姓氏就變成了潮流活化石。”有了這樣的江湖地位的大哥,Jebbia可謂如魚得水。但自由的Shawn Stüssy很快就自由的急流勇退了,留下年輕的Jebbia不知所措。
1994年,美國紐約的下東城,正值HipHop與滑板運動浪潮興起,Jebbia決定順勢而為開一個最好的滑板店,這間店填補了街區沒有好滑板店的空白。就這樣,Supreme誕生了。Jebbia找來最優質的滑板,將店鋪裝修得很寬敞,各大城市的知名滑手、街頭藝術家不約而同地聚集了過來。Jebbia的態度很明確,“不是我去迎合你們,而是你們來追逐我”。
除了站在行業頂峰,Supreme的腔調也不是一般店鋪可以比擬的。店里雇傭的員工都是一群來自街頭的“不良”板仔,播放各種奇怪有趣的視頻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店鋪既然足夠大,年輕人就要“燥起來”,白天讓顧客試板的空間,晚上就是party池。
于是Supreme的店面就不光是一個滑板店了,這間店鋪成為了滑板文化的圣地。它通過品牌連接著嘻哈運動、音樂和時尚亞文化,有著全球化的影響力。Jebbia的服裝之心未死,就這樣它賣起了自家品牌的T-Shirt。但過來轟趴的可不是窮學生,Levi's搭配Gucci,Carhartt搭配LV,讓Jebbia的自有品牌有點拿不出手。
為了讓用戶喜歡,Supreme開始制作高質量的帽衫、帽子等單品,在格調上一路向上,Jebbia按照之前與Shawn Stüssy合作的經驗,找各種藝術家聯名。Supreme的產品很快受到滑板圈的熱捧。名聲傳出去了,各種合作也就接踵而至。眾多的藝術家開始和Supreme合作推出圈錢產品,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2012年,Supreme突然與Comme Des Gar?ons Shirt展開了合作,這次的聯名改變了Supreme的地位,讓全世界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品牌。當時雖然在街頭品牌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在服裝界Supreme還是沒法和Comme Des Gar?ons以及川久保玲相比。
這次合作非常愉快,川久保玲的丈夫,同時也是Comme Des Gar?ons總裁的Adrian Joffe也對Jebbia贊賞不已:“我從來沒見過像他那樣堅定,堅持自己理念的人,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產生合作與共鳴的原因。”這次聯名正式地讓時尚圈注意到了這個來自街頭的品牌,Supreme成功出圈。
隨后,Supreme逐漸向外推進,并被英國潮流團體GIMME5帶入倫敦,被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等人力捧Supreme從而順利進入日本市場。并得到日本的人氣偶像洼冢洋介的極力推崇,從此Supreme在亞洲聲名大噪。隨后,國內許多人氣偶像也大力公開穿著Supreme,包括陳冠希、余文樂等人。一時間,Supreme升為一線街頭大牌。搶購非常瘋狂,往往新品剛發售線上線下都是一掃而空,錯過的朋友以高價收購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2
就是讓你不爽
互聯網的崛起是小眾品牌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關鍵因素。在互聯網尚不發達的20世紀90年代,Supreme品牌影響力只局限于美國的下東城。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它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粉絲。
當下社會產品的同質化,加快了小眾品牌的切入。在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的后工業化時代,同質化、臉譜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當追求個性與精神認同的千禧一代具備了消費能力,不再單純追求名牌或昂貴,商業社會的邏輯被悄然改寫。
從誕生之日起,Supreme就“倔強”地站在了大眾的對立面,在大眾青睞西裝革履彰顯身份的年代,Supreme吸引著街頭藝術家與滑板愛好者,頗有“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氣概。其“就是讓你不爽”的做法,表面上是離經叛道的,但卻深得千禧一代的心。
Supreme的員工也都是街頭滑板愛好者,他們桀驁不馴、態度惡劣,“海底撈”式的貼心服務想都不要想,“愛買不買”才是服務宗旨。不能亂摸,不能試穿,不能挑選,不能開手機,不能喧嘩,每款每色每人限購一件。一旦你動手將衣服攤開,想要仔細看衣服一眼,對不起,全世界最“牛逼”的店員會分分鐘罵得你只想趕緊付錢。“至高無上”的品牌個性一覽無余。
