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不要盲目跟風,在我們的零售企業中很多時候喜歡盲目模仿,有時甚至到了矯枉過正的地步,完全不顧及自身企業現狀和特點,最后落得個東施效顰的尷尬境地。
本次約架圍繞商場在春節該不該打烊這個話題,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在做定期閉店和節日打烊的嘗試,據反映社會效果還不錯。這種認為效果的不錯主要是來自于企業方和宣傳媒體,同時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對零售業在時間上非常規付出存在著同理心。所以社會上普遍叫好,筆者做為一名零售從業者從內心深處何嘗不想在節假日和家人團聚,出去旅游散心。但是靜下心來想想,作為和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零售行業來說,還是理性一些比較好!
首先:零售行業有其特殊性,教科書上告訴我除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以外的行業統稱服務業。但是零售業作為服務業的一種,承擔著老百姓日常所需的流通和供應,這種需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消費者有著“越來越懶”的傾向,這種傾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網上購物和把實體零售店當做庫房化。消費者憑著各種各樣的商品信息和自己的購物經驗,在產生需求時會選擇去自己樂意接受的“庫房”去取貨。更重要的一點是春節是我國的主要傳統節日,對商家來說與其說是培養節日消費不如說是培養文化消費,春節最大的消費熱點就是拎著禮物走親訪友。好了,這種新的消費傾向碰上了節日消費,產生了一種新的消費現象,就是很多消費者在需要走親訪友前先去商場選擇禮物,然后買了禮物直接到要去的親友家,簡單快捷。如果在節假日商場選擇打烊,會讓實體零售店本身具有的時效性和便捷性的優勢又打了折扣。
其次:我剛才說的實體零售的生意實際上做的還是時間和空間的生意,所謂的時間性體現在我們的營業要顧及到很多和我們一樣平時沒有時間購物的消費群體以及有臨時需要的這部分群體,盡管歷年來春節節日期間營業額很不理想,甚至不如節前高峰期的十分之一,但是為了哪些有需求的極少一部分顧客,我們的堅守實際上是給她們一種溫暖,體現著一種關懷。
這種空間上的表現就是春節期間大部分的個體零售商店都是關門休息的。大多數個體商店會在節后的初六或者初八,選一個吉利日子開門營業,連農貿市場上的小商小販同樣也是如此。節日老百姓的需求主要是靠我們這些有實力的零售商來提供。只要我們這些店的門還開著,老百姓就知道他們的需求就有著落,心里就不會產生恐慌感。這個時候最能體現出我們才是“社區的好鄰居,生活的好幫手”作用。我不想看到在這一節日期間我們應該凸顯的積極的作用成為消費者眼中的消極的無用。
最后我想說的是盡管選擇了零售業就意味著別人輕松的時候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這是行業性質決定的。但是作為零售企業的老板和管理者,要學會在重大節假日關心關愛自己的員工,員工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員,老百姓在過節,我們也要給超市員工提供節日氛圍,包括聚餐、聚會、禮物、紅包等等各種祝福活動,讓員工身在一線同樣也能有一種節日的開心,出出感受到公司的關懷,企業的溫暖。
春節期間不打烊,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顧客服務,累并快樂著,致我們可愛的零售人,新年快樂!
本文投稿聯商網 《觀點約架》第七期 專題 ,首發聯商博客,轉載請注明作者聯商博客+零售明家。- 該帖于 2015-1-23 15:3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