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買第二店開業推遲 誰是攔路虎?
日前,有細心的上海媒體發現百思買在滬即將啟動又一舉措——其在華第二家門店已然落戶上海中山公園商圈,并準備于2008年春節前正式開業。不過,不知何種原因,百思買在華設立的第二座堡壘始終處于“內部裝修階段”,至今遲遲未能開業。
門店“難產”有因有果
對于百思買第二家門店的“難產”,國內零售同行似乎并不在意。“百思買第一家門店在其登陸中國市場三年后才遲遲亮相,此次第二家門店推遲幾周開業也很正常。”近日,蘇寧電器一位市場人士向筆者表示,雖然百思買在華一舉一動均在他們的密切關注之中,但對其第二家門店何時開業,也僅限于蘇寧上海本地平臺人員時常留意,身在南京的集團總部人員至今尚未進行實地勘察。
“由于百思買第二家門店的經營模式與第一家門店相差不大,這使得家電賣場同業并未感覺到有太大威脅。”這位業內人士同時透露,由于家電賣場普遍愿意分享同行店面“扎堆兒效應”而引來的更多消費人流,他們對百思買加入同一商圈并不十分抵觸。
然而,讓筆者頗感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黃金地段必然寸土寸金。對于這座采取租賃方式經營的超大堡壘而言,百思買的遲遲不動手只會讓自己承擔代價不菲的運營壓力。日前曾有上海媒體稱,該門店所需上百名員工已陸續招聘完畢,并已然完成相關的促銷技能培訓。顯然,“內部裝修未畢”并非百思買此家門店推遲開張的唯一原因。
日前,有消息靈通人物向筆者透露,按照原定計劃,百思買在華第二家店面本準備在2008年元旦正式開業,但可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項目至今未能通過國家商務部的相關審批。百思買曾經一度將開業時間推遲到2008年1月18日,但是截至到筆者發稿為止,該店仍處于待開業狀態。新店能否如期在春節前順利開業,尚需商務部的“通融”。
雖然這一消息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直接印證,但據筆者側面了解,百思買遭遇“報復性封殺”并非事出無因——早在百思買在滬開設第一家門店時,一向行事謹慎的百思買便違規在先——其徐家匯店開業之時只通過上海市政府批準,卻尚未經過中國商務部的批準。百思買因此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入滬簽證”上被蓋以DT(不良記錄)印記。誰知此后不久,百思買又因所收購的五星電器店面操作中頻頻違規而再次觸怒“龍顏”。
不過,對于此類變故,外資零售企業似乎早已習以為常,當年沃爾瑪在華一家門店曾因違規而受到“一年不準開業”的懲罰。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需要“入鄉隨俗”,更何況他們是在面臨剛剛降低不久的零售業門檻。
“中國式節奏”暗藏變數
日前曾有媒體將百思買門店再次隱約現身上海之舉視為百思買對國美、蘇寧發起“反攻”的預兆,然而,筆者認為,對于零售行業而言,以一兩家店面向擁有幾十家店面的成熟家電賣場發起“進攻”顯然并不現實。因此,筆者更傾向于將百思買近日在滬拓展之舉視為其為積累在華經驗而伸出的“第二只觸角”。
據可靠消息稱,百思買在滬第二家門店的經營模式和風格會完全復制第一家門店,未來其所銷售產品主要集中于IT、數碼及手機產品。與設于徐家匯的第一家門店不同,新門店將以租賃方式運營。有業內人士透露,該樓宇投資方為荷蘭胡氏實業與上海裕榮置業。在長寧區城市規劃中,該樓所在地塊屬“33街坊18/1丘地塊”。商場建筑面積5527平方米(地下一層地面三層),實際營業面積將在4000平米以上。如今該店面租金已完成先行交付。
有趣的是,面對數月前媒體爆出的百思買“在華雙品牌戰略啟動,3至5年間將開設千店”的傳聞,百思買很快做出了予以堅決否認的表態,這幾乎與2007年4月間筆者爆出“百思買遭遇“地震”,意欲撤離中國”時百思買的反應如出一轍。
數月來百思買始終一口咬定的是,其仍會在今后的12~18個月內在中國新開2~3家門店,“原有節奏”不會改變。不過,筆者發稿前又得到新的消息,百思買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呂維民近日已提出辭呈,但該消息的確切性尚未得到百思買方面的正式確認。
如果百思買的“中國式節奏”在不經意間被打亂,誰又將笑到最后?
(IT商網 曾憲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