跟一般品牌的經營方式不同,每周新產品只會在周四(日本是周六)固定時間發售,所有產品只能通過官網預定,或實體店排隊購買,沒有經銷商。Supreme的產品數量一直維持在穩定的數字,價錢從來沒調整過,售罄的款式一定不補貨。店員甚至有挑選顧客的權力,覺得顧客不夠“酷”就可以拒絕售賣。
Supreme的店鋪只開在它認可的城市,開店選擇非常苛刻,26年時間全球只有11家實體店,日本6家、美國3家、英國1家、法國1家。Supreme認為不具備開設店鋪的城市就堅決不會開設,這背后是Supreme保持克制,不愿品牌過度曝光,保持神秘色彩。
Supreme的網站也完全違背了一個電商網站的基本特征:沒有call to action,沒有產品圖片,沒有搜索功能,更別提SEO這些東西了。Supreme想傳遞的信息是:這就是潮流,你要去追逐它,而不是它來迎合你。
于是,Supreme(單詞本身也有“至高無上、不妥協”的含義)被視為“反商業”的代名詞,用行動宣告著它對主流文化的不屑。面對企業曾經吃過的官司,大部分品牌避之不及,但Supreme偏不。
1994年,Kate Moss給CK拍攝了這張經典的廣告大片(左),同年Supreme剛起家,印了不少貼紙,于是它們就把LOGO貼紙貼在了廣告板里的Kate Moss身上,還是關鍵部位,結果慘遭起訴。十年后,不安分的Supreme又把廣告板上的圖案原封不動地印在了T恤上。
Supreme只用普通人眼里很低級的海報來營銷,但卻讓用戶覺得這個品牌,親和力十足,會成為Supreme的市場利器。這還是要回歸到Supreme的品牌定位和內在文化:海報和涂鴉本來就是街頭文化的象徵。Supreme的重心不在流量、渠道上,除了老舊的海報,和部分kol的話題引領,鮮有別的作為。
但Supreme死磕文化。比如之前的美國大選角逐階段,Supreme公開支持希奶奶,結果川普上任。很多之前希拉里的支持者,悶聲不說話,甚至暗暗倒戈。但Supreme絕不,它甚至直接推出一款,朝川普政府“Fuck Off”的政治Tee。
以至于到最后,Supreme跟美國街頭文化直接畫了等號,品牌甚至成為社交貨幣。
小眾“非主流”品牌,將相同愛好的小眾群體聚集到一起,因精神需求高度契合,這類粉絲往往具有狂熱性、用戶黏性高,有著高度情感代入,內容更容易得到發酵、擴散。他們對小眾文化符號深度推崇,并有著極高的分享討論的欲望。因此,小眾產品滿足的不僅是物質需求,更是精神需求。
3
話題高手
把人群和文化放得比賣貨高,這是Supreme的魅力,也是其獲得追隨的關鍵。在Instagram上,Supreme擁有600萬粉絲。Supreme并沒有在營銷推廣上投入大量經費,而通宵排隊的消費者能夠抗衡蘋果專賣店,或許是服裝品牌里唯一能夠做到的。
所以Supreme不只是一個品牌,它還是那群千禧一代的精神家園,甚至代表了紐約的街頭文化。它讓粉絲有了自己的組織,社群給了小眾與眾不同的“優越感”和“找到組織”的歸屬感,他們往往自動屏蔽對社群不利的信息,選擇對社群有利的信息進行傳播。社群化的粉絲是小眾品牌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最堅實的后盾。
所以Supreme,“需要足夠酷才能得以生存”。
Supreme并非天價,(牛仔褲大概130美元一條,衛衣則大概是170美元一件),但是它所引起的狂熱不輸數萬元的馬仕包的狂熱。讓各大品牌紛紛放下身段,跟它合作的,正是這股無法逆轉的時代的潮流,和品牌不得不重視的年輕社會圈層。對于品牌和明星而言,這是非常誘人的一個富礦。
與Supreme聯名,會取得1+1大于2的市場營銷效果,可以贏得市場的關注度和吸引力。這樣的聯名產品甚至不需要太多的市場推廣,就會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青睞,合作的雙方無疑是雙贏的局面。
2017年,Supreme x Louis Vuitton的跨界合作,遭到Supreme早期粉絲們的抵制,合作被視作對潮流文化獨立性的背叛,卻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話題度和銷售成績,系列產品的銷售額迅速達到1億美元。這個堪稱“史上最強聯名”的企劃也拉開了奢侈品牌與潮流品牌合作的序幕。各類老牌時裝急需轉型,Supreme作為品牌之中的“孩子王”無疑是最佳標地。
Supreme將跨界聯名做成了極具品牌特性的強項,并且擅長以此制造潮流,全年無間斷的聯名不停地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人們根本猜不到它下一次的合作伙伴是誰,無論是村上隆這樣的藝術家,還是耐克(Nike)、北面等品牌。自行車、磚頭、滅火器,Supreme的戰火可以燒紅任何地方。
無第三方參與的業務模式,造就了Supreme極佳的盈利能力,使其毛利率高達60%,營業利潤率超過20%。由于線下店鋪非常稀少,今年,即使部分店鋪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閉,但Supreme線上收入占比高達60%,因此業績仍維持個位數增長。不過很快一則新聞讓Supreme的用戶有點受傷。
4
Supreme+VF:潮牌已死還是加上了翅膀?
