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米粉品牌霸蠻連續完成億元B+和C輪融資
36氪獲悉,湖南米粉品牌霸蠻已于去年年底和今年第一季度末連續完成B+和C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過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灃途資本、番茄資本、豪客來、imo資本,老股東idg資本、森馬投資跟投,C輪由穆棉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霸蠻創始人張天一告訴36氪,本兩輪融資金額將會用于數字化建設、R&D研發投入和供應鏈建設。
霸蠻湖南米粉成立于2014年,通過將傳統湖南米粉手工制作過程標準化,縮短出餐時間和成本,同時以獨家配方和原料直接配送保證餐品的口味,目前,霸蠻在京津冀地區已有約60家直營門店,涵蓋堂食、走食和外賣業務,最高翻臺率可達日翻25臺;據霸蠻透露,品牌已經連續三年蟬聯天貓湖南米粉品類銷量第一。
據張天一介紹,門店SKU保持在30個左右,推新思路也是立足于湖南味道,延續米粉單品+風味小吃的產品組合。例如近期推出的螺螄粉系列,則是依靠流行的螺螄粉元素,再采取湘西的酸湯底料所研發的一款新品。目前,霸蠻每年更新30%SKU,也是就是10-12個新品左右,除了新品研發,一些如招牌黃牛米粉等核心產品也會根據消費者調研結果,進行如鹽度、牛油量等大約每年5-10%的微調。
目前,霸蠻門店選址主要集中在人流量大的購物中心,除了提供堂食、外賣服務外,也有到店自提和零售貨柜業務,滿足顧客到店、自提等多種需求。由于制作流程的標準化,門店操作環節只需要完成20-30%的工作量,人力成本和出餐時間都可以大幅下降,六十平米左右的門店大約只需要3、4名員工,一碗粉的平均出餐時間在23秒左右,平均坪效大概可以達到5000元人民幣左右。
就未來的渠道布局和戰略,張天一向36氪表示,目前零售和餐飲營收比例大概是1:1,但無論是線上線下,還是零售餐飲,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線下門店可以增強用戶品牌認知,線上數據也可以輔助門店選址等決策。例如,在華東第一家門店的選址上,霸蠻依據客單價數據選取了杭州作為第一站,再根據電商客戶快遞地址熱力圖,最終定在西湖旁的武林商圈。
霸蠻的數字化策略也體現在用戶、商品和設備上。在用戶端,霸蠻通過小程序等私域積累了約三百萬會員,進行對評價反饋和互動轉化的數據分析;在商品上,主要體現在供應鏈數字化上,通過改造上游供應鏈,實現對米粉等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再通過與益海嘉里、新希望等供應商協作,各門店自動訂貨系統的輔助,完成各地區原料的統一配送;在設備上,則是計劃將空調、煮粉機、冰箱等門店硬件全部聯網,完成數字化調度。
據了解,霸蠻今年期望門店數量達到400家,計劃在2022年前達到1000家。霸蠻在今年內開放了加盟式的創客計劃,通過提供一站式的原料配送、人員培訓等方式降低運營門檻,同時通過線上數據分析系統、視覺傳感器監控等數字化方式監管各門店的食品安全和運營情況。
在營收方面,張天一透露,去年營收大概在五億人民幣左右,今年期望達到十億人民幣。就品牌定位而言,在他看來,霸蠻不會在零售和餐飲上劃界,疫情可能持續影響5到7年,勢必會對實體商業提出新的考驗,如何通過不同場景滿足消費者對米粉的需求,是霸蠻長期致力于解決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粉面餐飲市場也在迅速變化,線下門店經營遇冷,線上電商銷量徒增,各品牌紛紛推出速食產品積極入局。據CBNData《2021方便速食行業洞察報告》數據,國內方便速食行業市場規模預估超過2500億元,或受疫情影響,線上市場近一年增長率超過7成,成為行業核心增長驅動力。
從細分類目來看,方便面品類依舊占據著主要地位,銷售額超30%,但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老品牌平均市占率超過90%,新品牌很難沖出來;其次,螺螄粉以超過25倍的增速成為第二大細分品類,也孵化出李子柒、好歡螺等螺螄粉大牌。在其他粉面速食賽道中,越來越多品牌依靠供應鏈標準化和口味改良占據一席之地,有酸辣粉「食人族」,主打日式拉面「拉面說」等,都乘上直播電商風口,線上銷量表現優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