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建筑呢?下面一鴻城市改造研究中心將舉例幾個舊城改造成功案例,供大家參考。
(1)舊城全部完整保留,在舊城附近另建現代化的新城。意大利的羅馬,在龐貝時代是歐洲最繁華的大都市,由于地震和火山爆發的破壞,大都市成了一片廢墟埋在火山灰之下。經過世世代代的努力,這些古建筑的遺跡又出現在人們眼前。意大利人并沒有鏟除這些遺跡,而是全盤保留。至今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旅游資源之一,為羅馬創造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為適應現代大城市的功能需要,在羅馬市附近建設了新羅馬,新羅馬雖然是現代化城市,但其建筑造型盡量與古羅建筑相一致,是很成功的。法國的巴黎也是如此。站在艾菲爾鐵塔上放眼望去,老城一片黃墻、青瓦,全部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建筑格調,即使拆除重建也保存原有建筑風格,沒有高層建筑,只進行舊城改造。在沿香榭麗大街上凱旋門向西遠望,可以看到一座新的凱旋門式的建筑,那里就是新巴黎,一幢幢高層建筑、大型商業設施集中在那里成為巴黎又一景點。
(2)舊城局部保留,在保持舊建筑形象不變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造。新加坡的舊城改造過程中,對于有歷史意義的地區,如早期華人到新加坡時集中住在牛車水地區,這里有很多道路旁的建筑是中國式的(與潮州、汕頭的老街差不多),新加坡當局保留這些建筑的外形,破舊了重新出新,然后在這些建筑后面建造現代化的新樓宇,在這些街道上拍一張照片,可以同時看到歷史和現實,使人有生命不息、蓬勃向上之感。
(3)美國華盛頓的賓西佛尼亞大街是當地最有名的大道,旁邊(靠近華盛頓大學區)有一排老式的商店建筑,只有兩層高,磚墻。簡單的處理方法是拆除重建現代化大樓。但華盛頓當局卻保留了這些老建筑,又建設了新的商業大樓。舊城改造使這些老建筑成了新大樓的一部分,不僅保留了老商店對外的通道,又增加了現代化大樓內的通道,玻璃幕墻與紅磚建筑混一體,使人感到城市的歷史和繁榮的現實,是很成功的。
更多資料訪問:
http://www.zgcsgx.com/news_show.php?cid=8&id=119 www.hzwaim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