VF集團將以21億美元收購美國潮牌Supreme,以人民幣結算的話,則約合140億人民幣。有網友開始起哄Supreme已死,號召大家有存貨的趕緊出手,一個INS博主甚至曬起了Supreme墓碑。
VF何許人也?為什么有能力收購叱咤風云的Supreme?為什么它會殺死Supreme?
VF成立于1899年,至今已超過120年歷史,旗下擁有包括Lee、Kipling、TheNorthFace、Healthtex、Nautica、Vans和Timberland等30多個品牌,在150多個國家的47000個零售商和1401個自營店中銷售。最新財報顯示,VF集團2020財年預期凈銷售額能達到118億美元。
作為戶外產品最低調的行業龍頭,VF和Supreme有著非常多的合作。長期的合作,VF集團自然知道Supreme作為潮流界頂流有多兇猛,不但每次聯名讓VF也跟著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像Nike、Gap日子都不好過,而Supreme受到的影響卻不大,新品系列通過官網照常發售。
除了Supreme自身的銷售能力,其強大的聯名力也是其商業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Louis Vuitton、村上隆、LarryClark、MikeTyson、TerraPatrick、WuTang、Kaws和KeithHarring……都是Supreme的合作伙伴,收購Supreme就拿下了更多的聯名資源。
知道Supreme這些優點不只是VF一家,在Supreme的收購志愿者隊伍里Louis Vuitton也是誠摯的追隨者。但為什么VF勝出了?
VF集團回應,除了提供全球化和供應鏈、更為國際化的平臺和數字技術之外,將采取“不干預”的方式來管理Supreme。“我們擁有強大的實力和平臺,但只會在對Supreme有利,且品牌也準備好的時候出手。”VF不只是說說而已,事實證明,“VF集團在維持Vans的氣質方面,這幾十年來都做得非常出色,我們可以期望看到同樣的情況發生在Supreme身上。”
VF希望收購Supreme開拓市場,增加營收,Supreme則可以利用VF更好的商業化。
“Supreme市場可以再更全球化,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機會。”VF集團想增設Supreme門市的野心已表現得相當明顯,“目前Supreme有12間非常高效的實體店,如果考慮到地理版圖的擴張,絕對有增設店面的可能。加上強大的全通路零售和數位平臺,效益將會是目前實體店能做到的雙倍。”
一直以“稀缺性”作為賣點的Supreme,是不是要轉型了?像有著強烈購買欲望和消費能力的中國市場,Supreme一直保持高冷,遲遲未開實體店。在國內許多“潮人”的眼中,Supreme之所以地位神圣,一來是限量且貴,二來是國內沒有直營店,很不容易買到。此次成功完成收購的VF集團卻是以品牌“大眾化”的風格而出名,一旦大眾化,Supreme靈魂何在?
近幾年Supreme的破圈崛起,對圈層文化的傷害不言而喻,而今,聯手VF之后,Supreme的品牌調性能否繼續保持,的確是個謎。這也是用戶豎起墓碑的原因。如何在大眾化的同時,保持好Supreme的品牌文化和品牌調性,這是Supreme和VF的共同難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