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能靠倉儲店翻身嗎?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王國平
資本市場受挫,增持毫無效果,市場持續尋底。有的人覺得永輝再差也應該差不到哪里去,應該會重新振作起來;也有人覺得,永輝完全失去方向,會成為倒下的大鱷,人人樂已是前車之鑒。永輝超市到底遭遇了什么?未來何去何從?
賽道高度競爭,渠道受兩端壓力
從步步高王填在2021聯商網大會高呼“受社區團購沖擊,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引發實體行業共鳴時,還沒出來的超市年報、一季報就已經被外界猜得差不多了。一場比慘大賽正式拉開。永輝的季報則是相當難看,超出外界預期,知道難,不知道這么難。
2020年,商超、社區團購、前置倉、新零售等等進入混戰,特別是社區團購大力引資本入局,導致整個賽道各方勢力進入一個相對制衡階段。誰也滅不了誰,誰也不會好過到哪里去。
2021年,原本各界預期會進入通脹狀態,境外輸入性通脹+境內上游產品漲價,最終會傳導到零售端,由消費者承擔。半年過后,通脹表現得并不充分,局部產品出現漲價,大部分產品溫和。
上游端的漲價為什么沒有傳導到消費端呢?
渠道平臺把漲價在內部進行消化,社區團購的價格戰下,商超根本不敢輕易漲價。不僅不敢漲價,還要想辦法做特價。就算做特價,銷售、來客數還是下滑。
商超沒有受益通脹,反而為平抑通脹做出了杰出的奉獻。大背景下,商超難以出現反轉,一片綠油油的。永輝超市再努力,也難逃行業困境。
新快準則,負債率居高不下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財務處理上,同時計資產和負債,引發實體零售出現兩個現象,一個是資產變大,一個是負債率拉升。如果負債率不高的企業,負債率適當拉升,也正常。對于負債率較高的企業,就變得尷尬。尷尬不在于內部會計處理,而是外部對于負債率紅線的恐慌。永輝在一季度負債率直接拉到79個點,進入了高風險區域。
高風險區域意思在于,銀行信貸受到限制,可轉債發行受到限制,各種融資方式都開始受到限制。
融資能力受限又會引發資本市場不安,資本市場不安就會導致估值下滑,估值下滑會引發質押進入預警線,甚至是平倉線。
每個環節都是一環扣一環,要想解套,就得逐步打開,重新進入正循環。
負債率高,通俗玩法就是增加總資產,降低負債。永輝開始減持國聯水產等,逐步回籠資金。
這個也沒辦法完全解決問題,永輝在困境下需要進入高周轉狀態,才能對現金流進行持續滾動。
永輝的破局之道:倉儲店
精選SKU,量販出售,以快取勝。高周轉時代來臨,也就是資本市場的刷ROE指標。如果要擼ROE,無非是提高凈利潤、提高周轉率、加杠桿等。
加杠桿,難度已經很大了,新的戰投也沒那么容易來解圍。但超市有點好處,就是加低成本杠桿,也就是賒賬。通過低成本杠桿置換高成本杠桿,實現突圍。這個時候就要有一種模式來實現低成本杠桿,它就是高周轉故事,符合這種模式的業態就是倉儲店。外加時代背景加持,剛好進入倉儲店爆發節點,給了永輝倉儲紅利。
倉儲店的玩法是低加價率,像Costco的口號是不超過14%,實際運作中整體加價率甚至只有11個點。要想顛覆老牌玩家,就要比大佬更狠。
永輝倉儲直接砍了兩刀,一個是毛利試圖控制在10%;一個是最被中國消費者詬病的會員費。這種玩法直接惹毛了部分供應商,很多供應商已經感覺到陣痛。首輪支持性鋪貨后,接下來已經在試探永輝底線。永輝倉儲店毛利低,消費者倒是喜歡,供應商就很難受。供應商這個群體是夾在廠商和渠道上艱難求生的群體,當渠道商過于強勢時,供應商只能向廠商求援,如果兩端都過于強勢,供應商就要考慮換品牌代理了。
近年來,有“水茅”、“榨菜茅”等等,就是沒有“超市茅”,這個就是利潤在品牌制造端沉淀,沒有傳導到渠道端的一種體現。
永輝倉儲化基本在行業里炸出了火花。按照永輝的精選SKU路數,還有很多SKU會被陸續淘汰,如果廠家選擇去永輝化,當然無所謂;如果不愿意放棄永輝渠道,那么可以選擇向渠道端進行一定的利潤再分配。
永輝的精明在于倉儲店高速復制化,當別人還在爭議倉儲是什么鬼時,永輝全國快速翻牌。因為單店是很容易失敗或者被區域夾擊,如果永輝倉儲門店短期做到行業第一,超過麥德龍,就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高周轉打法會對區域低周轉競品實行打壓,在區域市場無有效明顯增量時,就是存量之爭。高周轉獲得的市場份額越多,留給競品的份額就越少,市場上的權益就會往強者這方涌進。最終會引發渠道端相繼進入高周轉模式,以試圖相互抗衡,相互鉗制。
自有品牌才能助力凈利潤提升
上游端漲價,渠道端不敢漲價,超市的通俗玩法是引入高毛利的網紅產品替代低毛利的強勢品牌商。有效果,但不大,所以沒有超市實現真正突圍。這個玩法只是局部調整法,沒有在模式上實現升級迭代。
想要話語權,超市最終還是要向上游滲透,依靠品牌商主動讓利給渠道端是不容易的。想要討好消費端,又要上游的利潤,自有品牌才是出路。自有品牌要做好,首先就是要走量。這輪行情中,自有品牌銷售占比越高的超市,抗風險能力越強。完全依靠供應商鋪貨,又無法轉嫁通脹的,基本都活得很累。
現有超市在玩自有品牌時,主要是對費用控制較嚴,舍不得投入。舍不得在人和研發上面的投入,做出來的產品會相對磕磣。
永輝倉儲在做大渠道走量時,雖然也推了一堆自有品牌,基本屬于毛坯型,以致于讓市場信心不足。這塊嚴重制約了永輝倉儲高周轉能力。
永輝超市何去何從?
目前,行業的現狀除非線上被壓制,不然實體企業市場份額不會突然放大。按照現在社零走勢,線上還是走高。永輝基本是搶線下實體的市場份額,在部分城市也有一定的線上基本盤,仍舊不會被資本市場看好,一路走低就是資本市場給予永輝的評價。
在高負債率下,永輝困境難以掩蓋,團隊動蕩在所難免。倉儲店能否破局已經成為永輝一搏,
高利潤、高周轉、高杠桿是永輝必須去解答的問題。這個時代給了永輝倉儲紅利,贏了就是新的王者,輸了就是深淵。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