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廳為何難出“明星”?
停業整頓、經營異常、注銷……近期,明星餐飲店風暴不斷。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明星餐飲品牌的翻車,或許只是茶余飯后的聊天八卦,但對于餐飲人來說,在八卦和吃瓜的背后,更是一種警示和警醒。
近期,餐飲行業最引人關注的,除了資本對各大品類賽道的瘋狂加碼外,還有明星餐飲品牌的集體翻車事件。
8月初,某官媒發布一則調查報告,曝光了不少明星餐飲品牌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等令人震驚的經營亂象。一時之間,明星餐飲店集體翻車的相關話題又被網友議論紛紛。
今天,我們來復盤一下,近半年來翻車的明星餐飲品牌,到底都做錯了哪些事情?這樣的教訓對于餐飲人而言,又有哪些深層含義?
道歉、停業整頓……明星餐飲品牌集體翻車!
餐飲一直是很多明星做副業的主要方向。有第三方數據曾統計,有60%以上的明星會選擇餐飲美食作為自己的副業,而2015年至2017年之間,則是明星開餐廳最為集中的時期。
到了今天,在大部分明星的眼中,門檻相對較低、現金流好的餐飲行業也依然是他們經營副業的主要方向。
然而,明星開餐飲店雖看起來自帶“流量”,但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的品牌并不多。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明星餐飲店更是頻頻暴雷,接連因為各種問題登上熱搜。
6月21日,企查查APP顯示,由明星陳赫、葉一茜、朱幀共同投資的賢合莊,有近30家門店經營狀況變更為注銷。
7月初,由知名主持人杜海濤、吳昕聯合成立的“辣斗辣”火鍋品牌,位于合肥的某分店因食品加工操作區設置不規范、蒼蠅飛舞等問題被監管部門責令停業整改。
7月2日,薛之謙開的上上謙火鍋的關聯公司——上海上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新增注銷備案,上海僅剩2家門店。
7月15日,企查查APP顯示,北京嗨辣鍋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北京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據了解,該公司所關聯的Hi辣火鍋品牌創始人為演員鄧家佳。
8月13日,明星鄭凱參與投資火鍋店的“火鳳祥”某分店存被曝售賣變質食材。
△圖片來源:火鳳祥官博
注銷、停業整頓、經營異常……明星餐飲店可謂是命運多舛。
不過,紅餐網梳理發現,近年經營出問題的明星餐廳遠不止上述幾家。據某企業信息平臺2020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超過30%的明星餐飲企業曾存在過經營異常,10%以上的相關企業曾受到過行政處罰。
明星餐廳為何頻頻翻車?
自帶流量和光環,相比普通人創業,明星開設餐飲店自身攜帶的優勢明顯更多。
然而,為什么明星餐廳卻頻頻踩雷翻車呢?那些暴雷的明星餐廳,都做錯了什么?
1、甩手掌柜,只掛名不參與管理
明星投資餐飲的失敗案例中,有一大部分根源在于很多明星并沒有專業的能力和精力,參與管理和經營餐廳。
比如陳赫參與投資的賢合莊。
在對外宣傳中,賢合莊是陳赫開的,但實際經營中陳赫并沒有參與,而是由一家餐飲管理公司負責日常經營,陳赫更像是以“代言人”的角色參與其中,平時只需要拍拍短視頻、發發微博,偶爾出現在新店開業儀式上就足夠了。
△圖片來源:賢合莊官博
甚至,還有人爆料,加盟店開業想要請陳赫或其他明星出場,需要支付幾十萬的“出場費”或“宣傳費”。
女明星杜若溪,她開了一家叫德隆樓的火鍋店,但是店開了之后生意一直不好,差評不斷。原因就是德隆樓的幾個合伙人都有自己的事業,根本就沒有單獨管事的人,最終餐廳有事找不到管事的,生意不好也沒人想辦法,餐廳也以閉店結束。
很明顯,很多所謂的明星餐飲店,明星只是甩手掌柜,充當“掛名老板”,或者只是單純充當“代言人”的角色,僅僅配合品牌營銷宣傳,很少直接參與到餐廳的實際經營和管理中。
自己開的店,自己不管,只會一味消耗自己明星的光環和粉絲,又怎么會沒有問題呢?
