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獅廣告尤磊:有品牌才有未來
3月28日,是聯商網大會的第二天。我們收到了一篇來稿,稿件作者為陜西英獅廣告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尤磊先生。英獅廣告也是唯一一家來參加聯商網大會的廣告公司。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責任于心,暢想零售未來》,我文章的主題是《有品牌,才有未來》,主要針對我們與外資百貨的競爭以及我們自身對品牌建構的理解,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三個擔心”,第二是“五類現狀”,第三是“一點結論”。
先說“三個擔心”。
第一個擔心是:中國時尚產業上游(生產/設計)力量相對薄弱,我們百貨企業售賣的所謂“大品牌”基本都是來自國外的。如果外資百貨自己來賣,我們能不能賣的比人家好?
第二個擔心是:這些年我們一直把商場里最好的位置、最優厚的條件給予國外品牌,花錢幫人家宣傳,某種程度上還以此為榮。我們是在做什么?
第三個擔心是:如果我們渠道方面的優勢逐漸被外資取代,外資有沒有可能通過渠道反手遏制我們的制造業?
第一個擔心來自對產業鏈條的考察,第二、第三則出自對宏觀戰略的審視。
這是一直以來令我們非常擔心的三個問題。首先要表明,我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這些擔心基本是從商業本身而產生的考慮。其次,這些擔心也許根本不值得擔心,甚至根本不存在,所以特別想得到各位專家的批評指正。或許這些是杞人憂天,不過我相信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
第二個部分,來講講我們觀察到的百貨企業的“五類現狀”。
第一,對“消費者尊重”理解的不透徹。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如何看待我們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百貨乃至零售行業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一下子成了所謂的“上帝”,但是我們要再想一想:消費者真的成為上帝了嗎?就算消費者是上帝,上帝跟我們又是什么關系?這里想引入國外神學家馬丁•布伯的一本著作《我與你》,這是從“我-他哲學”到“我-你哲學”轉變的代表著作。簡單來說,從“我-他”到“我-你”,講的就是關系更加平等,不僅是人和神的關系更加平等,人和人的關系也更加平等。4P轉向4C,其社會思潮根源正在于此。所以,百貨公司跟消費者之間,不是簡單的甲方、乙方關系,也不是一邊高、一邊低的不平等關系。我們推崇平等、互動的朋友關系:有責任,夠真誠,有相同、相似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趣味,因而彼此值得信賴。我們跟上帝是朋友,理解到這個層面,一些問題就會走上解決的正軌。
第二類現狀:對“時尚”讀解缺乏個性。我們發現,要找出一家不時尚的百貨公司,簡直是不可能的,每一家都說自己很時尚。但是,我們要問一下自己:我的“時尚”是哪一種“時尚”?因為時尚的內涵是豐富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時尚”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讓消費者清楚?我想,這一點可能也是促成百貨企業同質化加劇的一個因素。這里我有一個建議:結合自身實際、結合城市化進程、結合民族文化自信,而后再來思考自己的“時尚”,可能就會形成一個具有差異化的理解和表達。
第三類現狀:品牌創建缺失。對此,我有時百思不得其解。一些百貨企業對促銷的熱忱遠遠大于對品牌的關注,然而促銷只是“一夜情”,品牌才是“結婚”。
第四類現狀:品牌構建不完整。完善的品牌構建需要回答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你的消費者是誰?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是什么?你如何將這些價值傳遞給他們?我們發現一些企業有以自身商品結構(Range)取代自身品牌建構(Brand)的傾向。結合前面“三個擔心”,我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舉動。
第五類現狀:品牌與傳播脫節。如果前面四點有一點沒有做好,基本都會形成這個局面。我們看到的現實也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重促銷,輕營銷;價格傳播取代價值傳播。我們認為,缺少完善品牌構建的指引,傳播則會成為無舵之船。在與一些百貨企業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說自己是幫助百貨企業做品牌創建和傳播的,他們往往會“恍然大悟”:噢,你們是做平面設計的吧。從這個細節里也能看出一些問題。
最后講“一點結論”。其實沒有什么“結論”,在變革迅速的商場之上更是如此。所謂結論,只是我們在服務客戶當中,與客戶共同達成的一個理念:那就是品牌必須進入企業的戰略體系,并處于核心的位置。
在這里,要再次感謝聯商網和龐總給予行業的巨大支持!感謝各位專家和領導!也想借這個機會感謝我們的客戶,世紀金花購物中心、沈陽卓展購物中心和民生百貨集團,感謝您們給予我們空間,而且一同進取、并肩戰斗!
歡迎光臨他的聯商博客“尤磊:百貨企業品牌實戰”
http://blog.linkshop.com.cn/u/3604/index.html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