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超市的生鮮經營
城區幾家有點規模的超市基本上都有生鮮的品項在經營,而因做生鮮的要求比較高(主要表現是投入大、管理難、利潤低、損耗高等特點),即使一些規模稍大一些的超市也沒有做全生鮮品項(例如超市經營熟食和快餐),行內的人士稱,生鮮經營對超市來說是一把雙刃劍。超市的經營者也非常清楚,如果要全面做超市的生鮮很有可能造成較大的虧損容易影響超市整體的業績,所以我縣城區的幾家大型的超市也都只是選擇性地做一些肉類、蔬果和水產等能有效吸引顧客的部分生鮮來經營。
做好生鮮經營,就必須突出“新鮮”、“低價”的特點。但要做好這一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鮮度是生鮮商品的生命線,若產品不夠新鮮,則消費者便無心購買。生鮮經營過程中的大部分商品在銷售時都要做到“新鮮”,否則就很難成為吸引客流的亮點。而且有訂貨量、天氣的原因造成損失超市,鮮活商品不能當天銷售完畢也是經常的事,所以有些超市現在基本上都有配備的冷藏保鮮的設備,但大部分超市的經營者也只能忍痛割愛,對隔天的生鮮商品大部分只能在超市內大打折扣處理,這是超市生鮮經營過程中造成損耗的主要原因。
顧客的不文明現象也會使超市的損耗雪上加霜,超市的生鮮經營不同于一般市場,蔬果類商品大都不多都是開放式的放要貨架上任意由顧客自已選擇,而且超市經營者為了控制人事費用往往在人員的配備上并不會十分充足,這樣顧客在選蔬果商品的時不僅大剝菜葉只買菜心的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此外,因為水果多次亂翻后,碰傷的現象也是十分普遍,所以有些超市的經營者往往將價格抬高,對損耗較大的蔬果用托盤保鮮膜進行包裹或用包裝帶進行捆扎銷售,這樣不僅使顧客從主動消費變為被動的消費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超市的耗材的成本。不過這也是商家降低些類商品損耗的一種無奈之舉。
當前,熱銷的生鮮商品的促銷信息經常能在我們城區各大超市看到。細心的顧客不難發現,超市的生鮮商品大部分價格普遍低于菜市場,這又是何原因呢?據了解,原來是超市的經營者對生鮮的經營品項往往會選幾個老百姓比較關心和經常購買的商品,并在特定的時間內要求供應商進行超低價供貨,而超市方因考慮到到價格比較低廉而進行大量的吃貨,加上一些必要的成本以外就進行薄利多銷的方式拋售,以達到吸引客流的目的。如此一來,超市的供應商和超市的經營者在這些生鮮商品上雖然是少賺錢,卻已經達到了吸引客流的目的,讓顧客多選購超市內的其他商品,當然商家在做促銷的同時消費者從中得到不少的實惠,可謂“雙贏”戰略。
(仙居新聞網 蔣行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