2、內部管理混亂,食安問題頻發
不少爆出加盟亂象或者食安問題的明星餐廳,內部管理其實十分混亂。明星是股東,但是不干活,有事也找不著;其他合伙人要么是著急著賺快錢,拼命放加盟,要么同樣也是玩票性質。
比如陳赫的賢合莊,雖然成立的短短幾年,但是門店數已經超過了700家。而和快速擴張不匹配的是管理上的落后。不少加盟門店被爆難吃、有異物,有些還出現了安全事故。
還有杜海濤、吳昕的辣斗辣,此前也因為食安問題上了熱搜,結果一查那家門店并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明星餐廳內部管理之亂,由此可見一斑。
3、口味差、價格高是通病
除了運營管理問題外,口味差、性價比低也是不少明星餐廳日漸走向下坡路,甚至是關門大吉的因素之一。
翻看點評平臺上的差評留言,可以發現“貴”“不好吃”是不少明星餐廳存在的共同槽點。
孟非的小面剛開始時曾風頭一時無兩,顧客一度從一樓排到三樓,然而在后續的發展中,品牌高昂的定價也讓顧客逐漸遠離。
黃曉明曾投資了一家名叫“百萬奶昔”店,營業時他還和Angelababy站臺宣傳,不過由于定價過高,很快也關門大吉。
還有周杰倫也先后開過不少餐廳,做過意大利菜、中華料理、臺灣菜,還開過音樂餐廳,均沒有逃過關于“貴”的吐槽。
價格昂貴,菜品難吃留不住顧客;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口碑一路走低;經營管理跟不上,速開速死……贏在了起跑線上,卻不能在終點歡呼,成為了大部分明星餐飲店當下最真實的寫照。
明星餐廳集體暴雷背后的啟示
細數明星餐廳犯下的N宗罪,無論是食安問題,管理的問題,還是價格菜品的問題,我們都能看出當下不少餐飲創業者失敗的身影。
為什么看似簡單的餐飲行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們都會碰壁呢?通過明星開餐廳頻頻翻車的案例,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呢?
1、餐飲必須守住食品安全底線,才能談發展
有行業人士認為,明星跨界餐飲創業也好,普通餐飲創業者也好,想要一個品牌活得長久,首先要對這個行業存敬畏之心。而這個敬畏之心,最基本的就是食品安全的底線。
這些明星餐廳,雖然也會因為服務、價格貴、出品難吃等遭到詬病,但是他們的粉絲或者消費者最多就是吐槽一下而已,如果出現食安問題,就算是粉絲也會無法忍受了。
對于餐飲企業而言,保證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那即使是有巨大粉絲支撐的明星餐廳也是注定難長久的。
餐飲創業者應該始終把食材是否新鮮,出品是否安全,工作人員是否操作規范,環境是否衛生當作是企業的第一關注點,而不是把那些花里胡哨的營銷當做經營日常。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2、餐飲是一個勤行,甩手掌柜注定不長久
上文提到的明星,他們開餐廳都是把這個當副業,或者給點錢入股或掛個名字而已,并沒有在經營上花什么心思。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餐廳內部管理混亂,食安問題頻出。
餐飲行業是一個勤行,獲得多大的收益往往與付出多大的心血有關。
在餐飲界混得風生水起的任泉就曾表示,自己經營餐廳的要訣是事必躬親。他自己開的餐廳從把控預算、選址、采購、施工到菜品,全部都由他獨立完成。同時,他還會每周和餐廳團隊開會,從裝修布置到產品升級換代都會嚴格把關,保證菜品質量過關。
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周根紅也曾分析,“如果單從明星效應來看,投資餐飲行業并非最佳選擇,餐飲業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進行管理,明星很顯然不具備時間優勢。”
3、流量只是助跑器,餐飲是一個系統工程
普通人創立的餐飲品牌和明星餐廳一樣,一開始也能靠著營銷、或者差異化的裝修風格等快速崛起,吸引一批消費者打卡,但單純依靠流量和營銷是很難長久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明星餐廳在褪去流量光環,消費者獵奇心理消失過后,很快就淪為“過氣網紅”的重要原因。
開餐廳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前期的選址、餐廳設計,到產品定位、運營管理,再到加盟督導,供應鏈體系建設等,每一項單獨的業務背后都有其獨特的經營邏輯和專業知識,任何一個環節和細節沒有處理好,都有可能讓整個品牌陷入問題和爭議之中。
無論是明星開店還是普通人創業,需要弄清楚的是,流量只是助跑器,無法保障餐廳的長久經營,穩定的品質、性價比、口味、服務、體驗,以及前后端的經營管理能力等才是讓延長企業生命力的必備法寶,且缺一不可。
結 語
明星餐廳集體翻車,在吃瓜群眾看來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但對于餐飲創業者而言,這些事故背后暗藏的意義深遠。它們更像是給創業者們敲響的一記警鐘:敬畏餐飲,完善體系,才能讓品牌走得更長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